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665957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前言 我们的经济生活1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

2、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3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2)全面发展,

3、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青年走向社会需要有经济意识中学生要学会从经济视角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也就是“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

4、,学会看经济背景、学习算经济账、懂得经济法规。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通过社会生产,自然界的许多物质材料发生了变化,成为适合于人类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如果没有这种生产活动,人类社会本身将不复存在。社会生产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当一个社会提供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其成员衣、食、住、行等经济生活需求,而且还有较多剩余的时候,人们才可能有物质基础和闲暇时间去从事经济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社会活动。无论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还是参政议政的政治活动,都要以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动,

5、使整个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这就是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而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候,生产关

6、系就需要作变革和调整了。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溯到土地。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3)资本。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4)经营管理。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的作用不会自动发挥出来,必须要有另一种生产要素对它们进行组织、联结、整合,才可能发挥它们的合力

7、作用,这种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因此,经营管理也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5)科学技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

8、作用日益突出。 劳动、土地、资本、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劳动、土地、资本要素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各生产要素只有合理地搭配组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社会生产。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

9、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GDP是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一个国家的GDP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当然,GDP统计指标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7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10、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的轨道;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要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增强。8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所谓积累,就是指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

11、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当积累用一定的价值量表示出来时,称积累基金,而它在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称积累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积累。有了积累,才会有条件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和有收入;才会有条件去建立更多的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才能有力量去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可见,社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社会积累主要来源于三条渠道:政府的财政渠道;企业的利润留成;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1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在总收入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的余下收入是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

12、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的两部分。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应从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出发,但通常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3适度消费的含义和作用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1)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生

13、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水平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2)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适度消费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4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1)消费水平的高低。消费水平的高低是指一个家庭拥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2)精神消费状况

14、。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一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3)闲暇时间的多少。闲暇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消费者享用自己的收入和进行文化娱乐交往活动的时间。在各种和闲暇时间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4)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所以,改善生活,不能只注意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还应当努力提高生活的质量。5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提倡艰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我们青少

15、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倡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要从日常的生活消费做起。6消费结构及其分类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消费结构。按照不同的划分角度,消费大致可以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最直观的分类是将消费支出项目分为衣、食、住、行、用。合理消费就是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的效益。7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恩格尔定律: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 100 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8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消费结构的这种进步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1)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2)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3)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4)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5)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9消费的弹性和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