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096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情境是一种信息载体,或者说,情境可以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

2、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二)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2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

3、创造的源泉。 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 1.1m、1.4m 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 (三)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初中数学中有一类月历、打折销售、希望工程、教育储蓄等带有实际应用性的问题,解答时常需要应用图形特性,根据月历本、利息税、等积变换等知识

4、求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建立适当的几何模型,使问题顺利解决。 (四)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如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完全3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报纸探究乘方的知识:开始展示很大的报纸时许多同学都说能对折几十甚至上百次,可是在动手实践后却发现折叠到七次的时候已经非常困难,许多同学都是大惑不解。然后引导学

5、生进行计算,终于发现:报纸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以等比级数增加,而其面积则相应地以同样比例减少。加上纸本身的拉力,把报纸对折第九次无疑比一次将 512 张报纸对折更要困难! (五) 、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 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 ”著名的 IT 巨头中国联想的广告更是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数学的问题情境。 如学习了中点后,再学

6、习角平分线的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展开类比和对比,联想出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等。 (六) 、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如学习过(ab)n anbn 以后,许多同学都错误地认为(a+b)n anbn,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a+b)n,然后让学生用具体数据进行代入求值,进行让学生发现原先自己的4错误认识,从而产生出观念冲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七) 、讲述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

7、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