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真谛是修己安人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9200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的真谛是修己安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的真谛是修己安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理的真谛是修己安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管理的真谛是修己安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管理的真谛是修己安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的真谛是修己安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的真谛是修己安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课程论文 第 8 页 共 8 页管理的真谛是修己安人1 管理是管自己,理别人有人认为把自己管好就叫伦理,把别人管好就叫管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管理的对象是人,有人的地方就讲伦理,所以管理和伦理是密不可分的,不能抛开伦理谈管理。管理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不是单一的给一方压力,就像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1。当管理者发出管理行为时,员工的反应就是反作用力,是接受,是反抗,或是阴奉阳违。这些反作用力促使我们思考,怎么样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我认为,应该从管理者方面找方法,即管自己,理别人。只有管理者本身素质过硬,才能让别人信服,才能达到管理行为的目的,即“打铁还需自身硬”。

2、因此,首先就应关注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而不是挑员工的素质。2 管理不可偏离伦理2.1 管理和伦理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前文说过,管理是一种人与人的双向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主动者的管理者,他的良心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他的管理行为,也可以说是凭良心来经营管理。同样的,企业伦理就是企业良心,也就是凭良心来经营管理。管理是外在的伦理,由内在的良心道德演绎发展为合乎伦理的管理。伦理是内在的管理,管理者的良心道德,足以左右管理的安或不安。如果把内在的伦理变成外在的虚伪的表面的礼貌,这非常糟糕;但如果把内在的伦理化为外在的管理,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前者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三鹿奶粉事件。从外部来看,三鹿是一

3、个有良心的企业,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上很有作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反观三鹿的内部,我们看到是另一面。首先是管理层,默认行业的潜规则。即使在事件暴露出来后,仍然试图掩盖事实。然后是普通员工,亲手制作“毒奶粉”。一个企业伦理缺失,其实是公司内部员工良心道德整体不高的结果。如何把中国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美德应用到员工的具体行为中,这是每个中国管理者都应思考的问题。22 中国人的感觉 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个人感觉往往占主导地位,相较于偏于理性的西方人,中国人更相信自己的感觉2。不可否认,有良好道德的人,往往更能赢得员工的信任。而那些标榜自己有道德的人,人们通常认为是在夸夸其谈。因此,管理者想要树立个

4、人威信,还是要先“以德服人”。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是重视心的民族,一切都跟心产生密切的关系。外国人最关心下属能干不能干,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责任感,能不能把事情做好。中国人则对下属的其他方面都不太计较,觉得只要下属的心里有我,就可以为我做任何事情;如果心中无我,下属越是彬彬有礼,上司越是害怕,担心下属动机不纯,有什么坏心眼。这是西方人怎么也不可能理解的事情。西方人的宣誓、保证对中国人没有用,因为中国人这一套不可能说出来,也无法用文字表达。既然外在的形式无法束缚中国人的“心”,管理者就只能把控制需求诉诸于伦理道德,用道德良心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例如文字,中国人对同一个字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文字对中国人

5、来说是不可靠的。相反,西方人对文字的理解很少发生分歧。所以中国人执行合同归根结底要靠伦理来约束,那才是最有效的。3 中国人重伦理3.1 中国人的良心观 中国人的良心观其实是道德对现实社会里个人行为约束的体现。如果人们都是凭自己的良心做事,那么整个社会就是和谐。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员工做事讲良心,怎么会不好管呢,企业的业绩怎么会不好呢?伦理是中华民族的特色,对中国人来说,伦理是家常便饭。诸子百家都以伦理学术为主,没有例外。普通人不使用伦理这个词,而是用良心道德来代替伦理。“良心”一词,几乎是到处可闻的口头禅。良心是先天的,道德可以经由后天的学习而获得。良心就是要讲道理,讲良心就是按道理去做事,如

6、果别人认为企业做事不讲良心,就不会与企业真诚合作。西方人觉得良心看不见摸不着,并不可靠,但是中国人知道什么叫良心。良心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中国人特有的感觉,这种感觉外国人没有,也体会不出来。良心不断地告诉人们要怎么做事,怎么说话,不断修正人们的行为。假如有人说:“良心在哪里,良心值多少钱?”,就等于说他没有良心,大家就会对他避而远之,这是非常危险的。3.2 法律与伦理在中国社会中互补在中国,“犯法”是个严重的词。之所以说严重,是因为在违反法律的同时,人们会先入为主的认为他不道德。法律作为约束社会人的最后一道界限,它的容忍度要比道德大,如果有人以不犯法来行事,那他肯定是不道德的。在

7、法律上触犯了一条规定,可能已经违背了多项道德规范。伦理与法律在中国社会中互相补充。法律对西方人非常管用,人们会自觉执行。但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却很模糊,中国是礼仪之邦,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只有刑法是法,法是惩罚坏人的,好人不需要守法。如果一个中国人的行为底线只是合法,那么这个人一定没有良心。他会钻法律的空子,干不道德的事情。法律不是严密的铁桶,不可能将整个社会罩起来,它只是一张有漏洞的网。网上的漏洞就需要用伦理来弥补,用良心道德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3。同时,法律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朝令夕改,否则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中。现在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任何事情都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不能只依赖制度,必要的时

8、候还是要靠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伦理道德约束人的行为。4 伦理是合理不公平4.1 伦理的本质伦理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合理不公平的状态,也就是说伦理首先是不公平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利益上;其次伦理又是合理的,因为这种不公平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伦理的伦字,含有参差不齐的意思,伦的左边是人,表示它是人所独有的,动物没有伦理;它的右边是一个房子,房子的屋顶下有很多格子,就是指人各有不同的位置,每个人都应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伦理表示人间各式各样的关系,本来就是有亲有疏,参差不齐的。伦理强调的是秩序,每个人都在自己应该站的位置上做自己该做的事。这里提到的位置和做事是关键,位置和所做的事匹配了就是秩序,位置相同

9、,做的事不同,就是不合理的公平。位置不同,所做的事也不同,就是合理的不公平。4.2 合理不公平的原因 人与人之间,理想的情况是一律平等,大家都公平。实际上却是人格平等,而机会、薪酬、成就都不公平。因为资源有限,机会不够。一个企业的老板只有一个,老板就是有限的资源,不可能每个人都做老板。如果要追求绝对平等,每个人都是老板,谁也不能指挥谁,企业肯定一团糟。面对有限的资源,人们都会蠢蠢欲动,怎样分配资源是个问题。平均分不是理想的结果,伦理讲究的是合理的不公平。分配是不平均的,但是按大家都认同的伦理来分就是合理的。如果企业老板只有一个儿子,他就可以资源独享,把企业传给他不会有争议;但如果有两个儿子,资

10、源有限,事情就麻烦了。伦理社会所追求的是合理的不公平,而不是不合理的公平,因为绝对的公平是做不到的。试验证明,在对合理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公平两个命题进行选择时,没有人选择不合理的公平,这证明合理的不公平这个观念人们普遍认同。绝对公平是一种无法达到的理想,而合理的不公平则是可以实现的实际。面对机会很有限、资源不充足的情况,管理只能公正,却实在很难绝对公平。公正而不一定公平,即是合理的不公平。5 管理的真谛是修己安人伦理指人群的道德,道德则主要表现在个人的良心,所以伦理首重良心道德,管理就是修己安人4。修己就是要有良心,讲良心,自己的行为要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约束好自己。安人就是不让别人吃亏。每个人

11、把自己管好,然后让周围的人安定,这非常重要。安就是不吃亏,吃亏就不安了。一个人让别人吃亏上当,最后倒霉的就是自己,必定会遭到报复,也不能获得人们的信任。当周围的人都不安时,管理者最不安。修己安人是耕耘,良心道德才是收获,搞事业、有成就,都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5.1 修己是条件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前提。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也是如此,只有管理者“修身”以后具备了专业素质和伦理道德,才能有效的管理企业。如果自身不过硬,员工就不会信服你,不能树立威望,怎么能管人5?5.2 安顾客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获得顾客的支持。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是企业收入的来源。没有顾客,企业商品

12、就会积压,就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甚至停业、倒闭的现象。顾客是指长期订约形成买卖关系的客户,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个机构或者团体。按照销量的大小可以把顾客分成大顾客和小顾客两类,大顾客往往是一个团体或者机构,小的顾客多数是个人。企业主要依靠这些老主顾或订约户来维持。散客则是那些偶尔和企业打一次交道、不会给企业带来稳定收入的客户。企业不靠散客生存。如果企业光凭散客生存就十分危险,因为散客既靠不住,也不可依靠。所以有些企业对散客不重视,服务态度不好,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企业是靠老顾客生存的,只有顾客能安,企业的经营管理才有靠山。顾客如果不安,不再消费企业的产品,企业就更不安。因此,顾客也亲疏有别。

13、企业对老顾客一定要更好一些,所有优惠都应首先考虑老顾客,而不是新顾客,否则老顾客会不高兴。5.3 安员工企业不仅要安顾客,还要安员工,否则工作也很难开展。员工不安,就会把情绪发泄到顾客身上,刁难顾客,造成企业服务质量下降,企业形象受损。因此管理者对外要讲顾客至上,对内要讲员工至上,做好员工的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以厂为家,化外人为家人。员工身安心乐,自然就会精诚团结。如果能让员工以企业为家,员工就会倾心付出。安员工就是让他们身安心乐。员工身安心乐,表示对工作和环境都相当满意,就会乐于在此长期努力工作。这样他们的情绪就相对稳定,工作就会全力投入。所以企业一定要细心找出员工不安的原因,设法加以改进,

14、使员工能安,才谈得上身安心乐。企业安员工的目标就是基层要热心,中层要称心,高层要放心。只有员工身安心乐,三阶层才能够各得其安。这三个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中层,如果中层不称心如意,企业的工作就推不动,中层碰到了问题不跟高层讲,问题会越积越多,企业会越来越乱,高层肯定不能放心;中层干部不称心,对基层员工不闻不问,遇到矛盾不解决,基层的员工也不会热心。中国式管理的重点在中层,不在高层;美国式管理的重点在高层;日本式管理的重点在基层。各国的情况不同,管理的重点当然不同。培训中层管理者就是要告诉他怎样承上启下,怎样圆满完成任务,只要他做得到这一点,就可以称心如意了,基层自然就热心了,最后高层才可以放心。安人

15、之道首先要把员工看作是自己的家人,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家是互相协助、互相激励的利害共同体。管理者要把企业领导得有如一家人,家里的成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像家的企业自然血浓于水,精诚团结。希望员工以厂为家,首先要视员工如一家人,使员工在企业有如在家的感觉。把外人都化成家人,是管理的最高成就。什么叫家人?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有合的意愿,再有分的念头,为了合作而分工。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看别人有没有需求,然后才考虑自己。一个人有合的观念再来分,大家都很愉快;一个人只会分不会合,就会众叛亲离。总结中国式管理离不开伦理。通读安人之道,笔者发现伦理道德在中国式管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首先,

16、管理者要“修己”。这里的“修己”主要体现在提高管理者的道德素养。中国人通常认为人的职位和能力是不对等的,不像西方,只认位置,不认人,一个人的职位就代表了这个人的能力。所以,中国的管理者时常面临这样的问题,员工表面服从,背后却说:“就他那样,凭什么管我?”遇到这样的情况,管理者要先摆正心态,适应“国情”,努力提升自己,在日常管理中证明。作为“外在技能”的伦理道德水平,是管理者要首先提升的。在本文的前半部分,笔者花大量的笔墨说明伦理和管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尤其是“中国人重伦理”这一部分,结合中国的现状,说明中国式管理中伦理的重要性。这一重要性迫使管理者要做两件事:一个是提升伦理道德的“修己”,另一个是用伦理道德来“安人”。通过以上两部分的论证来进一步说明,管理的真谛是修己安人。参考文献 1 问晓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