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学的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的发生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11642444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哲学的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的发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先秦哲学的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的发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先秦哲学的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的发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先秦哲学的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的发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先秦哲学的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的发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哲学的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的发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哲学的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的发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哲学的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的发生【摘要】 内经肾藏象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哲学角度系统论述了先秦哲学中的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关系。精气观念是肾藏象理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促成了“肾藏精”这一重要命题的产生,又通过“司外揣内”的方法促成了其它结论的产生。 【关键词】 内经;肾;藏象;发生学;古代哲学;精;气Occurance of Essence-vitality Concept in Philosophy Before Qin Dynasty and Theory of Kidney ConditionsAbstract:The kid

2、ney of the theory of Visceral Picture in Neijing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heory of Visceral Pic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pt of Essence-Qi of philosophy before Qin dy-nasty and the genesis of the kidney of the theory of Visceral Picture in Neijin

3、g is discussed from the view of point of ancient philosophy in this article.The concept of Essence-Q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gene-sis of the kidney of the theory of Visceral Picture,which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important thesis the kidney storing the e

4、ssence.And it also brings forth the other conclusions by the way of inferring the interior according to the exterior. Key words:Neijing kidney;visceral picture genesis ancient philosophy;Essence Qi 目前关于肾藏象理论发生学的文献,主要有文献学、训诂学和古哲学等,在古哲学方面探讨阴阳、五行、易学、运气学较多,但从最基本的哲学观念如精、气等角度的探讨并不多见。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做到溯本求源,必须从最基本

5、最初始的内容开始进行探讨。事实上,精气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其中某些内容来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 。笔者试图剖析在文化背景的诸多因素中,最基本的哲学观念精气对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影响。 1 精气理论与肾藏精命题的产生 内经虽无肾精之名,但多处论述体现了肾与精的关系最为密切。人先是通过生理现象的观察(“二八精气溢泻、阴阳和、故有子”的因果关系,男子前阴为溺与精之共同出口等),得出了肾藏生殖之精的结论,又通过生长现象的观察,(见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关论述)得出生殖之精与生长发育同步的规律,并参考了精气的概念,在进一步观察后,将原有结论扩展,得出肾藏诸脏腑之精(广义之精)的结论。 灵

6、枢本神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决气:“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从“常先身生”的精到生长发育为成人,这种特征符合精的原始概念。因为在“人始生”的阶段就具备了发展为成人的趋势,必是极具运动变化特性的精华物质,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气,与“一气能变曰精”非常吻合。 在此前提下,加上对饥饿等现象的体验观察,认识到气必须有水谷充养才可生长和活动,灵枢五味:“故谷不入,半日而气衰,一日而气少矣。”肾所藏的生殖之精,人赖之以为始,但出生以后立命,又必资“水谷”与“清气”。说明气是来源于饮食水谷等物质基础的,这也恰恰是精的特征之一,因此又提出“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7、的命题。 2 精水合一说与肾藏精主水功能的提出 肾藏精尤其是肾藏五脏六腑之精这一命题的提出,仅仅出于对精气概念某些特征的思辨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精水合一说的参与。与精水合一说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命题是肾主水。精水合一说在当时只是一家(管子)之言,虽然对中医的影响不如精气理论,但它的介入几乎直接促使了某些肾藏象理论的确立。 尚书洪范:“天一生水”,水为至阴,为生命之源,当时的社会确实存在过水崇拜的观念。古人认识到自然万物由水中或土地中产生,并依靠水、地的滋养而成长变化,因而把水、地并列视为万物生成之本原。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又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8、。诸生之宗室也。”地之所以能生万物,关键在于地中有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水是构成万物的原始“具材”,因而在“水地说”的基础上引申出“精”的概念,嬗变为“精为万物之源”的观念。人类的繁衍,是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而成,亦可说是水凝聚而成。管子水地曰:“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水即精,凝停相合而成为人。 对精的重视直接来自生命现象的观察体验,所指之精就是生殖之精。古人观察认识到两性之精结合可产生新生命,这一认识对哲学精气学说的建立产生了一定影响。在马王堆出土的早期医书中,对于精的论述并未与肾结合起来。肾藏象的形成首先是基于初步的解剖和生理病理观察,精液溢

9、泻与尿液排泄共同通道这一事实是“主水”与“藏精”皆归于肾的前提。这种观念现在看来有牵强之虞,在当时却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然而,“水地说”的出现,哲学精气学说的形成,对中医精气学说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精为生命的本原,精 在水中,水中有精,水为生命之源,生殖之精又以液态的形式表现,因此,精即是水,精、水在生命起源方面得到统一,为主水、藏精皆是肾的生理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主水和藏精将“水为生命之源”与“精为生命本原”很好地结合在肾,五行学说又赋予肾“主蛰,封藏之本”的内涵,这样肾藏精与主水这两种重要生理功能在传统哲学思想的撮合下得到协调统一2 。 3 精气学说与方法论 精气学说的引入有着

10、与阴阳学说相同的背景,当中医解剖方法难以深入时,医学的发展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其它因素主要是古代文化的渗透和参与,从而使解剖方法被“以表知里”的方法取而代之。“以表知里”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论。 精气观念和精水合一等学说都不大注重形态基础,这也是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以道为本、以器为末和以道为体、以器为用之特征的体现。重道轻器不仅是中国哲学世界观的特征,也隐含着方法论。 中国哲学主要是依靠思辨、推理和体悟等方法来构筑理论体系的。先哲们发现,许多事物的表里内外之间存在着相应的确定性关系,每一事物都与周围事物发生一定的联系。当人们不能直接把握和认识某事物时,可以通过研究与之相关的事物

11、,间接推知这一事物。这种方法在古代自然科学中具有普遍性,也引入到医学领域。在内经藏象理论构建方面,最主要和典型的方法就是“以表知里”和“司外揣内”,这是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在中医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藏象学说是内经的核心内容,但“藏象”一词在内经中仅一见,即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藏象何如?”王冰注:“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张介宾云:“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象的概念已经道出了藏象学说赖以建立的一个主要方法:通过观察人体外部特征即各种生理病理现象,进而推导人体内部组织运动规律,以确定“藏”与“象”之间的关系,灵枢本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为“

12、以表知里”,灵枢外揣载有“司外揣内”。 内经认为人与自然万物一样,都本源于气和气化,这种观念是气化自然观和精气学说在医学范畴的深化和延续。灵枢胀论:“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名有次舍,异名而同处。”又指出:“一域之中,其气各异。”素问六节脏象论:“气合而有形。”人既然也由气构成并且是气化的产物,也就必然具有气的种种特性。那么,精气学说所派生的方法论也同样适用于人。 气论自然观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整体性。因此,人虽有表里之分,但又可分不可离,表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统一的中介是气。淮南子泰族训云:“万物有以相连,精 有以相荡也”。表里既然在气化过程中达到统一,两者不仅在结构上可分不可

13、离,在功能上也相互协调,在病理变化上也自然相互影响了。诸内可形之于外,诸外可及之于内,人们便可执外以知内。同时,人与自然是一个更加广大的整体,其赖以形成和气化的中介仍然是气。吕氏春秋:“人之与天地也同,其情一体也。”淮南子泰族训:“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在此意义上说,人是个小天地,“以表知里”同样适用于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观察。 4 以表知里方法对肾藏象理论建立的重要作用 内经藏象理论多数内容的产生,都有这种观察方法的因素,不少命题的确立几乎直接来源于此。现将“以表知里”方法对肾和膀胱进行观察的主要有关结论,从内经遴选出代表性条文归纳如下。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肾

14、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素问水热穴论),“肾者水藏,主津液。”(素问逆调论)等,此外,有关论述还散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灵枢本输、素问宣明五气、素问金匮真言论、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灵兰秘典论、灵枢海论、素问解精微论、素问脉要精微论等各篇。 上述藏象结论的确立,首先是基于早期的解剖观察,然后以“司外揣内”方法进行观察。其观察的对象,除解剖知识和生理现象外,还有许多病理现象和临床实践的观察3 。需要说明的是,内经肾藏象理论的构建,除了通过与精气理论相适应的“司外揣内”方法,尚有与阴阳五行学说和易学象数等相适应的“取象比类”、“推演络绎”等方法,另作专门探讨。【参考文献】 1孙广仁.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4):242.2李奕祺.“精水合一”是肾藏象的认识基础浅识J.中医药学刊,2004,22(2):302.3李如辉.发生藏象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