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2 认识大洲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61741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2 认识大洲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2 认识大洲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2 认识大洲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2 认识大洲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2 认识大洲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2 认识大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2 认识大洲(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 认识大洲 知识梳理对点演练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之间,大部分位于北半 球 ,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 最广的洲;大致位 于30E170W之间,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 长的大洲。 (2)海陆位置:亚洲三面环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 度洋、西部部分与大西洋(地中海属于大西洋)相临,西面深入到亚 欧 大陆内部,海岸线曲折而漫长。 (3)相邻位置:西与欧洲相连,以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为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 、红海与非洲为界;东北隔白令海峡 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 大洋洲相望。 知识

2、梳理对点演练 方法技巧描述大洲位置的方法 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方面描述。 (1)半球位置:大洲的主体是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北半球还是 南半球。 (2)经纬度位置:查看160E、180经线、赤道、回归线、极圈 等重要经纬线穿过大洲的哪个部位。 (3)海陆位置:大洲的主体部分所在大陆,以及濒临的海洋。 知识梳理对点演练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 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 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多高原、山地,四周多丘陵、平原 。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大陆性 气候分布广;季风 气候显著,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与南亚地区。 (3)河流:多

3、;河流呈放射状 分布;内流区面积广大。 知识梳理对点演练 (4)相互关系:亚洲跨热、温、寒三带,地形复杂多样,且地表起伏 大,因此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处于最大的大洋与最大的大陆交界 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因此季风 气候典型;三面临海,经纬度 跨度大,腹地广阔,高原山地较多,受海洋影响少,因此气候具有强烈 的大陆性 特点。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河流大都 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 向四周分流;亚洲地域广阔,由于腹地比较 广,造成了亚洲中部的气候比较干燥,所以亚洲内流区 面积大。 受气候、地形的影响,亚洲河流的补给一般有雨水补给、高山冰雪 融水补给等。 知识梳理对点演练 特别提醒亚洲各自

4、然地理要素存在的内在联系 (1)地势影响河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由中部流 向周边海洋。 (2)地形影响气候:地形复杂多样,导致气候复杂多样。 (3)气候影响河流:降水季节变化大,使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知识梳理对点演练21 一、亚洲自然环境特征 1.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 。 知识梳理对点演练21 描述图1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特点两方面描述。结合图中等高线特点可 知,甲区域海拔大多在1 500 m以上,地表起伏大,以山地为主;西南和东北 等高线稀疏,为高原地形。 答案解

5、析 关闭 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 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知识梳理对点演练21 二、亚洲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下图为亚洲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干湿状况最相似的是( )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知识梳理对点演练21 (2)下列关于乙地附近自然环境特征间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 A.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呈放射状 B.夏季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大 C.气候较为干燥,内流区面积大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季风气候典型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第(1)题,根据经纬网定位可判断

6、,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为温带季风气候。因此选A项。第(2)题,乙为温 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内流区面积大。 答案解析 关闭 (1)A (2)C 要点一要点二 亚洲的地理位置 要点一要点二 特别提醒(1)纬度跨热带、温带、寒带三带,跨度较大,气候类型 多样。 (2)经纬度跨度较大,陆地面积较大,大陆性显著。 (3)与最大的洋(太平洋)相临,因此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球最 显著。 要点一要点二 典例研析 如图所示是东半球中的北半球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要点一要点二 (1)图中处分别是甲洲与其他洲的分界线,它们分别是( ) A.乌拉尔山脉、白令海峡、

7、苏伊士运河 B.大高加索山脉、白令海峡、乌拉尔河 C.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巴拿马运河 D.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 (2)下列有关甲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复杂多样 B.气候海洋性显著, 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C.甲洲大陆内部,大陆性气候显著 D.经纬度跨度大,海洋性气候显著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亚洲与非洲的 分界线,分别为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故选D项。第 (2)题,甲为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性、复杂 性的特点;亚洲内陆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远和山地阻挡水汽,降水

8、少,大陆性 气候显著。故选C项。 答案解析 关闭 (1)D (2)C 要点一要点二 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1.图解地理位置与气候的关系 要点一要点二 2.图示法理解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关系 要点一要点二 典例研析 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 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 mm,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 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 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 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 收等;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 要点一要点二 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 要点一要点二 (1)从

9、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 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 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 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 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 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 少答出两点) 要点一要点二 答案:(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

10、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 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 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 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 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要点一要点二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为主,而 且是季风气候,可得出其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速、流量季节变 化等主要河流特征。第(2

11、)题,从河流特征可综合分析:航运价值低 是由河流短小,流速快造成的;流量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第(3) 题,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太平洋沿岸为偏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雨 量大;而日本海沿岸为背风坡,降水少。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 资源显得较为紧张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 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濑户内海南北两侧 都有山脉,冬夏季风影响都较小,故河流的降水补给均较少。第(5) 题,注意是要求按河流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其水资源开发机构可 以进行的工作有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 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12 1

12、.201510浙江选考,26(3)(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从中国大连至荷兰鹿特丹传统航道和北极航道示意 图。 冬季,从大连经传统航道到鹿特丹,船舶经过洲界C (填运河)。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根据海陆位置判断,C为苏伊士运河。 答案解析 关闭 苏伊士运河 12 2.201610浙江选考,26(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 12 图中 河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 少的主要原因是 ,水汽不易到达。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由图形信息可判断为中亚地区,图中乌拉尔河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该地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水汽不易到达,故降水较少。 答案解析 关闭 乌拉尔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