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11)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646319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1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1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1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1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1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1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到哪里去了简介:盐到哪里去了是河北省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里的第二课,物体与水混合在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学生很少研究其中的科学道理,本课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常见的现象来研究变化规律,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总结能力。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预测各种物体与水混合后的结果。2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体进行分类。3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2.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溶解的含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体进行分类。2、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溶解现象三、教学

2、准备:实验仪器:食盐、玻璃棒、烧杯实验用品:锯末、沙子、食盐、白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抹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用科学知识战胜坏人的故事,同学们想听吗?这是一个发生在安福苏区的真实故事。食盐在苏区,是红军伤病员消毒伤口不可缺少的药品。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经济封锁,企图困死红军和游击队。有什么好办法把盐运出呢?有一个向城外拉水的聪明人,天天都能安全的把盐运出城,再运到苏区。同学们,拉水的人把盐放到哪了?你们想知道吗?教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盐到哪里去了。(二)教师引领,学习新知、认识材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体

3、与其他物体混合在一起,那么,物体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展示:沙子、白糖、铁粉、食盐、锯末、玻璃棒、药匙。点评:这位同学介绍的挺全面,连实验仪器都说了,这是玻璃棒用来搅拌的,药匙用来取固体物质的。2鼓励大胆猜想如果我们把这五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先把你们的想法在组内讨论,再把预计的现象和预设分类记录下来,填写到实验报告单上。(学生讨论、记录)师:哪组同学愿意说说你们的猜想?根据预设分为几类类?组内同学存在什么分歧和疑惑?(分小组汇报)。点评:每人说一个,给其他同学留个机会(踊跃发言时)点评:同学们要踊

4、跃发言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礼物在向你们招手呢!(发言不踊跃时)适时进行鼓励奖励小礼物(你真勇敢;你真棒)预设分类: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化与不化白糖、盐化在水里;沙子、铁粉、锯末不化。下沉与漂浮铁粉、沙子下沉;锯末漂浮。味道的变化放糖味变甜;放盐味变咸。水是否变浑浊沙子会使水变浑能否看见铁粉、锯末、沙子能看见;白糖、盐看不见。3.实验验证猜想,培养探究能力点评:同学们你们的猜想正确吗?用什么办法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学生:做实验教师:对了,做实验。在实验之前先来看看大屏幕上的三位同学是怎样分工的吧! 教师:谁来说一说?学生:一个同学负责同学负责取物体,一个同学负责用玻璃棒搅拌,一个同学负责记录。点评:

5、说的很好,在实验中大家必须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实验任务。(教师投影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物品一样一样的用,一样一样的观察。2每次实验,药品量、水量、搅拌的次数都要相同。3不要用嘴品尝物品。4轻轻搅拌,玻璃棒不要碰得烧杯内壁乱响。5.边实验边记录,注意保持桌面整洁。教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谁能一下子找出每条实验要求的关键?(学生逐条阅读、重读并找出关键词)点评:学生边读边评价,强调重点部分。(1)一样一样,几个一样?(2)哪些方面相同?本实验为对比实验,所以要保证基本条件一致才能合理对比。(3)不允许用嘴品尝,因为不卫生,甚至对身体有害。(4)轻轻搅拌。(5)小组同学分工

6、明确小组分工一定要明确,要向图中的三位同学学习。教师:同学们,实验要求明白了吗?我们参照图中同学的做法,先在组内分下工。(教师出示实验步骤,引领同学一起学习)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30mL水。2.在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或沙子、白糖、铁粉、食盐、锯末)。3.先观察一下,再用玻璃棒轻轻搅拌。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教师:注意播放音乐时开始实验,音乐停止时结束实验。4.小组争先汇报实验现象和分类的标准教师:哪一组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们小组的实验成果?小组之间互相纠正补充。(每组派代表发言)。结果预设:分为两个层次学生分析:第一层次:(1)物品能否化在水里,还能看到吗?以及水的清晰度。白糖、

7、食盐化在水里,水很清。铁粉、沙子、锯末在水中没化,能看见,铁粉沙子水是浑的,锯末水是清的。(2)下沉还是漂浮铁粉、沙子与水混合沉入水底,锯末浮在水面上。(3)水是否变味白糖化在水里变甜,食盐化在水里变咸。第二层次(细致观察):(1)食盐和白糖在水中一点点变少化在水里。(2)用玻璃棒搅拌时,沙子和铁粉在烧杯底部聚成小堆,在水的之间。(3)搅拌时,锯末不是聚在一起,而是总吸在烧杯壁上。教师:现在请各组同学比较一下,你的猜想与实际结果一致吗?看来我们在学习中有什么疑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亲自试验,大胆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刚才的实验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我们除了要动手,还要勤于动脑思考

8、.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这五种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分一分类,有几种现象出现呢?”相对于食盐化在水中,其它几种物质在水中有什么特殊现象?(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教师进一步引导)谁想说:能化在水中和不能化的谁还想说:下沉的或漂浮的谁再说一说:物体与水混合能看见的或看不见的再说一说:水是清还是浑点评:同学们的分类很科学,真了不起!5.理解“溶解”的内涵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分类,我们知道了有些物体与水混合后化在里看不见了,比如:白糖和食盐;而有些物体与水混合,就不能化在水里,会下沉或漂浮。现在老师有个疑问:白糖和食盐化在水里为什么就看不见了呢?去哪儿了呢?预设:学生:化在水里非常小。教师:白糖和食盐在

9、水中化得非常非常小,用肉眼都看不见了,化成了极小的微粒(板书)教师:在水中白糖和食盐化成极小的微粒,通过玻璃棒搅拌,这些小微粒在烧杯中如何分布呢?学生:均匀分布,到处都有教师:是的,这种分布我们可以说成是均匀分散。(板书)我们把像白糖或食盐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板书)教师:谁想把溶解的概念大声读一遍? 谁能用自己的话理解一下溶解的概念?6.学以致用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溶解现象,想一想,如果把白糖换成红糖,红糖与水混合的过程叫溶解吗?溶解与颜色有关吗?预设:学生:叫教师:为什么呢?教师:不错,只要是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不管变成什么颜色,都叫溶解。明

10、白了吗?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溶解,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下忙,告诉老师,把高锰酸钾固体和水混合,能溶解吗?同学们先猜一猜,然后再想法验证一下你的猜想.教师:你的猜想和验证结果一致吗?高锰酸钾能溶解呢? 为什么?预设:学生:可以溶解高锰酸钾在水中化成极小的微粒溶解和是否有颜色无关高锰酸钾在水中看不见了教师:同学们真棒(分发小礼物鼓励)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水中能溶解呢?学生:冰糖、味精等等课程小结教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知识,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1、 溶解的定义2、 物体溶于水中的分类我们再回到老师上课前讲的故事中,那个运水的聪明人,把盐藏到

11、了哪里呢?学生齐答“水里”是的,运水的聪明人把盐藏到了水里,那他如何把藏在水中的盐取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物体与水的分离。同学们再见。板书设计: 盐到哪里去了食盐 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像 均匀分布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白糖 沙子铁粉锯末课后反思:本节课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探究环境,让学生进行的自我尝试和合作探究。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猜想是合作探究结果的雏形,有了猜想,学生便会兴趣盎然的探究。学生们汇报出预测结果,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中心主题是盐到哪里去了,由此引出“溶解”的含义。通过实验使学生在交流中,把溶解的定义具体化。在课堂上我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和不足之处:没有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是我在这节课教学中的一大遗憾。比如有的学生说盐变成液体了,没有及时进行点拨是我在这节课教学中的一大遗憾。在举例时没有让学生利用溶解的概念作进一步的解释,在实验操作的环节时间用得多了一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课的结尾有点仓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