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试验室比对计划广东药品检验所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6596147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试验室比对计划广东药品检验所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试验室比对计划广东药品检验所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试验室比对计划广东药品检验所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试验室比对计划广东药品检验所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试验室比对计划广东药品检验所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试验室比对计划广东药品检验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试验室比对计划广东药品检验所(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实验室比对计划结果报告一、前言本报告是对实验室比对项目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的总结,汇总了该项目各参加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二、计划的特点1.目的和意义本次计划的目的是考察评价参加者检测化妆品中铅含量的准确性,通过比对活动促进实验室该类测试项目检测技术的提高。2.参加实验室的范围本次比对计划共有23个实验室报名参加。参加的23个实验室中有10家省内的药检所、4家生产企业、1家分析检测机构、省所1个检验室及外省的药检所7家。3.测试项目和要求本次比对推荐的方法为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 年版)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四(第一法)。如实验室采用非标准方法需对

2、检验方法进行描述。本次比对计划要求实验室按照日常检测程序和方法检测样品中铅的含量。4.比对样品描述本次比对使用的为一分割水对样品,向每一参加者提供两瓶乳液,每瓶装量约40g,采用透明塑料瓶封装,样品随机编号。样品在发放前已进行了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相关数据见附录B,结果表明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本次比对结果报告中出现的离群值不是由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差异所致。三、结果评价原则本次比对计划统计分析采用稳健(Robust)统计技术处理,即采用稳健统计的中位值作为指定值,标准化四分位间距(NIQR)为能力评定标准差,计算各实验室的Z比分数(ZB实验室间Z比分数,ZW实验室内Z比分数)。S

3、= (A + B)/ 和 D =(A ? B)/ (保留D的+或-号)(A、B分别为低、高浓度样品的测定结果)通过计算每个实验室的结果对的标准化和及标准化差值,可以得出所有的S 和D的中位值和NIQR,随后计算实验室间Z 比分数( ZB )和实验室内Z 比分数(ZW ),即ZB= 和 ZW=本计划以下列准则评价参加者的结果,即:Z 2 满意结果2<Z <3 有问题Z 3 不满意或离群的结果四、 结果评价1.统计参数汇总本次比对计划的检测结果统计参数汇总见表1。 表1 检测结果统计量汇总表检测项目样品结果数目中位值(%)中位值标准化IQRMSMD标准化IQRS标准化IQRD化妆品中铅

4、的测定12323.84044.0610.372.190.9822338.4802.统计结果情况综述本次比对计划共收到23家反馈结果,共有15家结果满意,3家结果不满意,5家有问题,各占总数的65.22%、13.04%和21.74%。不满意结果及有问题结果实验室代码见表2。 表2 有问题结果及不满意结果实验室代码汇总表实验室代码结果有问题08、15、17、19、20结果不满意03、14、21五、 技术分析和建议 本次比对是测定化妆品中铅的含量,作业指导书推荐的方法是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 年版)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四(第一法),所有参加的实验室均采用了该方法。根据各参加实验室提供的原始记录,

5、结合本次比对采用的检测方法的特点,对本次比对进行结果分析及建议如下:1.硝酸对消解的影响很大,不同品牌有时结果不一致(可能所含杂质不同),有时会造成空白值偏高,有的实验室采用异常数据并进行了计算,造成了结果较大的偏差;2.试剂存在一定背景值,对于高低含量样品影响程度不同,导致ZW偏大;3.有的单位在绘制标准曲线时,一半吸光度值都是负值,建议先调零后再进行测定。计算浓度时,若空白是负值,建议减零;4.不恰当地加入还原剂。盐酸羟胺为同一待测液测定铅、汞时加入的还原剂,其目的是还原过量的硝酸,从而减少汞测定的影响。在标准注释中明确指出如只测铅可不加入盐酸羟胺。而实际操作中发现盐酸羟胺的加入使得样品溶

6、液中酸的浓度改变,造成样品和对照品溶液基质之间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偶然误差,这是造成ZW值偏大的一个可能原因;5.预消解中(为节省时间,可采用低温预消解),建议加酸后,先冷却,再加过氧化氢,因为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使过氧化氢分解;6.结果满意的实验室,绝大多数稀释倍数采用20-25而非10。采用较大的稀释倍数,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降低浓度减少基质干扰,另一方面较大体积的溶剂在定量转移时更加充分彻底。由于导致实验数据离群的原因多种多样,出现不满意结果的实验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测试结果的真正原因,并加以改进。六、附录附录A实验室检测结果评价 A1 检测结果和Z比分数汇总表 A2检测结果频率

7、分布图 A3 Z比分数柱状图附录B样品制备及均匀性、稳定性检验报告B1样品制备报告B2样品均匀性检验报告B3样品稳定性检验报告附录C相关文件C1样品接收状态确认表C2作业指导书附录D参考文献附录A1检测结果和Z比分数汇总表实验室代码检测结果1(mg/kg)检测结果2(mg/kg)SDZBZW124.0237.6643.619.64-0.20-0.74224.9440.1746.0410.770.910.40320.7432.2737.488.15-3.01§-2.27*423.2136.3542.129.29-0.89-1.10523.8438.6644.1910.480.060.1

8、1623.6736.2742.388.91-0.77-1.49723.9438.0243.819.96-0.11-0.43826.1437.8645.258.290.55-2.13*922.8037.6942.7710.53-0.590.161023.7638.4844.0110.41-0.020.041123.7738.4844.0210.4-0.020.031225.9939.6246.399.641.07-0.751323.0337.7042.9410.37-0.510.001420.2929.8435.456.76-3.94§-3.69§1528.3341.5749

9、.439.362.46*-1.031625.9040.7847.1510.521.410.151721.8840.4344.0613.120.002.80*1823.9740.4845.5711.670.691.331926.8042.8249.2311.332.36*0.972027.1143.8850.211.862.81*1.512120.5331.0236.457.42-3.48§-3.02§2223.2140.3544.9412.120.401.782324.2338.4444.3110.050.12-0.33结果数23232323中位值23.84038.4804

10、4.0610.37最大值28.33043.88050.2013.12最小值20.28729.84235.456.76极差8.04314.03814.756.36Q325.42040.39045.8110.65Q123.12037.67542.869.33IQR2.3002.7152.951.32标准化IQR1.7052.0132.190.98CV(%)7.1525.2304.969.45注:1标“§”的为不满意结果2标“*”的为有问题或可疑结果附录A2检测结果频率分布图附录A3 Z比分数柱状图附录B1样品制备报告1.铅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分析纯三水合醋酸铅(分子量为379.34)1.

11、831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00ml,制成铅浓度为5mg/ml的醋酸铅溶液200ml,备用。2.样品制备 先将混料缸清洁和消毒,然后称取一定量的乳液基料投入混料缸中。启动搅拌器,调节搅拌器转速,使之有良好的搅拌效果,精密量取适量铅溶液加入混料缸中,充分搅拌15分钟,使混合均匀。3.样品分装 将混合均匀的样品分别转移至洁净容器中,在洁净实验室将样品进行分装,约40 g/瓶,按分装顺序编号。附录B2样品均匀性评价报告随机抽取本次实验室比对计划的样品1和样品2各10瓶,分别按作业指导书的方法进行测定。每瓶样品行测定2次。按照CNAS-GL03:2006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采用单因子

12、方差分析法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样品中铅的含量测定结果及均匀性分析见下表:样品1均匀性分析j(%)(%)均样品号(i)测定次数1测定次数2125.838326.556826.1976223.631425.626524.6290326.524523.422024.9733424.212624.651324.4320526.749321.274524.0119626.491425.062625.7770721.207322.981722.0945823.867722.931423.3996923.707323.362723.53501022.570423.702523.1365总均24.2186

13、样品间方和SS127.9840样品内方和SS225.8775均方MS13.1093均方MS22.5878自由度f19自由度f210统计量F1.20样品2均匀性分析j(%)(%)均样品号(i)测定次数1测定次数2142.911742.568842.7403243.218042.390742.8044343.432142.963443.1978444.208842.815143.5120543.341142.478142.9096642.861443.016842.9391744.074642.671843.3732842.131342.162942.1471942.840643.916543.37861041.797741.777341.7875总均42.8789样品间方和SS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