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元镇守武昌“平阳太原万户府”考——以万户郑氏为中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5408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元镇守武昌“平阳太原万户府”考——以万户郑氏为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整理】元镇守武昌“平阳太原万户府”考——以万户郑氏为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整理】元镇守武昌“平阳太原万户府”考——以万户郑氏为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整理】元镇守武昌“平阳太原万户府”考——以万户郑氏为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整理】元镇守武昌“平阳太原万户府”考——以万户郑氏为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元镇守武昌“平阳太原万户府”考——以万户郑氏为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元镇守武昌“平阳太原万户府”考——以万户郑氏为中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镇守武昌“平阳太原万户府”考以万户郑氏为中心发布日期:2015-07-02 原文刊于刘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武昌路(原鄂州路,1301 年改为武昌路),为元湖广行省治所,这里长期驻扎着两只精锐之师平阳太原万户府与保定万户府,均为上万户府级建制,是蒙古政权历史上成军较早的两只部队。其中,平阳太原万户府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始即组建成军,是入元以后少有的以两处地名为军号的万户府。元朝南下征服南宋后,于至元十三年(1276)开始驻扎武昌,直到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爆发后才冰消瓦解,前后存在长达八十余年。以下,笔者以世袭担任平阳太原万户的郑氏为中心,对该万户府在有元一代的发展情况作一初步考察。一平阳太原

2、万户府首任万户郑鼎(1215-1277),号也可拔都。事迹除元史本传外,尚有翰林学士王磐所撰神道碑(收于(成化)山西通志卷一五),元史本传显然根据后者删削而成,但有不少疏漏。据王磐所撰神道碑,郑鼎“先世荥阳人,后徙泽州阳城县”。按,荥阳为郑氏郡望,所谓“先世荥阳人”应为假托之辞。袁希耽为郑鼎父郑皐所撰神道碑称:“公之先自荥阳徙居泽州阳城,卜居县中,自六世祖再徙家乡之泽阳乡屯城村。”袁桷为郑鼎子郑制宜所撰行状亦称其本贯为“泽州阳城县泽阳乡屯城里”。郑鼎家族累世务农,至郑邻,“生子三:曰盛夫,曰珪,曰让,皆冠儒。”蒙古大军南下侵金,郑珪次子郑皋(1193-1228)始于当地纠集义兵,保卫乡里。“金

3、季丧乱,四方盗贼猬起,公率义旅镇遏之,无敢犯境者,一乡赖之得安。”金室南迁汴京后,黄河以北成为蒙金逐鹿之地。1220 年二月,金宣宗封河北、山东、山西地方武装首领九人为公,置公府,号“九公封建”。其中,上党公张开开府泽、潞、沁州,以泽州为忠昌军,沁州为义胜军。郑皋的家乡泽州隶属张开,“上党公知其才,擢为兵马提控。从事久,积有勋劼,进阶忠昌军节度同知。”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张开兵溃,郑皋投降蒙古军统帅木华黎,“王嘉之,赏赉优渥,遣使奏朝廷,新命公为忠昌军节度使。”同年十一月,郑皋病卒。郑皋去世时,长子郑鼎年仅十四岁,弱冠任千户,统泽、潞、辽、沁四州兵马。他曾于甲午年(1234)从蒙古大将

4、塔海绀不征蜀,后来又随时为宗王的忽必烈(元史本传作宪宗,实误)征讨大理国,深得忽必烈信任,自此即追随忽必烈左右。己未年(1259),蒙古分三路大举南下伐宋,忽必烈受命率中路军进取鄂州,郑鼎随军征讨,立下赫赫战功。中统元年(1260)三月,忽必烈于开平即位称帝。当年五月,郑鼎被任命为平阳太原两路万户,是为平阳太原万户府军号出现之始。另据元史世祖纪,中统元年五月,“诏平阳、京兆两路宣抚司佥兵七千人,于延安等处守隘,以万户郑鼎、昔剌忙古带领之,贫不能应役者,官为资给。”上述记载与郑鼎出任万户的时间相同,应与平阳太原万户府建军有关。按,今天的山西与陕西地区,在蒙元初期被视为同一处士兵征集地。除太宗窝阔

5、台己丑年(1229)所立汉军三万户之首平阳、宣德等路万户刘黑马外,庚子年(1240)郝和尚拔都任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安五路万户,丁未年(1247)梁瑛任西京、平阳、太原、京兆、延安五路万户,两万户府号均涵盖山西、陕西两地。从元史世祖纪的记载来看,元初征兵应该也遵循了这一传统。昔剌忙古带生平不详,如果他确为万户的话,则此次佥军似按两路宣抚司兵源征集地,分别组成了两个万户。前面谈到,平阳太原万户府成立伊始,即进驻延安等处,这应该是为了防备拥护阿里不哥为大汗的阿蓝答儿、浑都海军队,而据王磐所撰神道碑与元史本传,郑鼎所部确实也参与了讨平阿蓝答儿、浑都海叛军。此后,“中统二年(1261)五月,授河

6、东南北两路宣抚使,赐佩金虎符。中统三年十二月,改授平阳太原等路宣慰使。”11按,忽必烈即位当年,设十路宣抚司,以“张德辉为平阳太原路宣抚使,谢瑄副之”12。但第二年二月,忽必烈召平章政事王文统率各路宣抚司官员北上开平,重新调整了各宣抚司长官,而新任命的宣抚使名单中即有郑鼎13。郑鼎中统三年改任平阳太原等路宣慰使,亦可见元史世祖纪:三年三月,“遣郑鼎、赡思丁、答里带、三岛行宣慰司事于平阳、太原。敕河东两路元括金州兵付郑鼎将之。”14至此,郑鼎除升任宣慰使外,所部兵力又有所充实。郑鼎任宣慰使前后凡五年,“至元三年(1266)三月,授昭勇大将军、平阳路总管。七年,授签书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尚书省事。”

7、15在四川期间,为配合襄樊战役,郑鼎率所部于至元八年参加了进攻嘉定的牵制战。“公以兵巡按东川,过嘉定城下,城中出兵挑战,公以兵应之,战江水中,获其总?管李越、拨发官杨进,获舟船不计其数。”16上述记载,在元史世祖纪四与赛典赤传均可获印证:“(至元八年)五月乙丑,以东道兵围守襄阳,命赛典赤、郑鼎提兵,水陆并进,以趋嘉定,汪良臣、彭天祥出重庆,札剌不花出泸州,曲立吉思出汝州,以牵制之。”“八年,有旨:大军见围襄阳,各道宜进兵以牵制之。于是赛典赤偕郑鼎率兵水陆并进,至嘉定,获宋将二人,顺流纵筏,断其浮桥,获战舰二十八艘。”17同月,郑鼎改任军前行尚书省事18。至元十年襄樊战役胜利结束后,元廷决定大举

8、南下灭宋,郑鼎所部也从四川战区东调,划归伯颜集团,先后参加了郢州、沙洋、新城、阳逻堡等战役。据王磐所撰神道碑,至元十二年正月,奉圣旨镇守黄州。四月,改授河西(应为淮西)路宣慰使,镇守蕲州。至元十三年二月,迁昭毅大将军,赐银一十锭,镇守蕲州如故。至元十三年九月,移镇鄂州。至元十四年,迁镇国上将军、湖北道宣慰使,镇守鄂州如故。按,伯颜大军于至元十一年十二月占领鄂州后,留下五分之一约四万军队,由阿里海牙率领,戍守鄂州,以巩固后方19,郑鼎所部平阳太原万户府大概此后即隶属阿里海牙集团20。伯颜大军主力则继续沿江东下,十二年正月,宋黄州守将陈奕、蕲州守将管景模相继投降,随后由郑鼎部接防,直到十三年九月,

9、郑鼎始移镇鄂州。而据元史世祖纪:(至元十四年三月),诏郑鼎所将侍卫万人还京师。崔斌、阿里海牙同驻静江。忽都铁木儿、郑鼎同驻鄂汉。贾居贞、脱博忽鲁秃花同驻潭州。以郑鼎所部军士抚定静江之劳,命还家少休,期六月赴上都。21 据此,郑鼎部所部不仅有侍卫亲军万人,且手下军队一直打到广西静江。但实际上,这里的郑鼎应为郑温之误。据元史郑温传:至元六年,进怀远大将军、右卫副都指挥使。十二年,升右卫亲军都指挥使,率三卫军万人,从攻岳州、江(州)陵、沙市、潭州,皆有功,平章阿里海涯赏银十锭。十四年,入朝,迁昭勇大将军、枢密院判官。22另据元史世祖纪:至元十二年正月,“遣(左)右卫指挥副使郑温、唐古、帖木儿率卫军万

10、人,同札的失、囊加带戍黄州。”由此可见,同郑鼎一样,郑温在至元十二年正月也曾奉命镇守黄州。只不过,郑温在黄州驻守的时间很短(郑鼎有可能在他离开后始接防),很快即率三卫侍卫亲军万人随阿里海牙大军南下,除三月降岳州,四月降江陵、沙市,十三年正月克潭州外,有可能还参加了十三年十一月攻克静江之役。至元十四年战事结束,郑温率所部侍卫亲军还朝,所谓“郑鼎所将侍卫万人还京师”,实际上应该指郑温部侍卫亲军万人,“郑鼎所部军士抚定静江”,也极有可能是郑温部所为。元史将两人搞混,有可能是因郑温同郑鼎一样,也拥有“也可拔都”的称号23。郑鼎在鄂州驻守有一年多时间。至元十四年,南宋流亡朝廷大举反攻,战火也波及到鄂州。

11、据宋史瀛国公纪:五月,张世杰将兵取潮州,文天祥提兵自梅州出江西入会昌县。淮民张德兴亦起兵杀太湖县丞王德颙,据司空山,攻下黄州、寿昌军。丁已,遇宣慰郑鼎战樊口,鼎坠水死。24郑鼎战死,对鄂州震动很大。元人张养浩所撰陈天祥神道碑透露了当时的紧张局势。会寿昌、黄州盗起,宣慰使郑公将兵击之,至樊口,败死。士卒还言贼盛且鋭,将攻阳逻堡。鄂城门昼闭,民凶凶不能市。时诸兵皆隶参政忽都帖木儿麾下,公(陈天祥引者注)见其犹豫无出师意,谓参政贾公:“阳逻堡阻山而垒,贼所不能攻,政使其来,是授首于我。况剽遬轻动,南寇常态,以我突骑当之,其败可旦莫冀。胜此,则江南诸郡自靡矣。”贾白忽都帖木儿,且以义激之,遂引兵出城,

12、贼波骇溃散,死者十六七。25按,至元十三年鄂州行省改为宣慰司时,忽都帖木儿、贾居贞、郑鼎等人均为宣慰使。贾居贞与郑鼎大概此时产生龌龊,为避嫌疑,称病不出,后在陈天祥的劝说下,才复出视事。郑鼎战死后,败军逃回鄂州,声言敌军将进攻阳逻堡,闹得城中人心惶惶。统兵官忽都帖木儿起先不敢出兵应战,陈天祥鼓动贾居贞出来主持大局,在贾居贞的软硬兼施下,忽都帖木儿终于决定出征,并最终平息叛乱。此外,平叛过程中,已深入江西、福建的元军统帅叶谛弥实也曾率军回援。“黄人叛,公方赴赣,帅府以公旧镇,威名素著,俾总江西兵往讨,复之,麾下无敢纵掠,民感德为生祠。初,湖广兵屯樊口,公言形势不利,其将郑(当即郑鼎引者注)不听,

13、果为贼劫,溺死。公之入也,得其虎符贼中。”26另外需提及的是,蕲、黄之乱发生时,鄂州人心已严重不稳,鄂州属民傅高等聚众起兵响应。据元史贾居贞传:初,遣郑万户讨贼,郑言:“鄂之大姓,皆与傅高通,请先除之,以绝祸本。”居贞曰:“高鼠子无知,行就戮矣,大姓何预!吾能保其无他。”郑既领兵出,留其所善部将,戒曰:“闻吾还军,汝即举烽城楼,内外合发,当尽杀城中大姓。”会其人战败溺死,其事始彰。27如果此事属实的话,那么,郑鼎的死应该说在客观上使鄂州免于生灵涂炭。实际上,郑鼎败死后,又有将领重申此议(大概其中即有郑鼎部将)。在陈天祥建议下,贾居贞力排众议,制止了这一野蛮行为。始,将士闻贼至,咸谓贼声攻阳逻堡

14、,实击鄂州,城中必有内应,宜尽捕大姓,防患未然。贾公不可,众执愈坚。公(陈天祥)曰:“此州宿重兵不少,使贼能翔,亦无从而至。其主是议者,不过利彼财物耳。”由是众议遂格。28也正因此缘故,柯绍忞新元史为郑鼎立传,称:“鼎一时名将,独以此事为人所訾焉。”29二郑鼎子郑制宜(1260-1306),小字纳怀。妻可列真氏(即克烈氏),为丞相孛罗之女30。事迹除元史本传外,尚有袁桷所撰行状。郑制宜年幼时,曾由郑鼎携带觐见忽必烈,忽必烈命其从大臣学习给事仪。至元十四年郑鼎战死后,年仅十八岁的郑制宜受命承袭平阳太原万户,仍旧镇守鄂州,因当时鄂州暂缺管民长官,郑制宜并摄治鄂州民事。至元二十三年,郑制宜被征入朝,

15、次年因扈从忽必烈参加平定乃颜之乱,以功授怀远大将军、枢密院判官。“二十八年,超拜湖广省参知政事。”31此前不久,权臣桑哥刚刚倒台,其党羽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要束木也被处死。郑制宜辞行时,忽必烈曾许其任取要束木家资之精良者,但为郑制宜谢绝。不久,郑制宜又面奏忽必烈:“臣向留鄂治兵,臣母知臣年未更事,乞臣侍陛下宿卫。今不以卑鄙,预外政府,朝夕思念,不胜任,敢昧死以请。”于是郑制宜再次被征入朝,担任御史台侍御史32。至元三十年,元朝于衡州设枢密分院,郑制宜出任副使。湖南地阔远,群寇依险出没,昭、贺二州及庐陵境,民常被害。制宜率偏师徇二州,道经庐陵永新,获首贼及其党,皆杀之。茶乡谭计龙者,聚恶少年,匿兵器

16、为奸,既捕获,其家纳赂以缓狱事,制宜悉以劳军,斩计龙于市,自是湖以南无复盗贼。33此后不久,“元贞元年(1295),有制:行枢密院添置副使一员,与制宜联署。制宜以员非常设,先任者当罢。”34于是辞任,入京师任大都留守,领少府监。不久,兼任武卫亲军都指挥使,知大都屯田,进阶资德大夫。大德十年(1306)卒。郑制宜自至元二十三年被征入朝后,虽在二十八年、三十年曾两次回湖广行省,一次任湖广行省参知政事,一次任行枢密院副使,分院衡州,但时间都很短,其他大部份时间则在京师供职。在此期间,他为郑氏家族又赢得了一个世职武卫亲军都指挥使。郑制宜去世后,其子郑钧(郑阿儿思兰)袭任武卫亲军都指挥使35,郑氏原来的世职平阳太原万户,则在此前已转由其旁支郑鼎的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