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664628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道家以站在世俗之外的心态冷眼旁观,滋生出独特的处世智慧,既有指导实际生活的经验性方法、技巧,也有待人接物的理论性原则、价值,更有超越实际生活、追寻心灵自由的超越性境界。与其他诸子哲学相比,道家最显著的特点是守柔尚雌。老子在其书中以“母”“婴儿”“水”等外表柔弱之物为道的喻体以表示其对柔弱的崇尚。不仅仅是老子,庄子在其书中以颜回之卫、叶公子高使齐、颜阖傅卫灵公太子等故事说明,面对强者的压力,弱者的生存之道是以柔弱的姿态应对;支离疏“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

2、两髀为胁”,却因其无用之德得以在混乱的世间生存,看似柔弱的残疾人在强者环伺的世界反而能自我保存。无论对自己的思虑还是欲望,道家都主张不可恣意,而要有所节制。这包括通过对外在知识追求的限制、管理权力的内收、名利欲望的节度等方法的修炼,以达到在应接他者时自己内心的安宁与祥和。老子指出“圣人为腹不为目”,即是说饮食上保证自己吃饱喝足即可,不需要满汉全席、奢侈浪费。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里庄子并不是反对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而是反对仅仅追求知识、不知追求生命自身。自我节制的结果是对他者的宽容。老子讲“和光同尘”,庄子讲“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即是说在人世中,需要一种宏阔的心

3、态对待另个与自己不同的他者。但这并不是说道家主张无原则的原谅,老庄对道、德有自己的坚守。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是说万物保持阴阳平衡才能存在。人禀受天地之气而来,在世间也需要保持和谐状态。首先是自我身心的和谐。庄子在人间世中提到“心莫若和” 的说法,意指以虚无之心、平和之境应接事务。其次,自我与他者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道家认为真实呈现的人性是自足的、不喜干涉的,每个人遵循自洽自适的性情,以无为的方式生活在世间,在位者和百姓互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百姓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则会形成一个符合人类理想的和谐社会。这种社会对自然环境也是顺应的。庄子曾经指出对于牛马,应该任其逍遥于草地,而不

4、是 “络马首穿牛鼻”。再次,道家处世之道要求不能局限于自我与他者的区分。在著名的“楚王遗弓” 的故事中,老子藏弓于天下的视野比孔子藏弓于人的视角宏阔得多。道家追寻的最高道德不是儒家信仰的仁德,而是一种不为外在名利引诱也不为内在思虑控制的自我性情的自然发显,是一种空灵虚静之“虚”德,而不是有着仁义等实质内涵的“实”德,是为“游心乎德之和”“道通为一”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境界。(摘编自杨杰道家处世之道)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家主张限制对外在知识的追求,内收管理权力,节制名利欲望;对人对己应宽容,但不能不讲原则。B. 道家认为人首先要保持自我身心的和谐,然后

5、在建立自我与他者的和谐中,应做到不区分自我与他者。C. 道家认为和谐社会顺应自然环境,每个人自由自在,以无为的方式生活,人与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D. 道家追寻的道德局限于自我,不具有仁义的内涵,但有利于个人修身以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论述道家处世之道,突出了守柔的技巧、节制的准则、尚和的境界三个特点。B. 第二段论证道家处世之道守尚雌特点时,分别以老子的喻证和庄子的例证来说明。C. 第四段从自我身心和谐、自我与他者和谐、物我合一三个层次说明道家的和谐观。D. 文章先总说道家处世之道的三个作用和特点,然后分三段来具体论述其作用

6、和特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道家守柔尚雌的哲学可以为个人的发展提供规避锋芒的方法以实现自我保护与生存发展。B. 从老子主张饮食不浪费,“藏弓于天下”等思想可以看出道家既立足于现实指导待人接物,又视野开阔,追求超然的境界。C. 以老庄之道对待外界,既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也要接受他者的不同。因此,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应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处世原则。D. 道家处世之道有利于探索解决传统思想如何适应现代的问题,也有利于人们深入传统去寻找解决当下自身面临困境的方法。【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7、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扩大范围,“对人对己应宽容”错。根据原文第三段,说的是“自我节制的结果是对他者的宽容。B项杂糅内容,“然后在建立自我与他者的和谐中,应做到不区分自我与他者”错。据原文最后一段,在讲道家“和谐时从“首先是自我身心的和谐其次自我与他者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再次道家处世之道要求不能局限于自我与他者的区分”三个方面和层次来谈,三方面关系是并列中有递进。这里把后两个方面杂糅在一起导致曲解了原意。D项说法绝对,“局限于自我”错。原文说“道家处世之道要求不能局限于

8、自我与他者的区分”。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开头第一段突出的是作用,后三段具体论述其特点。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C论证方法归

9、纳错误。【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曲解原文,根据原文第一段内容可知,“可以看出道家既立足于现实指导待人接物”说法不当,道家是站在世俗之外产生的哲学智慧。故选B。点睛: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

10、,寻找细微的差别。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相关题目。猴 王孟小书前些日子秦梦的奶奶去世了,虽然长大后很少再能见着李奶奶,但听闻这一消息后还是无比心痛。这么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长顺儿怎么样了,是不是还在这世界上冲着某家的花姑娘吐口水,或是早就被打死了也说不定,它实在是太淘了。长顺儿死了也好,这样李奶奶就不寂寞了。长顺儿是只猕猴儿,有两个巴掌大小,眼睛大而无神,满脸惆怅。第一次见到长顺儿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而那时,它就已经把自己封为家里的猴王了,原因是李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秦梦的无限忍让。身为猴王的它见不得姑娘穿的漂亮,但凡谁家的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它就疯了,冲人家龇牙咧嘴,还发出像

11、吐痰般的声音。也许,长顺儿确实很想冲人家吐几口口水来的。身为一只母猴儿,这举止实在是过于粗俗。李奶奶给它起名为长顺儿,就是想让它能给家里带来些好运。秦梦是我的发小。每当放学后,我先回的是秦梦家,玩一会儿后再回自己家。记得那天我们一到家,扔下书包就爬上榻榻米,李奶奶端上来一大盘葡萄。我和秦梦一人手里拿了一串,边吃边看外面的景色,没吃多一会,就发现手里的葡萄已经所剩无几,再一看,长顺儿神不知鬼不觉地躺在那串葡萄下,两只手紧忙活着往嘴里倒腾,两个腮帮子已经快被撑爆了。长顺儿贪吃这个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这天是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秦梦说晚上奶奶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当我到她家时,李奶奶刚刚出门,烟灰缸里还有

12、尚未掐灭的半支烟。我和秦梦坐在榻榻米上玩着一只刚捉回来的蜻蜓。这时候,我们闻到阵阵呛鼻的烟味。回头一看,长顺儿蹲在摇椅上,学着李奶奶的样子,用两根手指头正夹着烟。一股一股的烟雾正从它的嘴里吐出来,云山雾罩的。长顺儿被烟呛得直咳嗽,眼睛也睁不开了。我们指着它笑得差点背过气去。长顺儿把烟头一下扔在地上。秦梦见后一个箭步把烟头捡起来,抄起李奶奶的“老头乐”就要揍长顺儿。长顺儿身小灵活,在沙发和茶几之间窜来窜去,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跳马猴子”。长顺儿蹲在书柜上,冲着秦梦龇牙咧嘴,以表胜利。秦梦气得冲着它说,你等着我奶奶回来!话音刚落,李奶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地回来了。长顺儿见李奶奶,一下钻进了

13、笼子里,装可怜。秦梦看着它小声说了句“瞧你那德行”后,直接冲进了奶奶怀里,哭着说,奶奶!长顺儿欺负我!奶奶一见秦梦哭了,这下有点慌。秦梦故作抽泣状:“长顺儿抽烟不说,还故意把烟头儿扔在地上。我就想说说它,谁知道它窜到我头上,抓我的头发!”奶奶听后,皱着眉头看躲在笼子的长顺儿,她的眼神就像那小刀,飞快地向笼子里掷去,长顺儿这下子害怕了,嘴里发出“嘶嘶”声,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并使劲摇晃着笼子。每当长顺儿有此举动,就代表着它承认错误了。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猜测,没准它在抗议。还好长顺儿不会说人话,也听不懂人话,可以凭秦梦任意编造。这点实在有点不公平,可世事哪有那么多的公平,只能希望长顺儿下辈子投胎可以

14、做个人,能为自己做主的人。那次李奶奶要出趟远门。只好将家里的两个孩子分别送走。秦梦送到了我家,长顺儿送到了秦梦的姑姑秦沐夏的店里。一个星期终于过去了,李奶奶一次也没有去看望过长顺儿。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李奶奶住院了。长顺儿回了家,立刻钻到了李奶奶的床底下,怎么召唤都不肯出来。李奶奶心疼它,说肯定是在秦沐夏那儿受委屈了。过了几天,长顺儿终于跑出来了,直接窜到家中的最高处书柜顶上,真是一点长进也没有。李奶奶说,随它闹去吧,只要它健康快乐就行。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奶奶住院次数逐渐变多了。那是她最后一次离开家前,李奶奶怀中抱着长顺儿一下一下认真地抚摸。她最后看了长顺儿一眼便掉头就走,那一瞬间长顺儿突

15、然哭了。后来,李奶奶再也没回过这个家。再后来,猴王长顺儿还是被秦梦的爸爸在天桥上,两百块钱给卖了,原因是长顺儿把他抓伤了。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由李奶奶的去世引出猴王长顺儿,最后一段又以长顺儿的消息照应开篇,前后呼应,首尾圆合。B. 当秦梦编造长顺儿的罪过时,“我”深为长顺儿鸣不平,充满了对长顺儿悲剧命运的同情,希望它下辈子能为自己做主。C. 作者在刻画长顺儿时抓住了猴子的主要特征,通过多处细节描写将长顺儿的猴性刻画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惹人喜爱。D. 小说的语言朴实平淡,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却很探沉,真挚动人,如画线句子简

16、单平实,却饱含了“我”对李奶奶的深情。5. 作者说长顺儿“实在是太淘了”,长顺儿的“淘”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 小说的主角是长顺儿还是李奶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B 5. 举止粗俗,看见谁家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就冲人家龇牙咧嘴,还发出像吐痰般的声音。贪吃,偷吃葡萄。顽劣,学李奶奶抽烟,还乱扔烟头。爱折腾,整天上蹿下跳。 6. 示例一:主角是长顺儿。原因:长顺儿贯穿全文,是行文线索,它是所有事件的主角,李奶奶只是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作者在小说里表达了对长顺儿的喜爱以及对它命运的担忧。作者借长顺儿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李奶奶的深情。示例二:主角是李奶奶。原因: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李奶奶的深情,而李奶奶是“我”怀念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