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665947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人中学2017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

2、的观点。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

3、“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徙、学术内奸。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

4、荀孟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众所周知,自后两千多年中国皇朝历史遵循了孔孟之道,而荀子的“性恶”人类哲学思想早已被皇朝历史自我消弭于无形之中。有当代考古学家指出,人类文明历史数千年以来,人们的物质与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性情几无改变。笔者以为,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这就像表决心发誓要克服自我一样。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提到孔子“仁”思想时这么说:“按孔子的看法,一个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的念头,可见性恶来自先天”(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受到“性恶”遏制,说“性善”则可以使一部分“圣人”免于遏制。这在今天的

5、人看来,道理很简单。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轻视实践的古人先给予认知上的定义,再寻找“理”;现代人在实践中寻找“理”),那么,今天的人如果再提“性善”论,则别有它图了人类历史证明:提倡“善”的人就是“善人”,那是一种是人都不信的鬼话。正如明代哲学家李贽所揭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选自关于人性的善与恶,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方人是持“人性恶”的哲学观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是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B. 作者认为,“人性恶”和“人性善”是两个绝然相反的哲学观念,不应该将分别持有

6、这两种观念的代表人物荀子和孟子归属于同一个哲学流派儒家。C. 把分属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归于“一家”是为了顺应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学术一统论是与之相匹配的。D. 作者认为,现代人再提“性善”论,就是另有所图,而古人提“性善”论只是因为认识论的局限,入了“先给予认识上的定义,而寻找理的偏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以近代西方“性恶论”哲学思想流入中国为引子,探讨了“人性恶”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悠久的历史。B. 作者在论证中国古代“人性恶”的哲学思想不应该被湮没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C. 作者引用著名华裔历史

7、学家黄仁宇的话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的。D. 作者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流派的“奇特现象”,是为了阐明“性恶论”在中国历史中湮没无闻的政治历史原因:皇权行政一统论形成了学术一统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否则,中国古代的文化哲学思想一定会丰富多彩。B. 人类历史从来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作者认为儒家提倡的“性善”论正是如此:人类缺少“善”,所以提倡“性善”。C. 中国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哲学思辨,历史悠久“性恶论”消弭于无形主要

8、是“性恶”论的理论缺陷: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D. 明代哲学家李贽认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指出儒家成为某些人追求荣华富贵的工具,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答案】1. D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不合事实,说法绝对化。原文说“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只是假设,不是事实,故选D。【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

9、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引用黄仁宇的话不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而是为了证明“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选项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

10、、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否则”太绝对。原文“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C项,“主要是因为性恶论的理论缺陷”错,其消弭于无形并非因为有“理论缺陷”,而“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也不是其理论缺陷;D项,“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错,属无中生有。故选B。【

11、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可能误解乡愁王鼎钧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他说的“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

12、家,一是漂流。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后来这个球散开了,这根线弯弯曲曲拉长了。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根线最后也许能像马蹄铁,两端遥遥相望,可是再也没法连接起来。流亡也有它的哲学。哲学解释生存,流亡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解释,有需要就有发明。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在历史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枚随波的落叶”,没错,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词。“是否是一种悲凉?”是的

13、,如果你在作诗。“叶落了还无法归根”,这是常态。你观察过没有,一棵树,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落叶粘在根部的泥土里。你观察过没有,树根能杀死杂草,裸露一小圈土壤,吸收水分,就是这一小块圆形的湿地粘住了一些落叶,让落叶化为春泥。“故乡”这个词对您意味着什么?我说:“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如果见过中国人的家谱,你可以发现家谱就是家族的流浪史。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东来说”“西来说”,都说明曾辗转迁徙。你可以说,人类根本没有家,自从亚当夏娃失去乐园,人类都在地上漂流。你也可以说,天空是一个大屋顶,人从这间房子到那间房子,从这个院子到那个院子,可谁也没离开这个大家庭。这里有一个南美洲来的人,他是印

14、第安人的后裔,他相信他的祖先从蒙古迁到阿拉斯加,生儿育女,某一代迁到北美腹地,某一代迁到南美,经过与异族通婚生下他这样棕色皮肤的子孙,他又移民回到美国,现在他的孩子到荷兰去发展,可能在那里永久定居。“处处非家处处家”,可以说很凄凉;“大丈夫四海为家”,也可以说豪迈壮烈。这就是哲学问题,流浪的人会选择自己的哲学。那么,乡愁?是的,乡愁。我觉得很多人误解了这个名词。当初,青年人接受了巴金和易卜生的暗示,奋勇出走,本来义无反顾。后来反省了,怀乡是反省的一种方式,对当初鲁莽的论断、轻率的决绝、盲目的追逐,隐隐有忏悔之意。许多美好的东西流失了,此情可待成追忆,他用“故乡”当做符号来代表。怀乡,温柔而有情

15、味,这是人性的觉醒,文学的伏脉。无可避免,他美化故乡,如此一消胸中块垒。人情之常:同样一个城市,住得愈熟,愈觉得小。同样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同样一项技巧,使用得愈熟,愈觉得容易。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地方,隔得越久,越远,越觉得可爱。请恕直言,非常遗憾,有人把乡愁当做我们的弱点。游子还乡,乍见亲人,互相拥抱痛哭,上了电视镜头,街谈巷议,都说这人在外面落魄了,如果混得好,何致如此伤心?富贵还乡,哪一个不是高视阔步?同胞,我朝思暮想的同胞,怎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中间到底隔着什么,彼此相视有如异类?今日何日,乡愁已成珍藏的古玩,无事静坐,取出来摩挲一番。乡愁是我

16、们成长的年轮,陷入层层包裹。乡愁是我们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乡愁无可骄傲,也绝非耻辱。乡愁是珍贵的感情,需要尊重,不受欺弄。流亡者懂得割舍,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自己的八字属“伤官格”,然后写自己的家毁于两次战争,只能流亡,是为了说明算命先生的预言准确。B. 作者并不认为“丁公化鹤”“王子求仙”“穆王南征”是神话,而是发他人之所未发,将其视作对流亡生活理解。C. 文章通过“南美洲来的人”讲述祖先的迁徙和孩子的人生规划,说明漂泊作为一种生存状态,不一定意味着悲伤。D. 作者认为将乡愁理解为我们的弱点,理解为游子在他乡的落魄,固然是误解;理解成“一种反省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