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中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324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中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新课程中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新课程中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新课程中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中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中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新课程中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上晓天文,下知地理” , “宇宙环境”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见面礼” ,起点太高,难度颇大。但同时学好“宇宙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和想象能力,是其它章节的教材无法替代的。因此,如果能联系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 、第二章“地图”和第二十章“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等内容,同时做好地理“实验” ,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的“三维”评价标准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而实验教

2、学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下面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对新课程中的地理实验教学进行浅析: 一、观察实验 月相的观赏 连续观测一个月的月相(一般选择 9、10 月份) ,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通过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和学生持之以恒的观察是该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另外还有热力环流的实验演示、背斜向斜的观察等。 二、测算实验 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的测定 21、活动准备 观测用具:长度为 1.5m 左右的直杆一根,卷尺一把,石英表或电子表一块(精确度越高越好) ,三角函数一本,天文年历一份,白纸和彩色笔若干。如果没有天

3、文年历,最好是选择“两分两至日” ,从教学进度考虑,应以秋分日为宜,此时 为特殊值 0。 2、活动过程 找一块空旷平地,下面铺好白纸,把直杆通过白纸并垂直插在平地上,量出直杆在地面以上的高度 h,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直杆影子长度,记录此时影子长度及对应时间,并将影子画在白纸上。测量时间间隔不要太大(5 分钟以内) ,以免影响测量准确度。 3、分析和计算 从纸上或记录中找出直杆影子最短时(即太阳位于该地上中天时)的影子长度 L,利用 tanH=h/L(H 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查函数表得出 H 的值。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该地地理纬度:=90-H+,式中 为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式中 为所

4、求点的地理纬度。从记录中查找出直杆影子最短时的北京时间(t) ,此时当地地方时为 12 时,并计算地方时差:t=t-12(换算为分钟)。再计算经度差:=(t/4),便可得出地理经度: =120,式中加号和减号的取法为东加西减。若影子长度最小值出现在北京时间 12 时之后,表示观测地点在 120以西,取“-” ;相反,则取 “+”。通过该3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地理方面的数理能力和观察能力,并能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动手实验 小小地球仪的制作 1、准备白色的小球或乒乓球,先确定南北两极。 2、用一根细线连接南北两极,绕小球一圈,用笔沿细线画一个圆,确定一条线为本初子午线(0经

5、线) ,那么另一条线就是 180经线,把度数写在小球上经线旁。其次,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每隔15画出一条线。画时,先将 0180经线之间划为 12 等分,利用细线画出经线,标出度数,自 0经线向东依次为 15、30 、45用同样的方法,标定西经度。 3、用一根细线,连接两极点,并作好标记。将细线取下,用直尺测出细线的中点,而后再将细线如前连接两极点,在细线的中点处画出球上的位置,再移动细线,依次标出几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赤道。自赤道向南、向北每隔 30画一条细线,方法同上,并标定度数。通过该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探索实验 地球自转的验证 利用傅科摆,我们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利用沙漏同样可以验证地球自转: 1、用三根木头搭一个高约 2.5m 的支架,选择硬版纸(规格4540cm) ,制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尖留一个小孔,另一端系三根长约 2m 的细绳,三根细绳须均匀系在纸上,使圆锥体尖端垂直4向下,再将绳子系在三角支架上。 2、将准备好的沙漏尖端小孔用塞子塞住,里面装入彩色沙子,推动沙漏做钟摆运动,并拨掉圆锥体尖端的塞子让细沙流出。 3、分析沙迹,发现沙漏并不是来回做直线运动,而是近似的扁长的椭圆形运动轨迹,由此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存在。 本“ 实验”重过程、重参与,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