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毕业论文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11655527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毕业论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前言1.1 婚外恋1.1.1 婚外恋的定义婚外恋在大众口中有很多别名,如外遇、红杏出墙、第三者插足、包二奶等,它严重违反了现代社会一夫一妻制,是对配偶在思想或行为上的不忠,与我国传统的家庭美德相违背。学者们对于婚外恋的界定都有自己的看法。吴梓雄认为“婚外恋是夫妻任一方秘密与第三方恋爱,并有同居事实的特殊关系。1”程继隆认为婚外恋是指已婚夫妇在婚姻之外与其他的异性之间存在着的一种恋爱关系2。刘达临则将婚外恋简单地定义为“婚外与他人的恋情。3”还有人认为婚外恋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超出其范围所发生的不违反法律规定或法律管不了的两性之情。4”婚姻专家一般将其定义为夫妻双方中某一方与婚外异性产生比

2、较持久而巩固的情感的现象5。纵观各种婚外恋定义和现象,我们不难得出婚外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发生于夫妻双方婚姻关系之外;二是有一定的感情维系;三是多半会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四是这种感情不受法律保护。婚外恋是相对于与婚姻而言的,因此,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婚外恋必须在其是否已与他人结缔为婚姻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承认下的夫妻双方中的任意一方与除配偶以外的异性在情感或肉体上发生不正当的且不受法律保护的关系才符合本文对婚外恋的定义。1.1.2 婚外恋的原因婚外恋的原因非常复杂,它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大背景,又有着中国五千年封建礼数思想的禁锢,还有很多个人因素及一系列其他问

3、题交织在一起。综合前人的研究,我把婚外恋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体系受到外国不良思潮和本国封建思想的双重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思想道德和行为上的偏差。“唯性论”、“享乐主义”等更是将一些意志不坚定者拉离了传统的伦理轨道。第二:商品生产的冲击在一些人身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致使有人把婚姻视为交换金钱和财富的筹码,婚后一旦发现配偶无法满足其需要便将自己的欲望转嫁给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者。第三:受封建传统势力的影响,不少地方还存在买办婚姻,商业或政治联姻等现象,婚姻自由得不到保证。他人干涉下结缔的婚姻关系更脆弱,更容易引发婚外情。第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4、不再一味地关注于家庭生活的物质层面,更关注于爱情层面,要求在婚姻生活中夫妻间感情和睦,有融洽的思想交流。只有契约没有爱情的婚姻越来越被人们所排斥甚至厌恶。第五:片面理解婚姻自由和离婚自由。有些人认为我国婚姻制度太保守,认为只有采用“试婚”走婚”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方式才能确保婚姻自由;有些人认为男女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理想对象,可以不组合家庭,不放弃原有婚姻关系,于是开始婚外恋1。而有些人则仗着婚姻法中明文规定的离婚自由,亵渎婚姻的神圣性,抱着“被发现了大不了离婚,反正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的心态对待婚外恋。第六:心理原因。就婚外恋的心理原因则多种多样。如:好奇心理、补偿相爱心理、欠情报恩心理

5、、报复反抗心理、贪图美色心理/钱财心理、爱慕虚荣心理等。第七:影视作品的影响。某些影视作品专门描写婚外恋,或对陷入婚外恋却不能结合的两人持惋惜态度(如廊桥遗梦),或对婚外恋中的爱情大家赞赏(如英国病人),或美化了婚外恋的结局(如甜蜜蜜),影响了一些人对婚外情的态度。第八:社会对婚外恋开始呈现出宽容的态度。舆论对婚外恋不再抱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苛刻态度,转为更加理性的态度。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个时髦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的时候,似乎更多的人为了拯救爱情而力图掘开“婚姻的坟墓”,并且很快惊异地发现一旦“婚外恋”为人们所容忍,它好像就不与婚姻构成“二律背反”了5。1.1.3 婚外恋的道德评价

6、我们在对某种行为进行道德评价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此种行为是否可被划入伦理范畴。伦理学将人类行为划分为伦理行为和非伦理行为。所谓伦理行为,就是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为有利或有害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所谓非伦理行为,即是指既不是由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也不涉及有益或有害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7。按此标准,显然“婚外恋”是一种不道德的伦理行为。作为一个社会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当两个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选择组建一个家庭时,就意味着在婚姻持续期间要为对方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已婚者一旦发生婚外恋就部分或完全推脱了应肩负的家庭责任。一方面无法全心全意地对待配偶,另一方面也无法完成对子女的照顾和教

7、育。另外,婚外恋也违背了我国社会主义婚姻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婚姻道德规范要求夫妻双方相互忠诚,而“婚外恋者”同非配偶者发生恋情,甚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是对配偶的极度不忠实。这种情感方面的不忠甚至性行为方面的不忠,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它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婚姻道德规范。综上所述,“婚外恋者”未能承担起对配偶及家庭应尽的道德责任,而这种行为的直接原因便是“婚外恋”的发生。因而,我们认为“婚外恋”是对婚姻道德责任的裹读,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1.1.4 前人对人们婚外恋态度的研究 国内学者多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人们对婚外恋的态度。2002年4月至6月的全国妇联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全国家庭状况问卷调查”

8、,该调查中,对“婚外恋”持否定态度的占调查者的34。尽管如此,仍有部分人对“婚外恋”持肯定态度。当人们被问及“对一个人有婚外情人这件事的态度”时,有219的人选择“令人羡慕”,77l认为是“个人私事;无可指责”,1654的人表示“可以理解”,2997的人选择应受谴责,3761认为“只能因事而论”。数据表明,一方面尽管大多数人对“婚外恋”持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在当今的社会人们对“婚外恋”的宽容度上却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导致“婚外恋”者越来越给自己进行道德解脱,以不严肃的态度对行婚姻家庭的道德问题8。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在北京地区做过一个抽样调查。当一个男性在婚外爱上一个女性而与其发生接吻、拥抱、性关

9、系的行为时,人们对此三种行为持否定态度的比例分别为:83.%4、82.%4、93.%1。而当一个女性在婚外爱上一个男性而与其发生接吻、拥抱、性关系的行为时,人们对此三种行为持否定态度的比例分别为:85.%7、84.%5、94.%5。通过对这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男性的“婚外恋”比对女性的“婚外恋”的容许程度高,即男、女双重道德标准依然存在9。国外对于婚外恋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视角进行的。家庭治疗中历来把婚外恋视为对婚姻关系破坏力最强的而且是最难解决的,婚外恋是美国最常见的离婚理由,婚外恋的发现往往意味着婚姻的终结。而且婚外恋常会导致当事入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10、Mark AWhisman等以2291位已婚群体为样本,研究了婚外恋的预测因素。Bowen,David JMoultrup从动力学理论角度分析了婚外恋的治疗。Douglas KSnyder(2005)等从婚姻辅导和治疗的角度提出了不忠行为的治疗方案。Mark AWhisman&Douglas KSnyder(2007)对4884位已婚妇女为样本采用研究者与被试面对面访谈和让被试自行通过电脑程序回答两种方式调查婚外性经历。结果表明面对面访谈中报告有过婚外性经历的为108,而通过电脑程序报告出的比例为613,从而也提出了研究方法对于这种社会敏感性问题的重要影响10。 1.2 传媒1.2.1 传媒的

11、定义郭庆光教授将传媒定义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心生产和传播活动8。1.2.2 传媒影响大众的形式 传媒的日益丰富和发达带来了信息数量的激增,洪流般的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通过对传媒的解构,我们或许不难发现其影响我们的形式。传媒一般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的形式来介入我们的生活,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价值观。1.2.3 传媒对价值观的影响功能早在20世纪中期,传播学者拉斯韦尔、赖特等人就对大众传媒的功能展开了探讨,提出了“三功能说”、“四功能说”。虽然人们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对于大众

12、传媒的社会功能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传媒的功能可概括为:第一,为社会各方面和大众提供信息;第二,解释和影响社会舆论;第三,通过先进文化教育社会公民;第四,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第五,为人民大众提供消遣和娱乐。研究人员发现高度暴露的性内容可能对受众在一个或几个方面产生影响。第一,性冲动。若干项研究已经证明围绕性主题展开的传媒内容可以激发观看者或受众的性冲动。第二,价值观念和态度的改变(Bryant&Rockwell,1994)。反复接触高度暴露的性内容会导致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脱敏现象。这里的脱敏现象指由于经常地通过大众传媒观看性内容,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生活态度,逐渐地接受了那些原先视为禁忌的行为

13、。很多色情内容宣传了这样一些意识形态的信息歧视或非人性地对待妇女,仅把她们当做牺牲品或玩物看待(Buchwald,Fletcher,roth,1993;Rysell,1998)。1.4 内隐态度的研究1.4.1 内隐态度概念一直以来态度被定义为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要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格林沃尔德和博纳基提出了内隐态度,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它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11。1.4.2 常用的内隐态度测量方法 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目前使用的较多的是序列启动任务(Seq

14、uential Priming Task)、内隐联结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The Go/No-Go Association Test、Affective Simon Task和The 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等12。 本实验采用的是AMP内隐测量范式。该实验范式是由B.Keith Payne,Melissa A.Burkley等人于2005年提出的。此范式对于内隐态度的测量不依赖于传统的反应时,而是依赖于被试对意义模糊的项目进行评价。该实验先呈现白人照片、黑人照片和中性刺激各100毫秒,作为启动刺激。然后空屏100毫秒,

15、接着呈现汉字100毫秒,最后是噪音掩蔽。噪音掩蔽时,屏幕下方是四个对汉字喜欢程度的等级评价:很不喜欢、有点不喜欢、有点喜欢和很喜欢,分别由-2、-1、1和2来表示。被试的任务就是对汉字的喜好程度进行评价。1.4.3 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关系学术界关于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格林沃尔德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对偏见的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相关很低,因此认为人们只有一种态度,即内隐态度,外显测量获得的是迫于社会期许所作出的虚假反应13。威尔逊等人则认为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是两种并存的态度。当个体面对同一对象时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能被人意识到的、所承认的外显态度,另一种则是人们无意识的、自动生成的内隐态度。这就是著名的双重态度模型。1.4.4 前人对婚外恋内隐态度的研究基于婚外恋对于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人们对于婚外恋大多抱着否定的态度。之前的研究几乎都采取问卷形式调查人们对婚外恋的态度。众所周知,外显态度测量受到印象管理策略的干扰,尤其当调查主题涉及社会敏感话题时,人们往往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进行评价而不会报告自己的真实想法。目前国内很少从心理学角度对婚外恋现象进行实证研究或者从婚姻心理辅导的角度对婚外恋现象提出指导和建议,对人们对婚外恋态度如何让改变的研究匮乏。河北师范大学的杨慧首次对大学生对婚外恋现象的内隐及外显态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倾向的学习材料不可以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