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146107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太康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太康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太康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太康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太康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太康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太康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期期末语文试卷 B卷 第卷 阅读题(70分)1、 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

2、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

3、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

4、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

5、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

6、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节选自2017年3月8日人民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而且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D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

7、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C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B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

8、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1C(强加因果,因草原古道的开通,促进了交流,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流才开通古道。)2C(文中只说回纥是这样,范围扩大。)3A(B更多的是为了“经营西域”;C“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错。在形成统一体过程中丝绸之路只是因素之一。D“将”错,是“进一步”。原文第一段,“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14分)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锄 奸赵明宇凤敏蹲在门槛上纳鞋底,不时地重复着一个动作:把针在头发中间钢一下,然后用力扎进鞋底,再扬起胳膊,抽动绳子,把针脚勒紧。凤敏一边纳鞋底,一边警觉地观望着远方,侧耳细听附近的风吹草动。其实,她是给元城县抗日游击大队站岗。她男人田大壮是大队长,今天在家里开会。隔着一层薄薄的门板,能听到田大壮的声音,让大家一起想办法,如何除掉汉奸臭火。臭火曾经是田大壮的朋友,抗日游击大队的队员。前些天,臭火被元城的皇协军抓去,经不住拷打就叛变了,带着二狗子到处抓捕抗日游击队员。为了避免更大的牺牲,田大壮专门召集这次锄奸会议。凤敏隔着门缝看看屋里,一

10、群汉子们都低着头。有个人把手里的旱烟甩掉,拍一下桌子说,俺进城去找那狗日的!下手晚了咱也保不住了。田大壮拦住他说,臭火认识你,说不定已经在城门口摆好了布袋阵,等着你去钻呢。一听这话,那个人的脑袋耷拉下来。凤敏绾绾手里的纳底绳子,推门进去说,锄奸的事情包在俺身上。田大壮一见,挥挥手说,你这娘们儿,出去站岗去!凤敏瞪了田大壮一眼说,俺能除掉臭火。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然后问她,嫂子,你有啥办法?凤敏说,别管啥办法,三天内保证让臭火消失。田大壮咂吧着嘴说,臭火认识你,你可得当心。凤敏笑笑说,你把心放到肚里吧。凤敏曾经跟着臭火假扮夫妻给军区送信,路过杨桥村时,臭火指着村子口的两间瓦房说,那就是他的家。他

11、还说他弄了好吃的,总会留下来给老娘送去。臭火是遗腹子,是他爹死了以后出生的,所以他对老娘很孝顺。天黑下来,凤敏收拾一下,在腰里藏了一把枪,化装成讨饭的,直奔杨桥村。进了村,凤敏故意惨叫一声,倒在臭火家的门口。从家里出来一个老太婆,把凤敏扶起来,搀到屋里,倒一碗水让凤敏喝。凤敏喝了水,千恩万谢,说:“俺是从河南逃荒过来的,你如果不嫌弃,俺认你做干娘吧。”老太婆长叹一声,拿出一个窝头、一盘咸菜,看着她狼吞虎咽地吃。在老太婆家里住下来,凤敏帮着老太婆做饭、洗衣,收拾院子。三天了,臭火还没露面。凤敏有些等不及了,问老太婆,干娘,家里没有别人了?老太婆说,还有个儿子,在县里做事,估计今晚该回来了。凤敏一

12、听,心中暗喜:“今晚要杀了臭火,还要杀了你这助纣为虐纵子作恶的老妖婆。”晚上,她躺在里屋的土炕上,闭着眼睛等待时机。街上传来几声狗叫、几声鸡鸣,却没了动静。老太婆起来了,拨亮油灯开始做饭。凤敏故意揉着眼睛问她,干娘,咋三更半夜做饭?老太婆说,儿子要回来了,给他做面汤呢。凤敏听了,黑暗中摸了摸腰间的手枪。过一阵子,果然有敲门声,她的心一阵发紧。老太婆开了门,就听臭火说,娘,快收拾一下,跟儿子进城享福去吧。凤敏的手捂紧了枪,心里咯噔一下,这狗汉奸还有一片孝心,倒是让她有些同情。可是一想到被臭火出卖而牺牲的抗日游击队员,她又一次攥紧了枪。臭火说,娘,咱家里有生人?老太婆说,是个讨饭的河南女人,别打扰

13、她睡觉,俺把饭给你做好了,先吃饭。臭火说,娘,咱到了元城,吃香的喝辣的,让你好好享福。老太婆微笑着说,儿啊,你也出息了,快点把面汤喝了,这可是俺连夜给你做的。凤敏搂动扳机的手迟疑了一下。看在你有孝心的份上,先让你这个狗汉奸多活一会儿,反正你已经死定了。臭火说,娘,你赶快收拾一下,跟俺进城。接下来,是一阵喝面汤的声音。凤敏正要透过门帘瞄准臭火,就听臭火一声惨叫,娘,你做的什么饭?莫不是要杀了儿子吧?老太婆说,孩子啊,你不死,要有多少条性命去死啊!我不失去儿子,要有多少老人失去儿子啊!老太婆说完,掀开门帘,对凤敏说,闺女,我替你锄奸了。凤敏一愣,望着倒在地上的臭火,说,干娘,你认识俺?老太婆说,我

14、扶你的时候,就摸到你腰里的枪了。凤敏惊愕地望着老太婆,不由自主地叫了一声:“干娘!”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人机智沉稳,镇定冷静。她知道凤敏带着枪时,便明白凤敏的身份和来家的目的,但她一直不动声色;当臭火发现家中来了生人后,她机智地岔开话题,不让臭火与凤敏碰面。B“凤敏曾经跟着臭火假扮夫妻给军区送信”一段插叙,既交代了凤敏有着实际斗争的经验,同时点明她了解臭火的家庭情况,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C化装成乞丐的凤敏在臭火家住了下来,她主动帮着老太婆做家务,从而赢得了老太婆的信任,最终得以顺利完成锄奸任务。D执行锄奸任务的人本来是凤敏,

15、但最后却是老太婆亲手除掉了叛徒臭火。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同时能给读者带来更大的震撼。5.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中划线处凤敏先后三次称呼老太婆为“干娘”,每次的内涵都不一样。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4、C。5、第一问(2分): 明线:凤敏设法住进老太婆家,打算伺机除掉叛徒臭火。暗线:臭火娘接纳凤敏住下来,设计除掉了当汉奸的儿子。第二问(2分):暗线的设置进一步深化了小说主题。(2分)明暗双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人物形象更加突出。(2分)意思答对即可。6、第1次,“俺认您做干娘吧”。凤敏此时主动攀亲,认老太婆为“干娘”,并不是完全出自于感激之情,而是希望借此进一步接近老太婆,最终完成锄奸任务。(2分)第2次,“干娘,家里没有别人了?”。这次称老太婆为“干娘”,是为了摸清臭火的行踪。此时的凤敏对老太婆并没有多少亲近感,相反还有误会。(2分)第3次,“凤敏惊愕地望着老太婆,不由自主地叫了一声:干娘!”。与前面三次相比,这一声“干娘”完全出自内心真情,由衷表达了凤敏对老太婆的愧疚、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