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14122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推进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推进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推进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推进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推进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推进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与学校的区别不是地域和校名的不同,学校与学校的差距不是办学规模和硬件条件方面的出入,而是学校文化积淀和底蕴方面的区别和差距。学校文化蕴含着校长的办学思想与理念,反映着教师教学思想与水平,是学生成长的印记,是学校发展的历程。在我们越来越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当今,必须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将每所学校都建设成为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环境优美,办学理念先进、教育内涵丰富的现代化学校。一是要形成体系。在坚持大原则、大方向的前提下,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要形成完整的、科

2、学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思路目标体系,并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全县各校,一定要在核心理念建设及一训(校训)三风(校风、学风、教风)的提炼上形成完整的体系,符合本校、本地的特点,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二是要彰显风格。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是富有个性的学校,具有独特文化的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各乡镇、各学校一定要紧扣实际,善于创新,突出多样化、个性化,既有长远目标,又有阶段任务,梯次安排,稳步推进,保持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实施的延续性。既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更要继承和发扬本校的优良传统,注重创新,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切忌牵强附会、照抄照搬,避免生搬硬套

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在基础条件,不在地理位置,“条件差的学校,也能创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人民教育曾刊发过“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专辑,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经验作了介绍。重庆经验的核心就是用特色文化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用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如重庆市巴蜀幼儿园的“创造教育”、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的“象棋文化走好每一步”、重庆市九龙坡杨家坪小学的“立字立人书法文化”、重庆市蜀都中学的“红色蜀都、善美人生”等,都非常富有特色。全县各偏远学校、基础设施滞后的学校要扬长避短,敢于创造,着力在特色文化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校园环境等方面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

4、文化发展之路。三是要注重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建设活动,而是教育各类创建活动的集合。在工作中,一要把文化理念与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及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以“生命”文化为核心的校本教材开发具备一定特点,从低到高分为六个阶段,分别对应一至六年级,一年级是“生命意识”,二年级是“生命关怀”,三年级是“生命质量”,四年级是“生命责任”,五年级是“生命尊重”,六年级是“生命意义”,每年级分册都由“课程性质和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评价方式”等四部分构成)以校本教材与校本课程为载体,深化校园文化的发展内涵,构建主题文化课堂,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主题(南京市石鼓路

5、小学以版画为文化特色而形成的“立美”教育模式,将核心主题“立美”分成“美言美德”“美师美德”“美境美德”“美行美德”“美画美德”“美课美德”“美文美德”等七个维度,它的总体思路是以儿童版画为依托,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审美化为突破口,将“立美”文化主题融入每科的课堂教学,创造出独特的教育模式。如,讲古代神话故事,让学生领悟古代神话的美感,就将不同年级的课文聚合在一起,从中提炼出古代神话共通的美感)。二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要充实展现文化主题的载体,充分利用好重大节日把校园文化节搞好,突出文化的核心理念。四是要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效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凸显学校特色、优势,前瞻性地做好规划设计,认真抓好落实。要树立“花小钱办大事”的思想,立足自身特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当前重点要从核心理念与外显文化建设逐步过渡到内涵的发展上,与教育教学深度结合,以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发展。要坚持重点突破、典型带动。用典型学校、先进学校带动非典型学校、落后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