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基础习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619775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基础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遗传基础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遗传基础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遗传基础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遗传基础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基础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基础习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遗传基础及实验复习题一、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1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所含的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以及配对关系进行分析,称染色体核型分析。2有丝分裂:是体细胞产生体细胞时所发生的分裂,在分裂过程有纺锤丝出现,也称体细胞分裂。3减数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后,配子(动物)或配子体(植物)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前期不仅时间长且与变异关系密切相关,通常把它又分为 细线期 、 偶线期 、 粗线期 、 双线期 和 终变期 等五个时期。2有丝分裂可根据核分裂的变化特征分为 4 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未期。3减数分

2、裂的基本特点:各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前期配对(联会) ,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移向两极,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自由组合;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第一次减数,第二次等数,因而产生的 4 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其母细胞的一半;粗线期少量母细胞会发生相邻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4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出现联会现象,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二价体。一个二价体含有四个染色体单体,即四合体。粗线期出现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5中期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丝出现。后期二价体瓦解,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 n 对染色体就有 2n个组合。连锁遗传现象是 1906 年贝特生等在香豌

3、豆杂交试验中发现的。 ( )1910 年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等以果蝇为材料进行大量实验同样发现了连锁与交换现象,提出连锁遗传规律。 ( )1970 年反转录酶的发现使“中心法则”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 )1953 年 J.D. Watson 和 F.H.C.Crick 通过 X 射线衍射分析研究提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础。 ( )2001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全部序列测 定。 ( )22002 年 12 月中国科学家宣布完成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精细图” 。 (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两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形态。 ( )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结构是由两条

4、染色单体组成。每条染色单体包含着一条染色质线,每条染色质线是单线,即每条染色单体就是一条 DNA 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质线。 ( )染色较深的染色质是常染色质,此区域称常染色质区。染色较浅的染色质是异染色质,此区域称异染色质区。 (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相比,只是 DNA 的紧缩程度及含量不同。 ( )常染色质可经转录表现出活跃的遗传功能,而异染色质在遗传上表现惰性,一般不编码蛋白质,只是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 ( )在细胞分裂间期,一般异染色质区的染色质线不解旋,仍然紧密卷曲,故染色较深;而常染色质区的染色质线解旋变得松散,故染色很浅,不易看到。 ( )常染色质的复制时间总是迟于异染

5、色质。 ( )细胞分裂是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的基础,亲代的遗传物质就是通过细胞分裂传递给子代的。 (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有性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 )在高等生物中,除某些专化组织、病变和衰退组织及某些生长迅速的部位常发生无丝分裂外,许多正常组织(如植物的薄壁组织细胞、胚乳细胞等)也常发生无丝分裂。 ( )有丝分裂的基本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 )有丝分裂是非均等式分裂,既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 ( )有丝分裂中期来自两极的纺锤丝拉着同一个着丝点,而减数分裂中期来自两极的纺锤丝拉着不同着丝点。 (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减数分裂后期

6、着丝点也分裂。 (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不减数,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也不减数。 ( )有丝分裂发生在营养体分生组织的细胞内,而减数分裂发生在繁殖器官的造孢组织内。 ( )一般情况植物雌配子体内有 8 个核,其中的卵细胞称为雌配子。一个成熟的花粉粒包括两个雄核和一个营养核,此成熟的花粉粒称为雄配子体,其中的雄核称雄配子。 ( )3在胚珠的胚心组织内分化出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直线排列的 4 个单倍体大孢子,即四分孢子,由它们又经过 3 次有丝分裂形成 4 个成熟的雌配子体。( )胚乳和胚是双受精的产物,胚乳的遗传组成中 2n 来自母本 1n 来自父本;胚的遗传组成一半来自母本,一半来自

7、你本。 ( )无隔合生殖是不经精卵隔合,而产生胚并形成种子的生殖方式,是介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第三种生殖方式。 ( )10在下面的说法中,凡是对的用“”做记号,凡是错的用“一”做记号:(1)同一动物的皮肤细胞和配子含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 (一)(2)在同一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中任意 2 条染色体都可以联会。 (一)(3)一个动物的配子所含的雌亲染色体可以比它的体细胞所含的多。 (一)(4)在一个成熟的精细胞的 10 个染色体中有 5 个总是雌亲的。 (一)(5)在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 22 个染色体可能有 15 个是雌亲的。 (一)(6)2 个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在联会时处于并排对立的位里。 (+

8、)(7)同一个动物的精子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是精原细胞所含的一半。 (+)1一般认为每一个未复制的染色体中具有一个 DNA 分子,人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6。下列时期中一个细胞或一个核中 DNA 分子数和二价体数各为多少?(1)粗线期;(2)双线期;(3)终变期;(4)末期工;(5)前期 II; (6) 未期 II。答:(1)92-23 (2)92-23 (3)92-23 (4)46-0 (5)46-0 (6)23-02一细胞有 4 对同源染色体(Aa,Bb,Cc 和 Dd),它能产生多少种不同类型蝗配子?答:2 4=16(种) 。3在玉米中:(1) 5 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40(2)

9、5 个大袍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5(3) 5 个花粉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10(4) 5 个胚囊能产生多少配子? 514玉米体细胞冲有 10 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1)叶 20 (2)根 20 (3) 胚乳 30(4)胚囊母细胞 80 (5)胚 20 (6)卵细胞 10 (7)反足细胞 10 (8)花粉壁 20 (9)花粉管核 30 (10)柱头 204二、孟德尔遗传定律1. 杂合体:又称杂合子或杂合的基因型,是指同源染色体上对等位点上的基因不同的生物体,自交后不能稳定遗传。2. 共显性:相对性状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双亲的性状同时在 F1个体上出现,这种显性称共显性

10、。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如花色)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如红花与白花。单位性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进行研究比较,如此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如株高、株形、花色、花径等。基因型: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合类型,是性状表现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它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可以被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具体性状。完全显性:相对性状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只表现某一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亲本的性状未能表现,这种显性称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相对性状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 F 1表现的性状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种显性称不完全显性。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

11、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两对基因间存在的互作方式有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抑制作用和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此基因互作类型为互补作用。 (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的表现另一种性状,都不存在时又表现另一种性状,此基因互用为重叠作用。 ( )上位基因不仅对另一非等位基因表现遮盖作用,同时它本身还能决定性状表现。 ( )抑制基因本身并不能独立地表现任何可见的效应,但能抑制另一个非等位基因的表现。 ( )两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或单独存在时表现同一种性状,

12、都不存在时表现另一种性状,5此基因互作属于积加作用。 ( )1.测交法及其应用?答:把被测基因型的个体与相应的隐性纯合体进行杂交,为测交。因测交子代(Ft)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正好反眏出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故用测交法可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2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时,在 F2中共收获 7 324 粒种子,其中 5 474 为圆的,1 850 为皱的,已知圆对皱为显性,分别用 R 和 r 代表,(1)写出原始亲本间的杂交,所产生的配子及 F1。 (2)表示出 F1自交,所产生配子类型并简述 F2预期结果。3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完全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是

13、独立遗传的。今有两株番茄杂交,其 Fl代植株群体有:3/8 红果、果实二室,3/8 红果、果实多室,1/8 黄果、果实二室,1/8 黄果、果实多室。问这两株番茄的基因是怎样的?答:YyMmYymm(推导略)4在下表中,是 5 种番茄不同的交配结果,写出每一交配中亲本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答:RrOorrOo(推导略,下同)RrOoRrooRROoRROo 或 RrOoRROoRrOOrrooRroorrOo三、连锁遗传1连锁遗传: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 F2 中常常有国连在一起遗传的现象,此现象称之。2相引组:遗传学上把两个显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两个隐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6的杂交组合,

14、称为相引组。3相斥组:把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一个隐性性状和一个显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组。4交换值:也称重组率,是指重组型的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5性连锁:是指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也称伴性遗传。1涉及两对连锁性状的杂交组合,可根据其显、隐性存在关系分为 相引组 和 相斥组 。1 “基因”一词是约翰生发表“纯系学说”时提出的,而基因论是由摩尔根创立的,2. 他把抽象的基因概念落实在具体的染色体上。 ( )交换值可以表示基因间的连锁强度。 ( )交换值越小,连锁强度越大,重组型出现的机会越小,反之,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弱,

15、重组型出现的机会越多。 ( )通过连锁遗传的研究,发现了连锁遗传规律,证实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通过交换值的测定进一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和顺序,并呈直线排列。 ( )可以利用性状间连锁的关系来达到一举两得,提高选择效果。 ( )性连锁就是某些性状与性别呈连锁遗传的现象。 ( )家蚕的性别决定与人一样都是雄杂型。 ( )果蝇与鸡一样是雌杂型。 ( )男性血友病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子女的表现型都正常,但女儿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 )妇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其子女中女孩一半是正常一半是携带者,而男孩中也有 1/2 机会患色盲症。 ( )8.通常情况下交换值总是大于 1%而小

16、于 50%,为不完全连锁。 ( )9.交换值越大,重组型出现的机会就越小。 ( )10.通常情况下不是所有的孢母细胞都发生交换,当有 40%的孢母细胞发生交换时,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为 20%。 ( )71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遗传三大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区别:涉及的基因对数、同源染色体数、发生时期(连锁发生于前期的粗线期、两个发生于前期的后期)联系:都是减数分裂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遗传物质分离、交换、重组的不同方式。都能用测交法验证。连锁遗传是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补充丰富和发展。2在番茄中,圆形(O)对长形(o)是显性,单一花序( S)对复状花序(s)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现有一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