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11649200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文化润泽 内涵育人 一、调查缘起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主导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了学校文化的精神追求,学校才有一种张力,这种系于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构成了一所学校内无所不在、生生不息的流动的、生动的场。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校园文化育人备受青睐与关注,因为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

2、,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形式,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和思想动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在怎样的时间、空间内都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都能发挥其实质性的教育功能。而且这种育人功能,会对学生的习惯乃至性格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近年来,随着XX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提出“均衡、轻负、高效、优质”的发展思路后,XX教育进入全面提速。这种提速,积极地呈现出XX教育文化发展的内涵以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运用浸

3、润、涵化和整合等方式,引导、促进全区每所学校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定位,构建个性鲜明又体现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最终实现全区学校教育的积极、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充分的、均等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面对提速,我区学校以“文化育人,和谐发展”为发展思路,以“树魂立根”为核心,实施“文化育人”战略,构建具有时代特点的XX学校育人工作新体系。针对全区学校文化建设情况,我们组织各部门人员开展了一次深入的调查。二、调查设计调查目标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区中小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调查

4、对象:全区各中小学校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围绕着XX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研究展开,具体包括自然环境、形象标识、人文环境、校园文化活动、班级个性文化、制度文化、特色工作加分项目等板块。调查形式:听取汇报、现场察看、问卷法、座谈法、查阅资料三、调查结论结论一:亮点呈现寻找具有XX特色的文化育人机制。不同的学校在打造个性化学校文化时都各具特性。我区自启动校园文化育人工程以来,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出现可喜的变化,涌现出一大批具有XX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亮点,也开始寻找育人工作的一些创新做法:1、每堵墙都会说话发挥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健康优美的校园环

5、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有鉴于此,我区各校善于打破常规的、静止的模式,赋予校园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成长成材的文化指引。如淮河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和港区的资源优势,根据学生的天性和爱好模仿的特点,创造性地设立了“阳光城综合实践中心”,动漫农庄、数码港、陶艺吧、车模馆、手工坊、机械室、京剧长廊、创意三模间、柔道馆等等,这些功能室的建设与校园环境的改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断丰富着学校的

6、办学内涵,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理想天地。再如XX职业高级中学在校园环境布置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追求名人书画作品,而是寻求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企业文化和创业文化的渲染。学校积极引入7S管理制度,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学校的学习、办公和生活环境,增强教职工的工作精神面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学校整体形象。通过优秀毕业生事迹文化长廊建设,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用身边的优秀毕业生和成功企业家培育职业化的心理环境。广大学校在校园环境布置时能充分结合实际,整合资源,特别是提炼本校的特色项目的精神内涵,把极高的育人功能寓于形象的校园环境之中。全区各校处处可见匠心独运的创

7、造、因地制宜的布局、典雅大气的陈设、优美整洁的环境。一道竹林,一尊假山,墙壁上的校训,玻璃屏风上的格言,无不闪现着环境育人的追求。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学科园地、宣传橱窗、阅报栏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传递道德规范、法律意识、基本国情、传统美德;实施校园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让学生真切感到校园的“每堵墙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在传情,每个景点都有启迪”。2、加强制度创新寻找XX特色的德育内化机制。制度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用制度来强化,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我区

8、学校在遵守学校教育的基本规章制度基础上,还创造性的建立了一些符合教育规律、学生特点、区域特色的德育制度与评价体系。比如XX中学的学生德育库建设实施条例,实现德育工作的量化考核,真正达到全员参与、全员育人,德育工作为实现“高境界做人,高质量学习,高格调生活”的理念服务,学校教育奠定学生的一生幸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九峰小学的“学位晋级制”少先队综合评价模式使得原本虚无、高大的德育评价变得生动和丰富起来。学校改革数量有限的期末“三好学生”、“积极分子”评比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少先队员成长过程中建立的着眼于队员多元智能,注重过程的长期评价体系,学生的行为表现被量化为若干指标,达到相应等级就可以晋

9、升学位,这种积极的评价体系使每一个评价都能及时成为促使队员成长的动力与台阶,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白峰小学的行为银行德育评价体系、淮河小学的七彩阳光币评价系统更使得这种量化的德育考核变得可以存储和支付,且与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挂钩起来,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文明习惯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养成上内驱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度的建立只是刚性规范的完善,如何让外在的约束成为内在的要求,让刚性的制度成为学生自觉地习惯,让被管理者自觉地接受规章制度,主动地实施管理任务,我们也尝试寻找德育内化的有效机制:比如XX中学和泰河中学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

10、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让学生真正感受“主人翁”的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在各项评比和检查中,在课间,在检查卫生的包干区里,在食堂就餐时、在晚上就寝时,时时、处处都活跃着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们的身影。他们既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认同,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开始成为我区学校德育管理内化的一个积极实践。我区学校开拓创新,不断寻找这种德育内化的有效手段和创新方式,通过文化育人工程,化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于细微的校园文化之中。点滴的行为

11、养成个人的习惯,习惯影响人的性格,性格就会决定人的命运。因此,从点滴文化做起,不让规则成为外在的约束,不让文明成为呼喊的口号,要让德育它变成我们实际的行动,变成我们内在的、自发的习惯。3、挖掘校本化活动开展寓教于乐的行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把物化的外在表象内化为人的精神文化的重要过程,是寓教于乐、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能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社会、探索人生、展示才华、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全区学校一向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利用好各种重大节庆日、各类纪念日和各个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大力弘扬民族

12、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并贯穿于各门课程教育教学之中。例很多学校形成的每月一节的主题性活动,构建起一套系列化、规范化、特色化的学校主题活动体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让学生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参与实践,提高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丰富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的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艺术节已经成为学校活动特色品牌,成为孩子们自己的节日。经过多年的探索,许多学校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江南教育集团成立了江南多元社团,创建文化氛围,使师生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之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学校制定了社团活动章程和具体

13、要求,依托基地开展育人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如蔚斗小学在省级立项课题德育社区化的推进与探索的引领下,协调校内外两股教育力量,成立了学校德育机构和社区德育机构,形成社、校一体化德育网络,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离校不离教”的全方位教育格局。又如九峰小学在课题儿童经典导读的研究与实践和基于教育生命观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引领下,建设工作体现出时代性、创新性、先进性。还有淮河小学以培养“现代新小市民”为目标,传承与创新融合,以“阳光城”活动为载体,综合实践活动为途径,扎实开展“立足社区 自主模拟 快乐体验”的德育特色活动,真正落实“养成教育”、“生存教育”、“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强化发展学生良

14、好习惯、气质及领袖力为核心的各项品质,真正提升德育教育实效。依托“风筝节”、“国际儿童动漫节”、“体育风采节”、“民族文化节”等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赞扬。4、提炼学校精神滋养学生的心灵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存在于头脑中的价值观念、社会态度、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现象的总称,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目标追求、群体意识、道德规范、办学风格等,是一所学校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学校规则”,因而对学生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是提

15、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增强文化育人功能最核心和本质的东西。校园精神是一种信念和追求,是校园文化之“魂”,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需要经过长期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要以学校精神统整全校师生的意志和行为,培养和激励教职员工、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倡导积极向上的锐意进取精神,严谨治学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产生共同的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情操、工作态度、道德规范和行为取向。我们通过挖掘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结合现代办学理念,让校风、教风、学风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主旋律和核心竞争力,汇编了百舸争流XX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巡礼、以文化促特色以特色促发展、办特色

16、学校 创教育品牌等书。为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加清晰和可操作化,我们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校园文化=精神管理+办学特色”。人们习惯地把学校管理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忙于应付的管理,学校忙于应付各类事务,尚未形成一套井然有序自行运作的制度;其上一个层次是制度管理,形成一套井然有序自行运作的机制,但尚未形成自己的学校精神,也缺少明晰的办学追求;再上一个层次是精神管理,已经有了一套自行运作的机制作基础,校长把更多精力放在管理学校的精神生活上面,学校有明确的办学追求,有自己的学校精神。而我们把办学质量特色也分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教育教学质量过关,当然,教学质量越高越好;其上一个层次是有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过关的基础上,有一项达到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