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归纳.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5427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归纳.(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复习必修三知识点复习归纳温馨提醒:期末复习以课本为主,练习为辅;高二年需要熟读课本,以基础扎实为本,才能为能力提升打下基础。以下是必修三知识归纳,请同学们自行自愿打印整理装订好,注意保存好以便复习使用中国思想文化史部分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注意:掌握中国古代春秋战国、秦、西汉、唐、宋明、明末清初几个阶段中国主流思想演进的背景、内容、影响和各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吸收法道阴阳等家)成为正统思想(新儒学)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在新时代(封建社会日益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新发展

2、(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却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v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v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产生;诸侯割据纷争,政治斗争激烈v 经济:井田制逐渐瓦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小农经济产生与发展v 文化:礼贤下士的社会风尚和私学的兴起;”士“阶层的出现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儒家孔子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思想核心是“仁”;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 ;关注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主张建立一个人人道德自觉之上的礼乐文明的社会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

3、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荀子“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义)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道家老子哲学思想: “道”是世界的根本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韩非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对当世及后世产生了深远

4、影响(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主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特点:以儒学为核心,杂以法、道、阴阳家的思想,赋予儒学以哲学和神学的色彩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 原因: 现实的需要:

5、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2影响: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3)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思想(具体思想内容了解即可):存天理、灭人欲1、主张和成就:理气论:以二程学说为主,部分吸收张载思想(客观唯心论)。修养

6、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地位高于五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乐散失)2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明朝中后期思想家(一)李贽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

7、思想家(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1、个人经历: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家庭影响)2、思想主张: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提出挑战。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标准。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诗文写作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对晚清文学产生重要影响。3、代表作品:藏书续藏书 焚书续藏书等多种著作。4、思想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8、明末清初:四位思想家(二)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说(号梨洲,浙江余姚人)1、主要经历: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著述;是浙东学派创立者。2、思想主张:最精彩之处: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提出臣民平等的思想(实质:反君主专制)具体制度: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学校而非君主。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3、思想评价:这些主张是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三) 顾炎武具有启蒙精神(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1

9、、主要经历: 早年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清军南下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游历北方,是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河。2、思想主张: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梁启超归结)。提出“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3、代表作品: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4、思想评价: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四) 王夫之“孤秦陋宋”的批判(字而农,号姜斎,人称石船先生,湖南衡阳人)1、主要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著书,收录船山遗书2、思想主张:政治思

10、想:主旨“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如:批判秦朝的暴政:横征暴敛。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根源。哲学思想:发挥“气一元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3、代表作品:船山遗书4、思想评价: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三人的共同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评价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

11、想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Add :儒家思想小结二、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三、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

12、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四、儒家思想的现代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五、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7世纪中期的思想批评与欧洲启蒙思想相比没有实现社会转型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或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4、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

13、明发展的贡献(一)造纸术:1、书写材料的演变: 秦汉:竹木简牍和丝织品西汉;最早发明纸。帛.竹.木.纸并存。东汉: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用植物纤维造纸(即蔡侯纸)。2、意义: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也最为显著。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二)指南针战国:司南。韩非子中提到“司南”。北宋:指南鱼。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南宋:民间流行指南装置木刻指南鱼和指南龟。2、指南针的传播: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2

14、)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2、火药的应用唐末至宋初: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出现火炮。北 宋 时:发明家唐福将发明的火炮、火球、火蒺藜献给朝廷; 石普用火球、火箭为宋真宗表演。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3种火药配方。明 朝 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3影响: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四)印刷术的进步1、印刷术的进步: 雕版印刷术: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活字印刷术: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改进: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清代: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