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6646117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二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出现了作品丰富、写手众多的繁盛局面。但是,网络文学在发展的同时,也客观存在着粗制滥造、缺之担当等一些问题。网络写作,需要从传统文学写作中汲取营养。首先,要提升担当精神。古人写文章,通常追求价值功能,而不只是为了娱乐消遣。今天的网络空间,似乎为作者提供了一个狂欢场所。网络写作的最初目的是自由宣泄情

2、感,作者更看重写作过程中的惬意与畅神。换言之,网络文学卸下了功利主义的重担,回归到自由抒情、悦心快意的游戏写作本质。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娱人。网络文学应主动担当。写作时,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题材,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境遇和真实心声。通过深入挖掘精神内涵,网络文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作品中,强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责任。其次,要强化经典意识。传统文学写作,习惯精雕细琢。曹雪芹对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精神,值得钦佩。司马迁所言的“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就是对作品经典性、永恒性的追求。网络写作追求快速生产,一般不会仔细推敲,而是匆匆写完就贴出。有鉴于此,网络写作

3、需要借鉴传统写作中的经典意识,重建作者的权威性和个体风格,尽量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在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另外,要尊崇独创性原则。鲁迅说:“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在传统观念中,文学写作是一种灌注个性精神的创造性劳动,贵在独创性,排斥重复性。而网上资料的丰富性、搜索的便捷性和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快速性,导致网络写作表现出互文性特征。网络写手,容易受到流行模式的影响,套用现成模式。网络作家,应当树立追求独创性的理想,开掘自身的独特体验,重视精神世界在文学中的表达。通过独创性写作,从同质化类型化的网络文学流行趋势和套路中突围出来。最后,要涵养诗性精神。传统文学的艺术形象是间接的,隐藏在语言符号

4、中,必须通过读者的联想、想象,才能在头脑里出现。语言艺术的诗性魅力,正是通过对间接的、想象的语言形象的经验还原、想象填充和韵味品,而得以实现的。网络文学写作则因多媒体表达的直观性和便捷性,不再追求“寄意于言外”的韵味,以及空灵曲远的诗意境界。网络写作,不应一味沉浸于文本的快感、故事的惊险刺激和语言的直白浅陋,而要主动向传统写作取经,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文字,塑造生动的形象、高远的意境,追求意义丰富、含蓄蕴藉、语言雅致的诗意表达效果。(摘编自罗立桂网络文学,应向传统文学借鉴什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让作者自由宣泄情感,舒畅心情,网络文学将文学的价值功

5、能变为自娱和娱人。B. 网络写作追求快速生产,一般不仔细推敲,很少尊崇独创性原则,难有经典作品问世。C. 网络文学有同质化类型化的流行趋势,网络写手容易受到影响,套用现成模式。D. 多媒体表达的特性让网络文学缺少了“寄意于言外”的韵味,及空灵幽远的诗意境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手法,在比较中强调网络文学向传统文学汲取营养的重要性。B. 文章第三段两处运用引用论证手法,论证传统文学的写作追求作品经典性、永恒性。C. 文章以当今网络文学存在的弊端为前提,论述网络文学应向传统文学借鉴的观点。D. 文章以总分结构组织全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用“

6、首先”等提示语,层次分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写作要主动地向传统写作取经,并合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重建作者个体风格。B. 网络文学虽然存在缺乏担当等问题,但无功利主义,不追求价值功能,这值得提倡。C. 网络写作没有独创性、存在互文性特征,是网上资料丰富搜索便捷等因素导致的。D. 网络文学要涵养诗性精神,就要用含蓄深刻的语言表达,将形象隐藏在语言符号中。【答案】1. A 2. B 3. A【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7、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为了让网络文学将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娱人”关系分析错误,“作者自由宜泄情感.舒畅心情”并非“网络文学将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娱人”的目的。“作者自由宜泄情感,舒畅心情”是“网络写作的最初目的”,而“网络文学将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娱人”是网络文学的价值功能变化,二者没有这种关系。故选A项。【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

8、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B项,“论证传统文学写作追求作品经典性.永恒性”分析有误,第一处引用“批阅十载,增刪五次”是论证“传统文学写作,习惯精雕细琢”,而不是论证传统文学的写作追求作品经典性、永恒性。故选B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不追求价值功能,这值得提倡”分析有错,从原文的“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娱人”可知,这并不值得提倡。C项,“网络写作没有独创性”分析有错,并非所有的网络写作都没有独创性

9、。D项,“就要用含蓄深刻的语言表达将形象隐藏在语言符号中”分析有错,太绝对。“涵养诗性精神”可以用含蓄深刻的语言表达.将形象隐藏在语言符号中,但并非必须这样。故选A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

10、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至2018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

11、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材料三: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这些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促进中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这些城市要代表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要带领所在区域的城市群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抢占我国在全球城市体系和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制高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城城市群的核心龙头城市,要强化区域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这些中心城市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

12、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对外要展示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对内要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加大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树

13、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对于国家中心城市来说,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在质量。未来一个时期,在面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进行系统思考和准确把握,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未来一个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将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通勤就业、生活居住和管理制度等几大领域呈现一体化趋势,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未来一个时期,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塔尖城市,应通过人本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

14、境。这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条件,从而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品质提升,使城市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摘编自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评价城市的发展情况,以简洁明快的结构,对复杂的城市状况进行量化分析。B. 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上榜的前十位城市中,大多是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北京、上海处于领先位置,深圳、广州属于第二梯队。C. 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前十位中,社会、经济指标成为决定性因素,环境指标相差不大,

15、这说明有些城市在社会、经济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D. 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排名第三位的深圳没有入选国家定位的国家中心城市,而排名十位以外的郑州等入选,这是因为深圳的地理位置的关系。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国家定位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等九个,这些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具备引领、辐射集散的功能。B. 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方面应起到促进作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C. 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核心龙头城市,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消除互相之间的竞争,引领

16、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发展。D. 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等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内外方面负起自己的责任。6. 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哪些发展趋势?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答案】4. D 5. C 6.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群多个功能领域呈现一体化,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城市发展的人本化、个性化将进一步彰显。【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