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与公共人-课程文化视野下的职业伦理教育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人与公共人-课程文化视野下的职业伦理教育研究(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高迢瓜虹签字日期:咖件年,月8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
2、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未邑而缸 签字日期:幽,乒年一月艿日 - 日 摘要 目 A b s t r a c t 问题与设计:导论 q l l l L I l U l l U U l l l l l l I M I l U l l l l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Y 2 5 7 2 3 4 6 I V 一、问题的提出1 ( 一) 应然所趋: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1 ( 二) 实然所迫: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缺德”现象2 ( 三) 必然所向:实现职业教育“和谐发展职业人”培养目标的最终选择3
3、二、核心概念界定5 ( 一) 职业人、公共人与经济人5 ( 二) 文化、课程文化与课程文化自觉1 1 ( 三) 伦理与道德1 5 ( 四) 职业与职业伦理18 三、文献研宄述评。2 2 ( 一) 关于课程文化的研究2 2 ( 二) 关于职业伦理教育的研究2 8 ( 三)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31 ( 四) 关于职业人的研究3 8 ( 五) 关于公共人的研究4 0 四、研究设计。4 3 ( 一) 研究假设4 3 ( 二) 研究目标4 4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4 4 ( 四) 研究的框架与体系4 6 ( 五) 研究的重点、难点4 6 ( 六) 研究的创新点4 7 第一章显影与明理:职业伦理教
4、育澡秸l 文化的意蕴解读。4 9 一、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内涵4 9 ( 一) 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本体论存在:显性的课程文化4 9 ( 二) 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实践论存在:隐性的课程文化5 0 ( 三) 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关系论存在:实然的课程文化5 0 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品性分析。5 0 ( 一) 正确的义利观:功利与道义的和谐5 1 ( 二) 有效的技术价值观:技术二重性的契合5 3 一一一一一鸯喜 囊;萋萋羹薹萋羹叁委耋蚕茎翮翅蓁蓁薹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零薹 ! 一i 蓦霞墅惑塾冀一一一| L 一一一一一一,量套 l 黔i 鄹羰甜篓鬈编阱一一一一
5、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表2 _ 2 6处理错误答案的方式 如表2 2 6 显示,当学生问题回答错误时,教师处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 中,采取变化提问方式的教师最多,9 3 3 3 的教师都会采取这种处理方法。第二, 教师们会采取有意识的提示,占比例的7 1 1 1 第三,教师们会采取再次重复问 题的方式,占比例的5 4 4 4 。排在前三的这几种方式,比例人数都超过了5 0 这表明,教师们比较倾向于采取这三种处理方式。接下来,排在后几位的处理方 式依次是请另外的同学回答、延长时间,继续等待回答,教师自己回答,避免伤 害自尊心,直接进入另外的教学环节,直接批评,选择这些处理方式的教师占少 数
6、,其比例都没有超过5 0 通过访谈记录也可见,前三种方式的认可度较高: 教师E :“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延长作答时间,这毫无疑问会打乱我的整个教 学计划,所以” 教师D :“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会变化一种更简单的提问方式,他可能一下 子就明白了,我经常这么做我从不自问自答,这失去提问的本身意义。 教师B :“学生回答错误这是难免的,老师不要着急,用各种方法引导和鼓励, 切忌伤害 切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参与积极性”4 5 x ( 三) 微观:目标的理想化与德育的知识化导致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 虚化9 4 二、现行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价值取向的反思9 9 ( 一) 一元与多元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
7、1 0 0 ( 二)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与合的矛盾10 2 ( 三) 知性德育背景下的教育与生活的分离1 0 4 1 0 7 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职业伦理文化发展的逻辑考察10 7 ( 一)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特征1 0 7 ( 二) 中国传统职业伦理的文化特征1 l1 二、西方传统伦理文化与职业伦理文化发展的逻辑考察1 2 0 ( 一) 西方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1 2 0 ( 二) 西方职业伦理的文化特征1 2 4 三、中西方传统职业伦理文化的比较1 2 8 ( 一) 中西方传统职业伦理文化的分殊1 2 8 ( 二) 中西方传统职业伦理文化的同质性1 3 1 第六章建构与生成:“内外共
8、力”统整的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变革1 3 3 一、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变革的基本理念1 3 3 ( 一) 在功利与义务的矛盾中寻求整合1 3 3 ( 二) 在知识与价值的抗衡中寻求融合1 3 5 ( 三) 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对峙中寻求超越1 3 7 二、以职业道德资本打造良好的职业伦理教育文化圈1 3 9 ( 一) 职业道德资本的意蕴1 4 0 ( 二) 职业道德资本的特性1 4 1 ( 三) 加大职业道德资本的投入,打造职业伦理教育文化圈1 4 3 三、建构系统的学校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1 4 8 ( 一) 职业人与公共人: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目标指向1 4 9 ( 二) “K F C
9、 ”课程: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内容建构1 5 1 ( 三) 主体自我建构与接受教育的合理张力: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实 施策略1 5 8 ( 四) 完善评价机制: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保障1 6 0 第七章职业入与公共人的培养: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自觉。1 6 5 一、研究的旨意: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自觉1 6 5 ( 一) 职业人与公共人是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自觉的目标指向1 6 6 ( 二) 明理探源是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走向自觉的本体论基础1 6 6 ( 三) 调研反思是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走向自觉的认识论基础1 6 7 ( 四) 寻根固本是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走向自觉的实践论基础1
10、6 7 ( 五) “内外共力”统整是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自觉的实践论策略1 6 8 二、研究的反思: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研究的改进之处1 6 8 ( 一) 问卷调查样本的代表性问题1 6 8 ( 二) 研究对象的专业性与普遍性的关系1 6 8 ( 三)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1 6 9 三、研究的展望:走向自觉的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1 6 9 ( 一) 本土化职业伦理教育的研究仍需要加强1 6 9 ( 二) 理论视角下系统化的实践策略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1 6 9 ( 三) 实证研究有待深化1 7 0 j ! l ;j j i ;,:! :2 :1 1 9 C 1 7 1 附录 后记1 9 5 攻读
11、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1 9 7 摘要 职业人与公共人:课程文化视野下的职业 伦理教育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施丽红 指导教师朱德全教授 摘要 近年来,“苏丹红”、“三鹿奶粉”等类似事件的频发,引发了人们对职业伦理 教育的重视。但教育犹如一条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河中的流水。 研究教育,不研究文化,就只知道这条河的表面形态,摸不着它的本质特征。只 有彻底把握住它的源头,才能彻底认识教育的精髓和本质。对职业伦理教育来说, 文化的透视不可或缺。而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文化的视 角来研究职业伦理教育就有其独特的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全力关注职业伦理教 育课程文化
12、,通过三个分析单元六个逻辑层的研究,探析了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 化的三种状态,即应然状态、实然状态和必然状态。 第一分析单元是通过对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内外逻辑层的本体论探讨,揭 示其应然状态。 针对什么是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课程文化的逻辑 结构是怎样的,本文对职业伦理教育的课程文化进行了本体论分析。本研究认为 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不是职业伦理教育中的文化,也不是文化中的职业伦理教 育,而是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这两个概念重组而形成的具有特质的规定性的 文化形态。 从内在逻辑层来看,研究了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意蕴。本研究认为:职 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的品性应体现在和谐的文化观、有效的技术价值观和正确的 义利观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 契合、功利与道义的和谐。同时,本研究认为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文化具有人本性 与人文性、情感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