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0591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加强公民素质教育 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2009年5月11日至17日,按照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们在苏州市委党校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张家口市桥东区科学发展观教育专题班”培训。期间,听取了苏州市委党校领导及各方面专家关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的项目包装等专题讲座,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市新加坡工业园区物流园、张家港市、华西村等,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苏州的经济实力之强,发展速度之快,经济体制之活,城市化水平之高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现就“如何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调研课题做以下汇报: 一、苏州的基本情况及在创建文明城市上取得的成绩苏州

2、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28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624万,其中市区人口235万。现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五个县级市和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2005年,苏州市区及五市(县)率先全部达到了江苏省制定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指标,标志着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巩固小康建设成果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阶段。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

3、00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1.8亿元,增长35.4%;进出口总额预计2118亿美元,增长21.5%;服务业增加值1970亿元,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城市现代化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化率达到65%以上。人民生活整体跨入全面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所辖5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十位。苏州市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方面,1999年苏州市(辖张家港市和昆山市)被评为首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2年苏州市和所辖5市(县)全部建成“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初步形成了全国首个“文明城市群”

4、板块;2005年苏州市继续保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张家港市成为全国县级市中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二、苏州在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上的启示一是推进全国文明城市,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苏州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作为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城市现代化的理想选择,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着力于建设自然、经济、社会和谐一致,且富有市民凝聚力、归宿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城市。2005年,苏州用她的钟灵毓秀和璀璨文明,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苏州在和谐的韵律中创造了崭新的人间奇迹,以鲜活生动的实践诠释了

5、现代文明。苏州市被评为“中国金牌投资城市”。在精神形态上,他们发扬“团结拼搏、负重前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走“率先创业、加快自强”的昆山之路,弘扬“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园区亲商理念,形成了“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环保城市、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10多项全国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覆盖全区域的创建文明城市先进群体。启示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既包括经济的,又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要求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启示二:发展经济

6、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首要任务。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二是推进全国文明城市,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苏州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以弘扬实践“城市精神”为主线,制定了苏州市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了“十大工程”,即:城市精神塑造工程、文明素养培育工程、发展能力提升工程、未成年人教育推进工程、新苏州人融合工程、优质环境育人工程、先进文化服务工程、文明创建示范工程、城乡文明一体化工程。他们着力于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素质提升需求,以党员领导干部、未成年人和农民、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全体创业者适应现代社

7、会的生存发展能力都能不断提高。2006年有153万人次的农民接受了科技培训;建成了9225个外来人员集宿区,免费发放了40多万册维权手册,对180余万外来人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育培训,提升了素质,为苏州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启示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最终目标。争创文明城市,根本在于不断提升人的文明素质,人的素质和品位的提升,首先是观念的更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最需要激发的就是全体市民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热情,使一切有利于创新发展、文明和谐的理念、创意和行动奔涌而出。启示二:文化是文明城市的灵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需要我们弘扬先进文化、培育特色文化。既要做文化的繁荣普及工作,更要做

8、文化的创新、创作产业,还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着力把文化资源变成教育资源,使现代文明的市民素质和价值理念真正内化于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建设形成了城市的“筋”和“骨”,文化建设铸造了城市的“气”和“神”,凸现出“城市水平、城市风格、城市效率、城市精神”,能够发掘城市文化、历史与亲和力,提升城市的品位与魅力。三是推进全国文明城市,要突出“公共空间”、“公共需求”、“公共服务”的关怀,着力改善民生,让公民在文明创建中共享文明成果。苏州市把建立完善公平公正的社会体制与机制作为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基本品质加以追求。他们将城市精神渗透在规划布局、历史遗存和现代建筑中,体现自己特有的精神品质和素质;将城市公

9、共空间赋予更多的人文感情、人文关怀,让市民感到亲切、温馨,感受到城市的美好。苏州的决策者们清醒地意识到:百姓不富,GDP数字再高也没有意义。为此,他们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大力实施以创业富民、产业富民等为主要内容的富民工程。在加快发展中,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注意防止两极分化。他们以现代化带动城镇化,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全体公民“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苏州把改善民生,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追求,把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城市引领人、凝聚人,使市民安居乐业的关键。他们率先普及了15年基础教育,率先实施免费

10、义务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8.4%,城镇职工五大保险覆盖面超过95%,农民合作医疗人员覆盖率达到96%,在全国城市生活质量参评中位居第八位。启示一:民生是文明之本,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争创文明城市就是要在居住环境与居住条件、生活出行与公共安全、社会福利与医疗健康、教育与文化娱乐、社会参与与社会公平、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内的各类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供给,实现提高公民生活品质的目标。启示二:共同富裕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价值追求。现代社会是公民社会。公平公正的享有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享受公共服务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全体人

11、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趋向。三、加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苏州在经济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上取得辉煌的成绩,在全国走在了前列,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对照在苏州参观和学习到的经验,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立项推进,增强操作性,进一步把精神文明建设确立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目标。按照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修订完善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保证措施;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和量化,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考核标准和考核细则。在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把我

12、区建成精神文明城区的目标,以为民办实事、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质、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制定新一轮创建规划。二是以人为本,强化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多种形式、途径、方法和手段,大力宣传我区创建精神文明城区的美好前景和时序进度、战略重点和任务措施。要用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塑造人。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强势营造氛围,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勇于争先,长于实干,乐于奉献,进一步激发创业活力、创新动力、创业能力。要用诚实守信引导人。通过开展诚信典型评选宣传等活动,培养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通过公开承诺、社会监督、行风评议、跟踪督查,不断提高窗口单位的诚信服务水平。三是顺应时

13、代要求,凸现群众性,进一步拓展创建精神文明城区的宽广领域。积极探索非公经济领域文明创建的有效途径。以提供形象宣传、技能培训等服务为突破口,以相关职能部门联手齐抓为着力点,引导企业认真制定创建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新的社会群体文明创建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作用,坚持抓教育,立规范,推典型,建立创评机制,整治突出问题,营造创评氛围,积极探索社区文明创建的有效途径。四是坚持“三个贴近”,增强实效性,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多办实事,组织实施“爱心奉献、文明关注”扶贫济困工程,发动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大行动。浓墨重彩,组织实施文明创

14、建标志工程和精品工程。凝心聚力,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社区(村)居民的作用,通过以群教群,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努力为社会稳定、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力求规范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各级领导应把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摆上重要位置,每年组织召开一至两次专题例会,观摩一至两个创建现场,树立一至两个重大典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开展。强化保障监督机制。政府应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经费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保证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健全和加强群众监督、组织监督机制,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打造队伍建设机制。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采取管人与管事相统一的办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神文明建设队伍网络。完善激励推进机制。适当增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奖项和数量,用机制推进全区创建精神文明城区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