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问题真正当家作主——初中课文主问题设计评析.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619182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主问题真正当家作主——初中课文主问题设计评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主问题真正当家作主——初中课文主问题设计评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主问题真正当家作主——初中课文主问题设计评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主问题真正当家作主——初中课文主问题设计评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主问题真正当家作主——初中课文主问题设计评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主问题真正当家作主——初中课文主问题设计评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诺文知识 E N z H 。 网址: Ww w y wz s z z c o m 让主问题真正当家作主 初 中课文主 问题设计评析 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王德庆 一 、主 问题必须行使“ 当家” 的权利 主问题必须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有实实在在的 统治权,对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有高屋建瓴而又自由灵 活的掌控力 , 使教学 中的教师既具有统领千军万马、 挥 洒自如的大将风度, 又具有谋划精当、 料事如神的战略 家深度。 主问题的权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 ) 主导权。 主问题必须引领课文解读 的正确方 向, 必须成为一节课关注的焦点或核心, 使教学更加精 当有效。 例 1 谈骨气 : 围绕“ 中

2、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一 观点,课文列举了文天祥拒绝降元、齐人不食嗟来之 食、 闻一多怒对敌人的手枪三个事例。 试说说这三个事 例是从哪些角度来阐明观点的?这三个事例调换一下 顺序可以吗? 为什么? 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问题不但让学生把握了全文的结构,还体会 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和运用论据时的要求 ,进而整体 把握了作者的意图。 问题很有力度 , 可以让学生在充分 阅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所带来的核心价值 ,很好地体 现了教学的主导作用。 例 2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当鲁提辖“ 三拳” 打 死镇关西后, 他将会面临怎样的后果? 你觉得应该怎样 处理这个案件? 前一问题是明知故问, 毫无探究必要; 后

3、一问题则 将教学引入了歧途, 因为它把关注点只放在情节上, 甚 至会引到法律层面,却忽略了本文的极为精彩的语文 因素细节描写 , 未能主导教学的正确方向。 其实, 如果把赏析细节描写当作主问题,可能更切合本文应 有 的教学任务。 例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本文作者描述了 童年时期的两种不同生活, 为什么先写“ 百草园” 的生 J 。 。 。 。 。 。 。 。 。 一 l 2 O l 2 0 1 4 年第3 期( 总第2 8 9 期) 活, 后写“ 三味书屋” 的生活? 这两个部分可以调换位置 吗? 此问题与例 1 同样是研究顺序, 但细想下来, 效果 却相差甚远, 它只触及了全文的顺序

4、结构, 很难引起学 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思考。设计人的意图可能是想让 学生体会对比的手法, 但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也就 缺少了思考的深度。 如果以此为主问题 , 很难全面把握 课文, 解读也就没有牵引力和穿透力, 这样的教学只能 是低效的。 ( 二) 控制权。 主问题的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地激活 课堂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活动 空间, 但这并非放任自流, 教学的目标、 重点、 层次、 节 奏等都需要适度控制, 使教学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例 4 在烈 日和暴雨下 : 阅读课文, 想象一下, 第二天祥子还会出车吗? 很显然 ,设计者是想以较为开放的视角引导学生 进一步感受祥子的悲惨

5、命运, 整体感知课文, 这当然是 正确的。 但作为主问题 , 我们很担心学生的思考会分散 到其它无关紧要的地方, 超出本问题的控制范围, 而本 文出色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却难以触及,使得一节课 下来有可能违背授课者的初衷 ,这是主问题教学设计 中必须警惕的现象。 例 5 我的叔叔于勒 : 从文中各人物对于勒不 同的称呼中 , 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虽小, 也没有过多的预设, 却可以引起多方面 思考 , 如菲利普、 菲利普夫人、 “ 我” 对待于勒的不同态 度, 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 于 勒在文中的作用等, 以小见大, 既符合课文的特点, 又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使

6、课堂的空间得以拓 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本问题不但显示了稳定的控制 力, 而且具有极强的推动力, 这不正是我们课堂教学需 要的东西吗? 当然, 控制力度的大小 , 完全可以视具体教学情况 的变化而变化。 请看关于课文 雪 的两则设计 : 例 6 对于文中写到的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 , 鲁 迅先生更喜欢哪一种? 应该说这个设计简洁明了, 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作用, 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不过有时我们面对的学 生是有差异的, 为了降低难度 , 使教学更加清晰有效, 也不妨用如下的设计: 例 7 你觉得朔方 的雪 的美是一种怎样 的美? 你 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江南的雪景是一种怎样的 美? 美在哪

7、里 ? 你觉得鲁迅先生更欣赏哪一种美 ? 你有 什么依据吗? 这样的设计化大为小, 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 问题 由易到难、 由局部到整体, 思路清晰, 可以更好地掌控 课堂, 基础稍薄弱的同学也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 三 ) 选择权。 同一篇课文 , 不同的教学切入点会导 致不同的教学结果,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目 的、 不同的学生情况、 不同的阶段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教 学内容 , 使教学更加切实有效。 下面是 孔乙己 四个不同的主问题: 例 8 “ 大约孔 乙己的确死 了” , 孔 乙己到底是死 了还是活着? 为什么? 例 9 “ 孑 L 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 孔

8、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这么 过” “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 结合课文理解这三句话的含义和在课文中的作用。 例 1 0 孔乙已是怎样 的一个人? 例 1 1 作者为什么反复写 “ 笑” ? 例 8 紧扣关键句来把握课文的主旨,这是阅读的 实用技巧, 中规中矩; 例 9则是拿出全文在结构和人 物形象揭示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几个句子进行探究 , 这是阅读的基本技能, 需要学习; 例 1 O从整体感知 的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 , 这是 阅读 的重要方法 , 应该 了解 ; 例 1 1 则是抓住贯穿全文的细节描写来研究环 境描写的作用 , 并体会小说的背景意义, 这

9、是阅读的 常用手段 , 很有价值 。 应该说 , 这四个主问题都可以 各 自引领 孔乙己 的学习 , 都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 果, 因此都是不错的教学设计 , 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 学选择。 粤YUWENJIAOXUE 9 I。 r l 二、 主问题 必须履行“ 做主” 的义务 义务其实指的是一种责任, “ 做主” 可以行使权利, 但同时意味着必须承担责任, 不负责任或者责任不清, “ 做主” 也就成了空谈。 主问题的职责除了明确教学 目 标、 深刻解读课文以外, 必须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教学 功能, 完成所承载的重要使命, 惟其如此 , 才能使教学 中的教师成为贯彻设计意图的“ 守护神” , 成为

10、课堂教 学最明智的“ 当家人” 。 主问题的义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 ) 关注问题的表述。 主 问题必须 以简明实用 的 形象示人 , 尽量避免含糊不清、 隐晦艰涩、 横生歧义等 现象的出现, 保证教学顺利达到预期的目 标。 例 1 2 最后一课 : 胡适先生对这篇文章精湛的 艺术构思赞叹不己, 称“ 此篇佳处 , 在于设想之奇。 夫 割地之惨 , 奴隶牛 马之痛 , 是 何等重要 问题 ? 而乃 以 孩童语气出之。 全篇所写, 是一蒙学堂中琐屑之事 , 计时不过半 日, 而读者心目中俨然想见异族之威 , 亡 国之憾, 真有手挥五弦, 目送飞鸿之妙。 ” 对此你是怎 么看的? 引用著

11、名学者的话无可厚非,但这一段文言作为 主问题的一部分就不太恰当, 因为解释要花不少力气 。 当学生对文章主旨已经基本了解后, “ 对此你是怎么看 的? ” 这一问也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例 1 3 最后一课 : 在最后一次法语课上小弗郎 士和韩麦尔先生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他们有这样大 的变化呢? 问题比例 1 2简明多了,相信效果也会好得多。 相 同的教学点 , 问题不 同结果也就不 同, 可见问题的语言 表述非常重要。 ( 二 ) 关注教学 的方式 。 主问题 的提出不但可以标 示一篇课文的教学点, 还能揭示具体的教学方式, 对教 学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 其一 , 表明教学的层次。 设计精

12、当的主问题 , 完全 可以让课堂板块分明, 思路清晰。 例 l 4 童趣 : 文中叙述了哪几件趣事? 其中有 什么趣味? 作者为何能体会到“ 物外之趣” ? 我们怎样才 能体会到更多的生活的乐趣? 这样的设计紧扣课文的特点, 使教学井然有序, 有 2 n1 4年 篦 期 f 第 , R q期 1 利于教学 目标 的顺利达成。 其二, 利于完整的阅读。 整体性阅读是现代课堂应 该重视的方式。精要的主问题可以以一当十,统领全 文, 贯穿整节课, 因而能简化教学环节, 提高教学效果。 例 1 5 岳阳楼记 : 本文能成为千古名篇 , 它肯 定有许多的美点, 请同学们用你们明亮的、 善于发现的 眼睛,

13、 把美点寻找出来。 这个主问题就包含 了本课诸多教学点 ,如岳阳楼 景色之美 、 写作特色之美、 情感之美、 思想之美等, 将基 本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 例 1 6 核舟记 : 核舟和本文的“ 奇巧” 表现在哪 些地方? 以一个词作为线索贯串全文教学, 铺展教学内容, 这样 的课堂显得很大气 。 其三, 利于活动的创设。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是主 问题能够带给我们的又一个惊喜。 例 l 7 皇帝的新装 : 你认为皇帝在游行大典结 束之后 , 会杀掉这两个骗子吗? 问题可以很好地打开课堂活动的空间:探究、 想 象、 演讲 、 辩论等, 使学生在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 到充分的训练。 其四, 利于

14、训练的综合。 设计精妙的主问题会显示 出强大的凝聚力, 将不同的训练内容纳入麾下, 体现出 语文教学极强的综合性。 例 l 8 我的叔叔于勒 : 当成了大老板或大富翁 的于勒出现在菲利普夫妇的面前时,菲利普夫妇将会 有怎样的表现? 请从他们的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活动 等方面进行想象并写出来。 先要阅读课文中与菲利普夫妇有关的内容 , 接 着要品析两人的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活动等描写 , 把握人物形象后再体会小说的主旨,在此基础上进 行合理的想象, 进而形诸文字 , 阅读 、 品析、 探究、 运 用齐下, 读、 思、 写结合 , 显示出综合训练巨大的包容 量 。 ( 三) 关注阅

15、读的品质。 我们的日常阅读教学如果 能在阅读习惯、 阅读态度、 阅读心理、 阅读兴趣等影响 阅读品质的诸多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 矫正, 那么, 对 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主问 题教学恰恰可以承担如此重任。 。 。 。 。 。 。 。 。 。 _ I 2 2 l 2 0 1 4 年第3 期( 总第2 8 9 期) 其一, 阅读的正确性。 不成熟和叛逆意识渐强这两 个特点使得初中生阅读品质不够稳定,也影响了他们 理解 、 分析 、 判断的正确性 , 加强这方 面的训练就显得 非常必要。 例 1 9 愚公移山 : 有人说把太行、 王屋两山搬 走太劳力费神, 不如愚公 自己搬家,

16、你怎么看? 设计者的的意图是要学生深刻感受愚公的精神, 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定信念, 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但 实际教学却产生了另外的结果。有的学生竟然表示赞 同, 他们认为搬家比搬 山容易得多 , 而且搬 山破坏了 自 然。 这种错误解读情形的出现并不可怕, 有时除恰是设 计者最愿意看到的现象,因为在明辨是非的教学过程 中正好能指导学生依据主旨正确解读课文的学习方 法。 当然如果要 防止主问题对学生 的误导 可以换个角 度: 你如何看待愚公移山这一举动? 学生解读的正确率 就会提高。 其二, 阅读的广阔性。 表现为思考时善于联系相关 的内容创造性地思考 ,这也是初中生急需培养的阅读 品质 。 例 2 0 羚羊木雕 : 文章结尾“ 可是 , 这能全怪我 吗? ” 中的“ 全” 字可 以删去吗? 一 个副词的解读, 如果没有对人物形象、 细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