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237507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本试题卷共7页,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西游记为何以神话小说定型 竺洪波按一般文学史常识,以书名“西游记”所标,表现“西天取经”母题的西游记理应是一部名人旅行记或英

2、雄历险记,正如马可波罗游记和鲁滨逊漂流历险记。当然,从“取经求法”的佛教题材上看,西游记则更有理由是一部弘扬佛法的宗教小说。然而令我们深感诧异的是,西游记却偏偏是一部恣肆汪洋、瑰玮壮丽的神话小说。这一“反差”中隐含着西游记演化的机制与线索。 最早记载取经史实的是玄奘大唐西域记(玄奘口述,辩机执笔),它具有神奇性神话元素。大唐初年,国门未开,虽然历史上不乏张骞、班超、朱士行、法显等先贤的“通西域”之旅,但国人对西域的认知尚停留在想象层面。西域,狭义所指为我国西部领土,广义上则泛指包括今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玄奘大唐西域记所指大约介于两者之间。因为地理、气候、语

3、言、宗教和历史的特殊性,大唐西域记所记西域见闻颇具神奇性,有的简直就是微型神话。 另一部重要史著是慧立、彦悰所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取经归来,唐太宗特制圣教序予以表彰,慧立、彦悰为了美化师尊的人格、功绩,又在传记里加入了许多神话因素,仿佛玄奘取经是“承天命”,有神力相助。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取经史实最为详尽,胡适称它为“中国传记中第一部大书”,“极大地强化了玄奘取经的神话化方向”。 据目前资料,今存最早的“西游”文学作品是无名氏的俗讲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正是它既有的神话品质为西游记莫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就神话渊源而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影响之一是首次加入神话人物。最重要的是首次加

4、入猴行者,替代玄奘成为作品主人公,直接奠定了后世西游记神魔小说的性质。另一神话人物是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他曾邀请三藏法师在天界水晶宫讲法华经,作为奖赏,賜隐形帽、金镮锡杖、钵盂三件法宝。 由于猴行者等神话形象的加入并成为主人公,直接影响到西游记内容和结构的变化。玄奘是得道高僧,然终为凡人,以人的思维方式感受世界,所以取经途中所见所闻不过是西域之道里风俗,所历险难也不外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毒虫猛兽的危害。而猴行者的出现,一举突破了真人真事的局限,他亦人亦猴,亦仙亦妖。这样人物必然有超越常人的生活逻辑:他能腾云驾雾,变化作法,自然灾难不足以成为其对手,故必须引入妖魔鬼怪;为了保证取经成功,他到北方毗

5、沙门大梵天王水晶官求得护法之宝隐形帽、金镮杖、钵盂各一件,这就使作品引入了神;一般得道高僧只是精通佛理而已,既不能长生,又无诸般神功可言,所以取经对象必须是一位若即若离、至高无上的佛主。这样,神、佛、魔三者齐集,作品内容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此外,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启了降妖模式。玄奘取经,历难无数,西游记作九九八十一难,历难的主要模式是降妖伏怪。而这无疑是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首见。今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可以确定的历难故事为树人国遇妖术、火类坳遇白虎精、九龙池遇九头鼍龙。三难数量虽少,但意义远大。它将历史上玄奘所历“此等危难,百千无以备述”的情形拟人化,将历难对象由恶劣的自然条件转变为妖魔鬼怪

6、。这三个除妖故事也为后世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提供了了基本类型。胡适认为它是西游记唐僧历难的主要来源和缩影。(节选自2017年04月28日文汇报,有删改)1. 下列对“隐含着西游记演化的机制与线索”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从“取经求法”的佛教题材上看,理应是一部弘扬佛法的宗教小说,却演变成一部恣 肆汪洋、瑰玮壮丽的神话小说。B. 大唐西域记是最早记载玄奘取经史实的一部书,具有神奇性神话元素,所记西域见闻颇具神 奇性,有的极像微型神话。C.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美化师尊玄奘的人格、功绩,加入了许多神话因素,“极大地强化 了玄奘取经的神话化方向”。D.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今存最早的“西游

7、”文学作品,它既有的神话品质为西游记奠定了 发展的基础和方向。2. 下列关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对西游记影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A.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加入猴行者,替代玄奘成为作品主人公,直接奠定了西游记神魔小说的性质。B.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猴行者等神话形象的加入并成为主人公,直接影响到西游记内容和 结构的变化。C.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启了降妖模式,将历难对象由恶劣的自然条件转变为妖魔鬼怪,将历难 情形拟人化。D. 胡适认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唐僧历难的主要来源和缩影,称它为“中国传记 中第一部大书”。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 按一般文学史常识,以书名“西游记”所标,表现

8、“西天取经”母题的西游记理应是一部 名人旅行记或英雄历险记,正如马可波罗游记。B. 西域,狭义所指为我国西部领土,广义上则泛指包括今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 非洲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大唐西域记所指为后者。C.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猴行者的出现,一举突破了真人真事的局限,他亦人亦猴,亦仙亦妖, 超越常人,进而使作品汇集神、佛、魔三者。D.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树人国遇妖术、火类坳遇白虎精、九龙池遇九头鼍龙三个历难故事为 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提供了基本类型。【答案】1. A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隐含着西游记演化的机制与线索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

9、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说的是西游记书名常识与内容之间的“反差”,而不是“西游记演化的机制与线索”。【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对西游记影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原文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胡适称它为“中国传记中第一部大书”。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指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

10、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答时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B项,原文为“玄奘大唐西域记所指大约介于两者之间”。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1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12、,不正确的一项是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B.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5.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 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B. 夫晋,何厌之 有 内无应门五尺之 僮C. 因人之力而 敝之 虽才高于世,而 无骄尚之情D. 吾 其 还也 其 孰能讥之乎6.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秦伯说,与郑人盟C. 失其所与,不知D. 以乱易整,不武7. 下列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秦两个强国进攻郑国,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

13、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为下文说 退秦军埋下了伏笔。B. 郑伯面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首先检讨自己,进而再以国家利益去打动烛之武。C. 烛之武不仅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对秦伯晓之以弊,诱之以利,而且还胁迫秦伯与郑国结盟, 助郑防晋。D. 秦国成为郑国的盟友后,晋侯此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有着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 撤军。8. 请把上面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答案】4. C 5. C 6. D 7. C 8. (1)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2)(假

14、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达不到这地步。【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加点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C项“朝济而夕设版焉”,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所以“济”,渡河。【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加点的文言虚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A项“于”,对,向,介词;比,介词。B项“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的,助词。C项“而”,前后两个都译为:却、但是,表转折,连词。D项“其”,还是,表商量或希望语气,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所以选C项。【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

15、中通假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文言文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A项,共供;B项,说悦;C项,知智。【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C项,“而且还胁迫秦伯与郑国结盟”错,原文为“秦伯说,与郑人盟”。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