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对国际化效果影响论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58213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对国际化效果影响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对国际化效果影响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对国际化效果影响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对国际化效果影响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对国际化效果影响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对国际化效果影响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对国际化效果影响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对国际化效果影响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合作网络 论文摘要:网络理论作为研究社会关系的手段为本文提供了研究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方法本文设计了以高校、科研机构、跨国企业为节点高校为主体以合作研究、人才交流、信息共享为合作模式组成的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同时引入高校国际化的指标以网络结构指标为纽带揭示高校国际化与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的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的今天人类已步入以知识为驱动力的社会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当今的科学研究以“跨专业”、“跨国界”为特征任何一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大学必定同大量的国际合作伙伴进行着实质性的合作以高等学校

2、作为主体的跨国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同样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中国而言高等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国内高校参与国际范围内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项目研究的格局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是以高校作为主体以其他国家高校、研究机构、跨国公司等国际组织通过交流与合作而结成的无形网状组织 本文采取样本分析法作为研究依据根据USNEWS国际大学排行榜从前50名选择10所大学进入A档从90100名选择10所大学作为样本另一部分B档通过样本高校的披露数据选取合作伙伴数据包含所在国、合作模式、合作层次等非数值数据(详见附录) 我们将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国际教师比例”、“国际学生中研究生/本

3、科生比”这三个指标作为本文对“高校国际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的特性与这三个指标的关系 一、国际化指标体系详解 一所高校的国际学生数量是该所高校国际知名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定范围内国际学生越多其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越大但是每所大学由于师资、办学资源等约束条件学生数量不会永远扩大总数更倾向于在一个范围内保持稳定国际上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在这点上较为相似均为3000050000之间因此除了考虑国际学生总数以外更要关注的是国际学生在全部学生中的比例如何比例越高意味着在校学生国别多样性程度越大标志着该所大学国际化程度 普遍来说大学提供的教育包括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倾向于

4、创新性的成果对学科产生较大的革新和推动作用本科生教育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学术深度上不及研究生教育这两种国际学生之间的比例体现着大学国际教育的侧重我们定义国际学生类别为: 本文定义的“国际教师”特指与大学具有正式合同的长期教师不包括访问学者或短期客座教师 招聘国际教师,促进教师的流动性本身就是大学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与国际学生类似我们既关心大学的国际教师总量更注意在全部教师中的比例国际教师对大学的贡献率不仅仅在于新知识、方法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一个人而建立起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进而扩大组织的外部渠道为再一次的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可能 二、样本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与国际化指标的关系 1.高

5、校合作伙伴数量与国际学生比例关系 我们将样本中的国际大学AB两档的国际学生比例与合作伙伴数量关系图叠加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不规则的相关性的关系处在不同档次的大学即使国际合作伙伴数量相近他们的国际学生比例可能也会有较大的不同从257到146的区间内大学的合作伙伴数量与国际学生比例关系较不规则呈现出起伏较大的形态随着伙伴数量的减少AB两档高校的国际学生比例均呈下降趋势通过趋势线的添加我们看到A档大学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B档大学的下降趋势相对A档则下降较快A档大学的线性趋势线公式为y=0.001x+0.160;B档大学的线性趋势线公式为y=0.002x+0.146从下降速度来看B档大学是A档大学的2倍这

6、一情况说明随着高校排名整体下降其国际学生比例随合作伙伴数量减少而加速降低由于USNEWS的排名方法侧重于“学术同行评议”(AcademicPeerReview)“同行的评议”既包含学术的水平更表示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由此可见对于国际生源的吸引力上高校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界的口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但需要指出的是学术水平对于具有不同留学动机的学生的吸引力是不同的以接受本科教育为目的的国际生源对高校的学术水平的要求会低于研究生本科生更加关注的是所学专业将来的市场欢迎程度、学费、留学目的地等;而研究生阶段的留学则有别于本科生研究生留学往往以所学专业的深化为目的学习阶段往往可以获得奖学金能够与导师进行深入的接触

7、从而融入到导师的科研网络中因此研究生阶段的国际流动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学术研究样本中的大学都是国际知名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国际学生的比例也以研究生为主由此可以了解影响国际知名大学吸引国际生源的另外因素是其学术能力和口碑 2.“研究型”合作模式与研究生/本科生比关系 样本中的国外A档大学的研究生/本科生比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平均为1.19的8所大学(标准差为0.58)和两所数值较大的大学分别为4.02的杜克大学和6.80的东京大学说明这10所大学国际学生中的研究生数量高于本科生有的甚至远远大于本科生数量这10所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中“研究型”的合作模式的平均比例为79.2%标准差为0.09可见国际知名大

8、学与国际合作伙伴大部分是以共同研究为合作基础网络中流转的以“创新的知识”为主由于基于“共同研究”或者“知识创新”导向的合作势必会衍生出教师和研究生的流动进行深造的学生往往能够得到自己导师的推荐与别国的学者共同研究或继续攻读博士课程研究项目往往配套着研究经费经费的充足客观上推动了学者、学生间的流动与A档类似B档大学的学生成分也以研究生为主其中有7所大学的研究生/本科比超过1最高的为伊利诺伊大学的7.19与东京大学类似名古屋大学研究生/本科生比例也较高达到了5.14诺丁汉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乌普萨拉大学和西澳大学的比例小于1分别为0.850.270.55和0.75该组“研究型”合作模式占全部合作

9、模式比例平均为74%略低于A档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研究生阶段教育采取德语和瑞典语作为教学语言本科阶段有较多英语授课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科生人数而限制了研究生的数量;诺丁汉大学和西澳大学秉承一贯的国际化战略国际学生中本科生比例很多澳大利亚本身是移民国家大学往往是移民的第一站;英国虽然不是移民国家但诺丁汉大学在亚洲的两个海外校区为主校区提供了大量的国际本科生源B档中平均国际学生本科生数为2100(剔除三所100多名本科生的大学)而诺丁汉大学国际本科生为3100远高于平均水平 样本中的国外大学的国际学生中研究生比例占多数有的甚至占绝大多数这些大学国际交流合作网络中“研究型”的合作

10、模式占到了75%以上伙伴关系以“共同研究”为主另外大学对国际学生授课的语言也是影响国际研究生/本科生比例的因素之一 3“教师交流型”合作模式与国际教师比例关系 教师作为大学进行知识传播、创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教师则是带来国外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大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利于创新 首尔国立大学、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大学这三所来自东亚的大学的平均比例为7%其他国外大学的平均比例为27.47%标准差为0.02我们将“教师交流型”合作模式占全部合作模式的比例与国际教师比例联合研究查看二者相关性 国外大学两者之间没有表现出具有相关性的特征比例分布比较混乱没有呈现出规律性以初步看出国外大

11、学在国际教师流动上与合作内容的关系不十分紧密虽然国际教师的比例较高但基于合作项目的流动并不是主流渠道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由于国际知名度、汇率因素和整体社会环境中国引进高水平的国际教师只能通过政府间、校际的合作项目展开这些项目往往配套经费、实验室等物质保证学校如果不通过向政府申请资金支持而自聘高水平专家则绝大多数大学是无法支付高额的薪金和其他待遇因此中国大学国际教师的引进往往是“项目驱动型”国际教师数量与“教师交流型”项目的数量、质量息息相关国外知名大学特别是来自欧美地区的大学由于同样的文化背景、均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宽松的教育机制使得教师流动十分普遍且大学对教授采取聘用制度政策十分灵活很多学者根据

12、自己的意愿和研究需要自发地选择自己理想的研究场所因此国外大学的国际教师数量与类似的合作项目关系不紧密虽然合作项目可以向外输送国际教师但更多的国际教师是通过自荐应聘到校任教 国际教师是知识在不同势差进行流动的传播者而国际知名大学往往集中在欧美地区因此这些大学的教师就成为传播最新知识的人而目的地则需要学者自行选择而上文中从统计结果中也能看出即便是经济发达、科研水平很高的东亚的日、韩一流大学对国际学者的吸引力程度也十分有限这说明文化也是阻碍学者在不同国度间流动的不可忽视因素之一 三、总结 国外一流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已经是他们吸收研究生阶段国际生源资的重要渠道表现在合作网络的特性(度与研究型合作模

13、式)与国际研究生指标较为紧密的相关性;中国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对国际生源贡献程度有限二者相关性不明显国外一流大学国际学生以研究生为主中国以本科生为主 国外一流大学国际师资比例较高与“教师交流型”合作模式数量相关性不高这与国际人才较高的自发流动和宽松的政策有关;中国大学的国际教师比例与“教师交流型”合作模式紧密相关中国大学的国际师资的引进主要依靠政府、校方主导 附录:国外大学样本: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多伦多大学、东京大学、首尔国立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华盛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普度大学、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西澳大学、乌普拉萨大学、KAIST合作数据采集:大学名称合作对象档次、合作对象排名、合作对象名称、合作对象所在国/地区、合作对象所在洲、合作层次、是否联合研究形式、是否教师流动形式、是否学生流动形式、是否合作协议形式此研究受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52WR40/天津高等学校国际交流网络的创新性研究资助系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彭未名.国际教育交流与管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XX 2朱宗顺.教育与改革教育交流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改革19782000.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