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谱图解析核磁共振概论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24284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合物谱图解析核磁共振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有机化合物谱图解析核磁共振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有机化合物谱图解析核磁共振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有机化合物谱图解析核磁共振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有机化合物谱图解析核磁共振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合物谱图解析核磁共振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合物谱图解析核磁共振概论(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核磁共振概论1.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1.1原子核的磁矩自旋量子数I12,具有电核四极矩(quadrupole)1)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为偶数(质子数、中子数均为偶数),则I=0(如12C、16O、32S)2)质量数为奇数(质子数与中子数其一为偶数,另一为奇数),则I=12(如1H、13C、15N、31P)I=32(如35Cl、37Cl),3)质量数为偶数,原子序数为奇数(质子数、中子数均为奇数),则I=1(如2H、14N),1.1.2核自旋角动量及磁矩的空间量子化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具有自旋角动量,其数值为:磁矩:磁旋比(magnetogyricratio)有外磁场时:磁矩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2、能E:若设外磁场加在Z轴方向上,则有:原子核不同能级间的能量差为:允许跃迁(m=1):1.1.3核磁共振的产生如用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辐照核,并满足下述条件,则产生NMR核磁共振的物理图象拉莫尔进动(LarmorPrecess):核磁矩自旋轴zB0垂直于B0的线偏振交变磁场BRBLB1B1xy一般把最大Z轴分量叫做原子核的磁矩(并非核的总磁矩),由实验观测确定。如1H的磁矩z(max)=2.79270N(核Bohr磁子N=5.05082x10-27JT-1)1T下与1H共振频率最接近的是19F共振频率(40.055MHz)1T磁场下的共振频率:1.2化学位移(ChemicalShift)1.2

3、.1屏蔽常数(ShieldingConstant)核屏蔽原子的屏蔽(近程屏蔽)抗磁屏蔽:以s电子为主(1H)顺磁屏蔽:以pd电子为主(13C19F等)分子的屏蔽(远程屏蔽)分子内的屏蔽:分子间的屏蔽: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磁各向异性效应、氢键效应、范德华效应、顺磁效应溶剂效应、介质磁化率效应、氢键效应、顺磁效应1.2.2化学位移固定频率,扫场固定磁场,扫频0:仪器的公称频率0:60MHzB0:1.4092T1ppm=60Hz100MHz2.3488T100Hz200MHz4.6975T200Hz400MHz9.3951T400Hz108642010864201086420100MHz250MHz

4、1.3自旋自旋耦合(Spin-SpinCoupling)1.3.1自旋自旋耦合裂分一级谱:1)谱线数目nI+1(与n个等价核相耦合)I=12时,n+1规则2)相邻两条谱线间距离都相等()3)谱线强度分布符合(a+b)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1.3.2耦合常数(CouplingConstant)JJ反映了核磁矩间相互作用能的大小,和两核之间相隔化学键的数目密切相关,与仪器的工作频率无关。如:13C-1H:1J1H-12C-12C-1H:3J长程耦合(ong-RangeSpin-SpinCoupling)1.4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PFT-NMR(PulsedFourierTransNMR)PFT-NMR(高频)的优点:省时,省样高灵敏度,高SN高分辨率CW法所无法实现的新的测试方法(各种脉冲序列的应用,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