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课标人教语文:《离骚》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140777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练习课标人教语文:《离骚》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同步练习课标人教语文:《离骚》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同步练习课标人教语文:《离骚》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同步练习课标人教语文:《离骚》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同步练习课标人教语文:《离骚》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课标人教语文:《离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练习课标人教语文:《离骚》(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骚同步练习(一)一、基础知识巩固。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荃(qun) 险隘(i) 惮殃(dn) 孟陬(zu)B搴(jin) 蕙茝(chi) 踵武(zhng) 辟芷(zh)C扈(h) 苗裔(y) 庚寅(yn) 昌被(p)D謇(qin) 肇事(zho) 骐骥(j) 驰骋(ch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纷:盛多B纫秋兰以为佩 纫:连缀、联结C来吾道夫先路也 道:道理D夫唯灵修之故也 修:远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B来吾道夫先路也C指九天以为正兮D羌中道而改路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 )A名余曰正则兮B字余曰灵均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D与子同裳5下列与“恐年岁之不吾与”的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B古之人不余欺也C俟我于城隅D吾属今为之虏矣6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惟草木之零落兮B帝高阳之苗裔兮C朝搴阰之木兰兮D及前王之踵武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昔三后之纯粹兮B夫唯捷径以窘步C惟夫党人之偷乐兮D路幽昧以险隘8、填空(1) ,吾将上下而求索。(2) ,又重之以修能。(3)日月忽其不淹兮, 。(4)惟草木之零落兮, 。(5)扈江离与辟芷兮, 。二、课内精段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

3、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提贞于孟陬兮 摄提:星名,指寅年B又重之以修能 修能:美好的才能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内美:内在的美德D日月忽其不淹兮 不淹:不被淹没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朝搴阰之木兰

4、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肇锡余以嘉名 又重之以修能A两个“之”相同 两个“以”也相同B两个“之”相同 两个“以”不同C两个“之”不同 两个“以”相同D两个“之”不同 两个“以”也不同3对“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表明屈原出身于楚贵族正室,身世非常人可比。 B从“苗裔”来判断,屈原应是苗族人的后代。 C由“联”“皇”可以推断,屈原的太祖父曾经是皇上。 D此句表明屈原出身高贵,是楚王室后裔,所以他必须要为他的应得之位奋斗。4对“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句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诗人具有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 B说明诗人在被楚王放逐后,曾经管理过花草

5、树木。 C此句运用了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即互文见义的表达方式。 D句中的木兰喻指美好的事物;宿莽喻指丑恶的东西。5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诗人自述了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的由来。表现了诗人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B三、四节“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写出了诗人一生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品行。C第五节写诗人深感时不我待,借以慨叹时光飞逝,引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D最后两节用“美人”比喻诗人自己,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三课外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屈原的湘夫人,回答后面问题。 九歌湘夫人帝

6、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蓣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子降

7、兮北渚 渚:洲 B蛟何为兮水裔 裔:边 C夕济兮西澨 济:成功 D将腾驾兮偕逝 偕:同2下列诗句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葺之兮荷盖” 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B“灵之来兮如云” 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C“时不可兮骤得”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 D“聊逍遥兮容与”暂且一起逍遥快乐。3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湘水男神表达对女神的思慕向往之情。描述了彼此相爱思而不见的悲欢离合。 B第一节写男神焦急地等待和张罗着女神的到来。 C第三节写男神到处寻觅心上人,想和她一起比翼双飞。 D第四节写到精成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与女神恩爱相聚。 4下列对本诗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8、 ) A诗中多处以“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一类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强调爱而不见,事与愿违的相思之苦。 B本诗作为抒情诗完全是直抒胸臆,没有什么景物描写。 C本诗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诗、乐、舞相配,表演性较强。 D诗中用佳树香草所筑起的美丽的居室,象征了两人感情的纯洁美好,这是屈原惯用的艺术手法。(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屈原庙赋苏轼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9、。“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

10、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注曰惟:句首语助词。伊:助词。处死:处理死的方式。惊湍:惊人的急流。逝:发语词。沉吟:犹豫不决。退默:引退隐居。九关:九重天门。中浦:水滨。要:总结。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浮扁舟以适楚兮 适:到B去家千里兮 去:离开C又或为之臣佐 佐:辅佐D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 勉:鼓励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赋怀沙以自伤兮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B 独嗷嗷其怨慕兮 其如土石何C 独茕茕乎中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 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3下列句子的句式结

11、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子孙散兮安在 B宜夫人之不吾与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句读之不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记念“骚体赋”的创使人屈原,此赋是发屈原之心而作,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给合,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他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建立匡时济世的情感。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

12、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3)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四、语言运用 15.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我认为源于纪念投旧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

13、人们通过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端午节是 16将下面标有序号的六句话依次填到空白处,使之构成衔接连贯的一段话。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它们看似陈旧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17、屈原自沉入水底,但他的精神仍对我们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屈原是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学过离骚后,你对屈原有怎样的评价呢,结合课文,以“我眼中的屈原”为题,谈谈你对屈原的评价。(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巩固1C(A“惮”读“dn”,B“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