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生态学-生物圈落03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4629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间带生态学-生物圈落03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潮间带生态学-生物圈落03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潮间带生态学-生物圈落03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潮间带生态学-生物圈落03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潮间带生态学-生物圈落03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潮间带生态学-生物圈落03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间带生态学-生物圈落03剖析(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岩相潮间带生物群落 第三章 岩相潮间带生物群落 n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第二节 数量分布 n第三节 群落结构特点 n第四节 经济种类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岩相海岸分布 n我国沿海都广有分布 n杭州湾以南的华东、华南沿海,杭州 湾以北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 n海岛 n岩礁、滩涂、沙滩等相间分布特点 渤海 n代表地:旅顺柏岚子 n种类: 短滨螺、东方小藤壶、褶牡蛎、贻贝、浒 苔、石莼等 n优势种:固着和附着种类居优势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滨螺科 中腹足目的

2、 1科。 n滨螺贝壳较小,最高的约30多毫米,呈卵圆形或球形,表面较粗糙,色泽不 鲜艳,具有螺肋或颗粒状突起。壳口圆形,完整,厣角质,褐色,很薄。 n滨螺生活在潮间带的高潮区、潮水的浪花能击到的岩石上以及红树 (mangrove)的基部或枝叶上。 n各海区都有分布,但种类不多。 n中国南北沿海都有发现,常见的有短滨螺和粗糙滨螺。 n短滨螺仅见于广东省以北沿海,粗糙滨螺全国沿海均有分布。 n滨螺的经济意义不大,但在潮间带生态学的研究中,常以它作为划分区或层 的标志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短滨螺 Littorina brevicula Philippi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

3、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东方小藤壶 Chthamalus challengeri Hoek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褶牡蛎 Ostrea plicatula 俗名: 蚝、白蚝、海蛎子、蛎黄、蚵。 n牡蛎为重要海水养殖品种。褶牡蛎和近江牡蛎我国南北沿海均产;长牡蛎在我国沿 海均有分布,但以广东。福建较多,为南方沿海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大连湾牡蛎产 于黄渤海。产季在11月份至翌年4月份。 n 褶牡蛎因外形皱褶较多而得名。贝壳较小,一般壳长36厘米。体形多变化,大 多呈延长形或三角形。壳薄而脆。

4、右壳平如盖,壳面有数层同心环状的鳞片,无放 射肋。右壳甚凹,成帽状,具有粗壮的放射肋,鳞片层数较少。壳面多为淡黄色, 杂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壳内面白色。 n牡蛎为重要经济贝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13克、脂肪23 克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锌、灰分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物质。除鲜食外,还 可速冻、制罐头、加工蚝豉和蚝油。蛎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壳可烧石灰。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贻贝 海红。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n分布于黄、渤海沿岸。 n壳呈楔形,前端尖细,后端宽广而圆。一般壳长68厘米,壳长小于壳高的2倍。壳薄。壳顶

5、近 壳的最前端。两壳相等,左右对称,壳面紫黑色,具有光泽,生长纹细密而明显,自顶部起呈环 形生长。壳内面灰白色,边缘部为蓝色,有珍珠光泽。铰合部较长,韧带深褐色,约与铰合部等 长。铰合齿。不发达。后闭壳肌退化或消失。足很小,细软。 n鲜活贻贝是大众化的海鲜品。可以蒸、煮食之,也可剥壳后和其他青菜混炒,味均鲜美。由于贻 贝产量大,收获后不易保存,历来多煮熟后加工成于品淡菜。淡菜营养价值很高,并有一定 的药用价值。 紫贻贝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Mussel。出口地区:欧洲(试销)以及香港、澳门。出口口岸: 山东、辽宁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浒苔属

6、,绿藻门石莼科的一属。 n藻体直立,管状中空或者至少在藻体的柄部和藻体边缘部分呈中空,管状部分由单层细胞组成。 藻体单条或者有分枝,圆柱形,有时部分扁压。藻体基部细胞生出假根丝,向下形成固着器。 n每个细胞有1个细胞核,1个片状叶绿体,常有1个或者多个蛋白核。 n营养繁殖时,藻体断裂形成新藻体。无性生殖是形成顶端有4条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为同 配或者异配。约有40种,中国约有11种。 n多数种类海产,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海洋中,有的种类在半咸水或江河中也可见到。 n常生长在潮间带岩石上或石沼中,或泥沙滩的石砾上,有时也可附生在大型海藻的藻体上。 n中国常见种类有缘管浒苔、浒苔、扁浒苔、条浒苔

7、。浒苔属的种类可食用。 n福建南部用浒苔作调味品和食品。江苏、浙江称浒苔为“苔条”,为市场上常见食品。肠浒苔可 供药用。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浒苔 n浒苔,又称苔条,苔菜,草绿色,管状膜 质,丛生,主枝明显,分枝细长,高可达1 米。基部以固着器附着在岩石上,生长在 中潮带滩涂,石砾上。12月至翌年4月是生 长盛期。 n条浒苔(Enteromopha clathrata)、肠浒苔 (Einterspinlis)、扁浒苔(E compressa)、浒苔(Eprolifera)、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扁浒苔(Ecompressa)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条浒苔俗名: 海青菜、苔莱、苔

8、条。 产地及产期: 我国沿海均有出产,但东海沿岸产量最大。 介绍: 藻体管状中空,分枝细长众多,主杆不明显。株高可达40厘米。鲜藻鲜绿色,干后暗绿 色,浓绿色。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石莼Ulva lactuca L.属于绿藻门,丝藻目,石莼科,石莼属 亦称海白菜、海青菜、海莴苣、绿菜、青苔菜、纶布, n常见海藻。片状,近似卵形的叶片体由两层细胞构成,高1040 厘米,鲜绿色,基 部以固着器固着于岩石上,生活于海岸潮间带,可供食用。生长在海湾内中、低潮 带的岩石上,东海、南海分布多、黄海、渤海稀少,冬春采收,鲜食或漂洗晒干。 n石莼干品每百克含水分11.5 克,蛋白质3.6 克,粗纤维6.

9、69 克,还含有维生素、 有机酸、矿物质、麦角固醇等成分。 n石莼性味甘咸寒,具有软坚散结、利水解毒等功效。用于喉炎、颈淋巴结肿、水肿 、瘿瘤等病症。本草纲目拾遗载“下水,利小便。”孕妇及脾胃虚寒和有湿滞 者忌食用。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孔石莼(石莼科)Uiva pertusa 地方名海波菜、海条、猪母菜。 形态特 征藻体有卵形、椭圆形、圆形和技针形、叶片上有形状、大小不一的孔,这些孔 可使叶片分裂成不规则裂片。叶边缘略有皱褶或呈波状。叶基部有盘状固着器, 但无柄。株高1040厘米。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黄海 n以软体动物和藻类占优势 n种类:东方小藤壶、短滨螺、粒结节滨螺、黑荞麦蛤

10、 、褶牡蛎、矮拟帽贝、紫贻贝、疣荔枝螺、鼠尾藻、 粘膜藻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矮拟帽贝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疣荔枝螺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鼠尾藻 n藻体黑褐色,形似鼠尾,高350厘米,可达120厘米。主干短粗,上长数条主枝。主枝圆柱形, 数条纵走浅沟。轮生短小分枝,叶丝状,短小,全缘或有粗锯齿。气囊小,纺锤形,顶尖,有细 柄。固着器盘状至圆锥状。生殖托圆柱形,长515毫米。 n生长在中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全年可见,生长盛期37月。广分布于我国沿海。本种系北太平 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可作制胶工业原料。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粘膜藻 n藻体黄褐色

11、,球状,粘滑,直径115厘米。表面凹凸,结构疏松。生长在中、低 潮带岩石上或其他海藻上。生长盛期46月。 n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东海 n种类:塔结节滨螺、粒结节滨螺、短滨螺、粗糙滨 螺、青蚶、单齿螺、锈凹螺、粒花冠小月螺、褶牡 蛎、棘刺牡蛎、白条小藤壶、白脊藤壶、纹藤壶、 龟足、鳞笠藤壶、日本笠藤壶、刺巨藤壶、鼠尾藻 、羊栖菜、小珊瑚藻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塔结节滨螺、粒结节滨螺、粗糙滨螺、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青蚶、单齿螺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棘刺牡蛎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白脊藤壶 n常成群附着于海岸岩石或其他海产动物体外。固壳 近干圆筒状的圆

12、锥形,壳口大,壳板厚,壳口上面 有能活动的左右二对壳板。吻板与峰板间的宽度一 般为4.5cm,高4.2cm,径部宽广,连接壳板,均向 后斜曲,有紧密的平行横沟,顶缘与壳底相平行。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纹藤壶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龟足capitulum mitella 俗名: 佛手、石彻、狗爪螺、龟脚 纲目: 铠茗荷科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我国东南沿岸广为分布。舟山外侧海域沿岸很习见,附着于潮间带岩石上,受较强 海浪冲击的岸面上常密集成群,为优势种,是海洋最习见的污损生物之一。 鳞笠藤壶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日本笠藤壶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羊

13、栖菜,又名鹿角尖、海大麦,属暖温带性海藻。我国北起辽东半岛,南至雷 州半岛,均有它的分布;以浙江沿海最多。它喜丛生在浪大流急的礁石上,株 高一般为3050厘米,最高可达200220厘米。藻体由假根、茎、叶片和气囊 组成。假根为吸盘状的基部固着器,茎为直立圆柱状的主枝,叶片、气囊,北 方呈锯齿状;南方则呈线形或棒状。藻体鲜呈黄褐色,干品呈黑色。 浙江省洞头县为我 国羊栖菜人工养殖 最大的生产基地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小珊瑚藻是一种海产红藻,属于珊瑚藻科(Corallinaceae)。 n藻体灰紫色或粉红色,直立丛生,25公分高,含丰富石灰质,基部呈壳状,其上生许多 直立枝,二回或三回羽状对

14、生分枝,分枝具节与节间构造,下部的节间为圆柱形,上部的 节间扁压,呈掌状或六角形,长0.61.2 mm,宽0.61.4 mm,有明显中肋状突起。 n小珊瑚藻主要生长于低潮线附近有浪礁岩上或石沼中,能忍受海浪的直接的扑打及海流的 冲击,小珊瑚藻为多年生,全年均可见 n在世界地理分布上,广见于温水性海域,如韩国、日本、中国大陆(黄海、东中国海、厦 门)、北美、新西兰等地。 n小珊瑚藻可由海水中吸收碳酸钙蓄积体内,一方面增强骨架,抵抗水流,一方面降低体内 有机质的比例,使其他海洋生物不爱啃食。小珊瑚藻因含有丰富石灰质,故不可以食用, 但在海洋生态上有协助造礁之功能,也常被人们用来改善土壤酸碱度。 第

15、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南海 n种类 塔结节滨螺、粒结节滨螺、粗糙滨螺、齿纹蜒螺 、嫁 、疣荔枝螺、鸟爪拟帽贝、阿文绶贝、褶牡蛎、 缘齿牡蛎、咬齿牡蛎、翡翠贻贝、曲线索贻贝、泥藤壶 、笠藤壶、中华小藤壶、盾形矮藤壶、龟足、冈村蕨菜 、半叶马尾藻、亨氏马尾藻、原叶马尾藻、珊瑚藻、叉 珊藻、冻沙菜、鹿角沙菜、鸡毛藻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笠贝科,壳小,壳高6Omm,壳 宽99mm。笠状,低平,周缘呈 多边波纹状,壳质坚实,壳顶靠 前方被磨蚀。壳表青灰褐色,具 7 条灰白色,明显粗壮的放射 肋,肋间有细肋,粗肋伸出壳缘 呈爪状。壳内青灰色,有与壳面

16、放射肋相应的凹沟。 n生活于高潮区岩石上,产于海南 岛琼海、乐东、东方沿海, 见于 我国南海,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阿文绶贝 n腹足纲、宝贝科 别名 紫贝齿、贝子(药名)、子安贝、猪仔螺,阿拉伯宝螺 n贝壳呈长卵圆形,壳表面具有星状的环纹及较密集的而常间断、纵走点线花 纹,两侧缘具褐色斑点。两唇的齿红褐色。 n壳面为淡褐色或灰褐色,其上布有不均匀、似星状的环纹,并有不规则棕褐 色、纵走而间断的点线花纹,形似阿拉伯文。 n生活在热带、亚带浅海中,常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岩礁质的海底栖息,潮水 退后,多隐人礁石块的下面、珊瑚礁的空隙间和洞穴内,为我国南海常见的 种类。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第一节 种类组成和分布 n翡翠贻贝:贝壳较大,壳长达1314厘米。壳长,壳长是壳高的2倍。壳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喙状。背 缘弧形,腹缘直或略凹。壳较薄,壳面光滑,翠绿色,前半部常呈绿褐色,生长纹细密,前端具有隆起肋 。壳内面呈瓷白色,或带青蓝色,有珍珠光泽。铰合齿左壳2个,右壳1个。足丝细软,淡黄色。 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