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途径调查报告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24420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途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就业途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就业途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就业途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就业途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途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途径调查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就业途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就业途径调查报告欢迎查看!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却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我国经济也深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呢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是否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呢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在

2、就业市场日益严峻下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 就业观是人们对与就业有关的重要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就业观是指求职者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为前提在客观评价自我理性认识就业环境的基础上指导求职者职业发展并最终实现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在大学校园里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就业观念及时掌握和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状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大学毕业时诸多就业问题非常重要 本报告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就业方式

3、和就业观念方面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嬗变以及调查现代大学生对目前就业状况的看法 一.改革开放30年以来大学生就业方式的善变 1.从择业方式来看呈现从“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并开始出现“自主创业”的嬗变特点 我国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嬗变过程195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大学生择业实行的基本上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分配无须自己多操心这种体制使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实现充满自信如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师、科学家、作家、记者或干部等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大城市全民所有制企业因为这是“铁饭碗”没有“风险” 198

4、0年代末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利益群体的重新分化大学生那种安稳守成的择业观正在被挑战的、自我创新的风险择业观所取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们开始在市场大潮中追求自我价值社会观念逐渐商品化和个体化大学生择业开始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兴趣原有的“统包统分”观念逐渐淡化调查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愿意选择“收入高但有失业危险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育、完善到了1990年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已逐步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1)由一次就业转变为多次就业自主择业转变为自主创业调查显示

5、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比例为63.15%选择“继承父业”的比例几乎为0%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6.32%(2)关于“自主创业”认为“可以尝试”的比例达到了58.1%认为“可行”的占28.2%(3)大学生创业观念得到加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1世纪出现的就业高峰导致大学生择业越来越困难许多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创业来解决工作问题这种转变与其说是一种就业观的转变还不如说是被“逼上梁山”后的无奈之举当然社会环境的转变和个体的这种行动趋向极大相关这种“权宜之计”逐渐使社会大环境提高了对创业的认同度促进了创业的升温 二.改革开放30年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嬗变 1.从职业的选择来看呈现从首选全民所有制企

6、业向首选“三资企业”到理性看待企业性质的嬗变特点 1980年代大学生首选的行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企业这主要基于对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考虑因为这种企业没有风险是大家都认可的“金饭碗”和“铁饭碗”这时中国虽然已经启动市场化改革但是各种体制和1980年代以前的计划体制几乎一样平均主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于是大家纷纷迫求稳定的职业而不是有挑战性的职业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定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三资企业”开始成为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工作企业 1980年代大学生就业首先看重的是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对口对薪资没有过多的考虑1990年代初以来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选

7、标准是经济待遇薪资期望最高达到六七千一般也在四五千左右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对薪资期望也发生了一些改变21世纪初大学生择业的薪资期望一般集中在1000一2000元/月就业心态趋向理性化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的预期工资水平比较符合市场的实际水平94.65%的大学毕业生所要求的月薪酬标准在3000元以下与温州苍南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2000元/月基本一致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已趋向理性化对于能发挥自己才能、适合自己个性、有发展前景的就业岗位基本上都能接受并且很多学生开始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比较健康对于月收人达不到期望值的岗位为了能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部分学

8、生愿意把月薪酬期望值降低到1000元以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渐趋向成熟 2.从地域选择的去向来看呈现从“服从祖国需要”到“首选东南沿海”再到选择更趋理性的嬗变特点 20世纪五六十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典型表现为:“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20世纪70年代一80年代初大学生就业时充满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主义激情1990年代大学生就业时首选地域一般都是东南沿海发达城市1997年上海市4.5万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有2.1万名学生在上海就业有2500名学生在江苏就业有1700多名学生在山东就业有1600多名学生在广东就业有近700名

9、学生在福建就业有近1000名学生在北京就业在这些地区就业的学生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6.67%对杭州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关于“您期望选择的工作地域”“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分别以91%、87.6%及62.7%居于前三位因为在此时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因为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不断加强与此相随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收入也水涨船高另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才自由流动的空间开始增加于是大学生就业“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在改革开放10年后达到了高峰 但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区域不再集中于东南沿海开始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调查显示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7

10、8.95%的大学生希望在沿海开放地区工作10.53%的大学生希望在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工作这说明虽然沿海发达地区生活、工作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但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中西部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地区一些大学生偏向于去中小城市工作机会多生活成本低且压力也不大大学生就业呈现出更加理性化的趋势随着这一趋势的增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基层就业 三.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估计比较悲观在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中56%的学生对就业形势估计悲观(主要是受目前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企业经营面临困难的影响)反映出大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和缺乏信心需要学校给

11、予及时正确的引导以帮助他们渡过茫然困惑的时期顺利实现由学生到社会成员的角色转变调查还发现对就业形势悲观的学生中有47.34%的人认为是由个人心理压力过大引起的而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36.72%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高达56.30%的学生却选择了默默承受这明显不利于压力的缓解和身心的健康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没有找到正确的缓释压力的方法另一方面则说明学校的教育做得不够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还没有真正走进毕业生没有发挥出应该起到的作用 2.大学生择业方式多种多样调查中发现人才中介、熟人推荐、毛遂自荐、上网、被分配、招聘会等多种找工作的方式都是毕业生选择就业的方式结果显示学生均把参加招聘会、人才

12、中介、上网作为自己喜爱的找工作方式被分配的选项无人问津可以说明分配这种方式不再具有吸引力坐等分配的思想已被双向选择、竞争观念所代替从另一项关于就业方式的调查可以看出自主择业越来越被毕业生们青睐70.95%的毕业生都认为应当自主择业16.02%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仅有13.00%的学生选择靠学校老师推荐及父母包办这种择业方式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更加独立自主积极开创自己的人生同时也需要社会、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指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措施和多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3.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差异显著调查显示大一学生对工

13、资的期望最高但却对就业形势的估计最为悲观占总数的17%绝大多数的学生有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意愿但却不知从何做起努力方向不清晰大二学生热衷于寻求提高职业技能的途径不仅仅通过传统的打工兼职参加学生社团的方式还有其他如专业实习等途径提高职业技能大三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无用的比例偏高创业意愿较强大四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和其他年级明显不同:47.24%的学 生认为就业难并不是不可解决的解决的关键在于调整期望值;36%的学生认为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最为重要但仍有超过54%的学生认为没有具备职场的核心竞争优势;还有32.60%的人认为毕业学校名气更具求职优势对名校的推崇是大一学生的8倍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观念年级差异

14、显著 【参考文献】 1胡桂英.择业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XX. 2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xx(l). 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大学生扰业问题的街审视xx年广东地区大学生择业心态及状况调查报告J.高教探索xx(3). 4詹万生刘庆龙.时代的脉博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演变轨迹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117. 5北京大学团委.北京大学毕业生的调查J.青年研究1997(3). 6彭薇.大就业观自主多元的成才观J.中国青年研究XX(1). 7张文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J.思想教育研究xx(1). 8易玉梅.论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就业指导J.

1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XX(7). 9王蕾张延平.浅谈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大学生就业XX(15).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情绪、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思考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取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取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必须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