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3195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创设有效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契机创设有效情境,提

2、高课堂效率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提炼生活素材,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先观察米尺上 1 米的长度,剪下1 米长的纸条,接着去比较观察寻找生活中 1 米长的物体,再闭上眼睛想象 1 米有多长,并用手比划出 1 米的长度。学生对 1 米的长度体验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在体验中抽象概括出 1 米有多长,帮助学生提升了知识水平,建立了清晰的空间长度。教师创设这样的情2境,可以让学生每时每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关系,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

3、。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剪拼探究,如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学生各组通过操作,汇报出四种不同的转化方法:(1)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2)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长(正)方形;(3)剪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4)剪一个梯形,沿两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图形转化后,我问:“通过所拼成的图形能算出原梯形的面积吗?”最后学生经过讨论得到答案。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情境

4、,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建构对数学的理解。 三、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画出示一只青蛙的画面,旁白“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再依次出示两只青蛙,旁白“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 然后让学生自由说下去,此时3学生情绪高昂。我适时设疑:“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呢?”有的学生说用图形表示,有的学生说用字母表示。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

5、法获得了新知识,不仅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认知冲突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如教学“能被 2、3 、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当学生已掌握能被 2、5 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能否被 2、5 整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数 111、234 、 456、229问:“它们能否被 3 整除?”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个位上的数能被 3 整除这个

6、数就能被 3 整除,如 456。 ”有学生立即反驳:“229 却不能被 3 整除,111、 234 个位上的数不能被 3 整除而它们却能被 3 整除。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真正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 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精巧的提问、幽默的语言,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使学生在轻松4愉快的环境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学生有的用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去铺方格;有的用透明方格直接测量,然后一个一个数方格;还有的用直尺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在上面画方格我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创设这样的情境,就好比在抽象知识和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形象的桥梁。 虽然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很多,但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内容要为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要为提问题而提问,为创情境而创情境,否则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