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八(总1183】----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①-④档剖析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650262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八(总1183】----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①-④档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八(总1183】----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①-④档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八(总1183】----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①-④档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八(总1183】----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①-④档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八(总1183】----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①-④档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八(总1183】----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①-④档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八(总1183】----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①-④档剖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9月2日(星期五)【阅读125之八(总1183】-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共同探索,推进协同创新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吕晓勋人民日报(2016年08月30日 05 版)仅靠一国之力,难以盘活全球创新“存量”,更难激发创新“增量”,呼唤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编织创新之网G20杭州峰会召开在即,一份关于二十国集团创新的统计引起外界关注:19个成员国的研发投入占全球的87.3%,每百万人口研发人员均值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9倍;知识产权使用费占全球的75.6%,居民专利申请量占世界的96.6%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群体,G20各成员的创新之举,集聚起巨大的动能。然而即使是这些领头羊,

2、同样面临着经济低迷的困扰。如何进一步激发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这正是G20杭州峰会需要寻找的答案。中国是G20中的后起者,也是在创新投入上最努力的国家之一。就在不久前,随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升空,世界再次感叹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新突破。正如华盛顿邮报的评论所说,“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充满创新产品和创新想法的国家”。而激发起中国创新潜力的,正是近些年持续不断的相关改革。“处处都推倒这道冷漠的墙,给有创新精神的人、革新者、创造者开路,这就是管理机关和领导人的重要任务”一位作家对创新的描述,可以视为对中国这几年破除创新障碍的总结。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布局科技创新改革,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3、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到“科技三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总动员令,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齐头并进,塑造着更多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在刚刚公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从去年的第二十九位迅速上升至二十五位。8月的一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封面文章聚焦中国科技行业,指出中国一些创新产品的成功,有力反驳了部分人认为中国企业只会“山寨”而不懂创新的偏见。“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创新领域已进入相互借鉴阶段”,这样的判断说明,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激活了整个国际创新格局。当我们已经从过去的“铺摊子”转向“上台阶”,“创新是否足够活跃,特别是创

4、新成功的概率是否足够高”,必然成为实现阶段发展目标的关键。如何营造更宽松的国内和国际创新环境,使资源更多地流向创新活动,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不仅关乎中国的未来,也是一个关乎全球增长动力的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期望以科学、技术和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提高整体竞争力,但全球视野下的创新,还处于“结构性梗阻”状态。“就像一个人生了病,看起来是感冒发烧,但根子在身体机理出了问题。”全球性创新不够活跃,根源在于机制性的问题没有解决。近年来,在信息通信领域,在稀土、汽车等行业,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市场支配地位,排斥竞争对手的做法屡见不鲜,不仅阻碍了新兴国家的创

5、新活动,也影响到全球创新资源的流动与整合。很多企业家提出,要把创新最大程度落地,需要跨越领域、行业、国别,让创意、专利、资源、人才在网状结构中自由结合。仅靠一国之力,难以盘活全球创新“存量”,更难激发创新“增量”。只有编织创新之网,才能让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在全球范围相互支持、共促发展。从这个角度看,G20杭州峰会首次将“创新增长方式”列为峰会重点议题,就是希望以中国的经验、以新兴创新大国的意愿,呼唤更多国家和地区一起携手,共同探索编织创新之网。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

6、的根本。”形势决定任务,行动决定成效。今天的我们,就身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之中,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中国已做出抉择,并蓄势待发”。只有全球协同创新的引擎轰轰响起,才能开发更多增长潜力,开辟发展新局面。锐意改革,激发“乘数效应”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周人杰2016年08月31日07:4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调控与改革为全球走出“发展的焦虑”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与变革的样本,这本“秘笈”愿与朋友们一道分享一个经济总量位列全球“榜眼”、经济增长对世界贡献超过25%的经济体中国将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中扮演怎样的新角色、发挥怎样的新作用?我们的政策主张与调控模式,对

7、不同体制的国家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借鉴与启示、贡献什么样的力量与智慧?各界正期待G20杭州峰会交出务实的答卷。中国经济好,世界经济会更好。“惠全球、利长远”的锐意改革,是激发共同活力的源泉所在。当前世界经济刚走出危机的阴霾,但复苏高度脆弱,增长劲头不足,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动力源。而在东方,恰如有国外学者所言,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出了一剂“解决世界难题的良方”。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治本,为谋长远添动力。这份注重结构、辨证施治的中国主张,有理由凝聚成国际经济治理新的共识。为何如此?全球来看,单纯的政策宽松已经日渐式微,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放水”早放到了极限,而财政政策的债务负担也不堪重压。因此,为

8、“让经济河流的水活起来,源源不断流淌”,不能再走老路子,只能向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增长要动力,通过系统性调整激发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对内拉动就业与收入的复苏觉醒,对外强劲投资与贸易两大引擎,进而实现可持续的理性繁荣。这份锐意改革的中国方案,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转型或许更为重要。据介绍,这次峰会的议程设置至少有两大突破,一是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将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二是给予了发展中国家“史上最多”的参会席位。而中国方案的“供给侧”与“结构性”两大关键词,分别指向“发展能力”与“发展质量”,瞄准的是后发国家消除贫困、经济起飞、结构优化等共有的风险挑战。比

9、如,在结构性的改革议题中,产能过剩是不少市场经济体郁结的烦恼。而对中国近来实施的“去产能”,有人心存误解,觉得这是计划手段,还存在对外倾销的嫌疑。其实,中国钢铁对过剩产能的化解,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河北钢铁的海外布局就不仅降低了自身销售压力,同时较好对接了当地需求,称得上是“利己不损人”。这些符合WTO规则的解决方案,属于市场化的平衡配置、资源互补,值得发展中国家参考借鉴。应当说,中国宏观调控与全面深化改革激荡起的自信力,是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被证明有力、有效的。我们常说的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已被承认“不是被动、消极、无序的,而是主动、积极、有序的”。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面临的经济放缓与企业

10、负担,常常构成各国普遍的“心结”;中国调控与改革收获的“钥匙”,也为全球走出“发展的焦虑”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与变革的样本。这本“秘笈”,我们愿与朋友们一道分享。梦想进行时,杭州有故事。从圣彼得堡到布里斯班,从安塔利亚到西子湖畔,“中国元素”愈发耀眼,“中国经验”日益得到认同,这背后蕴含的是各国对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不懈追寻。“穷则变,变则通”。峰会各国的GDP占到全球总额的90%以上,可以说G20的改革属于与会各方,更属于全世界。相信开放、透明的华丽转身后,我们会迎来下一个“改革共振”的精彩时代。协调治理,促进开放联动(评论员观察)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白 龙 人民日报 ( 2016年09

11、月01日 05 版)单方行动无法冲破合作障碍,联动协调方能推动世界发展“联动”是G20杭州峰会的一大重点议题。人们期待着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方面的新突破,拿出可操作性方案。G20是当今世界讨论全球经济问题的重要平台,而中国扮演的角色正日益凸显。“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最初只是西方在无奈之下请来的救兵。”在谈到2008年G20第一次峰会时,有些西方人士直言不讳地谈到这一点。然而,随着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尤其在当前全球贸易投资低迷、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正在从参与者,成长为重要角色。从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到亚投行、丝路基金启动,中国近年来以卓有成效的务实举措,深度

12、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世界普遍期待中国继续发挥动力引擎作用,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复苏。“杭州峰会不仅是G20重生的契机,也将成为国际合作重生的契机。”早在去年10月,谈到G20杭州峰会时,素有“G20之父”称号的加拿大前总理保罗马丁就表达了这一期望。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发现,G20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治理中,还体现在全球治理的各个方面,承担着“不让全球化开倒车”的重要功能。比如,近年来,不管是应对恐怖主义还是防范疾病传播,抑或是在人道主义救助、互联网治理、难民危机、粮食安全等各个方面,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不断凸显,依靠一国乃至一两个联盟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然过去,大量的问题需要携手应对。协调,是全球治理的主题

13、词,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方法论。美国学者伊恩布雷默指出,所有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议题,从宏观经济政策、贸易体制、金融监管到应对气候变化,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合作与协调机制失灵的情况。当前全球经济之所以出现缺乏新兴产业支撑、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缺乏协调、公平的制度与规则,以及缺乏长远规划等深层弊病。“西方中心”的协调机制已经不适应当前多元崛起的现状,而更广泛视野下的协调本身,也需要更具操作性的手段。这正是各国期望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球治理贡献更多方案的背景。杭州峰会邀请了东盟主席国、非盟主席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以及77国集团主席国等参会,发展中国家

14、获得“史上最多”的参会席位。同时,工作组根据过去的经验共同编写了行为规范,在具体操作层面显示出G20在营造更加公平合理的规则方面的立场与抱负。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现更加公平有效的全球治理,需要各国协调推进。在这方面,中国发挥了应有的大国担当。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不仅要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中国将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十三五规划”,去年的土耳其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做出承诺,并倡议二十国集团成员都制定落实这一议程的国别方案,汇总形成二十国集团整体行动计划,助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去年,全球贸易出现两位数负增长,中国在

15、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却从12.2%上升到13.8%,有力支撑了全球贸易的繁盛。中国还致力于使数千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等。今日世界,各国利益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单方行动无法冲破合作障碍,联动协调方能推动世界发展。世界需要以杭州峰会为契机,推动G20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增强长效治理能力,真正打造富有活力的世界治理体系。战略远见彰显中国智慧(聚焦G20杭州峰会)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即将开幕,有望成为成果最丰富的一次盛会。作为主席国,中国贡献巨大。本报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对峰会主题、预期成果和两大看点作出精彩解读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29日 22 版) 日期:2016-08-29峰会主题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G20杭州峰会是中国首次领衔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本次峰会的主题,包含着联系密切的四大要素。其中,“创新”是贯穿峰会始终的核心,“活力”“联动”“包容”均与其息息相关,归根结底都可包含到创新之中,都是要提供正向激励,降低交易成本,让各方都受益。峰会将制定创新增长蓝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