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凝血)-实验诊断学临床本科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2739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止凝血)-实验诊断学临床本科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止凝血)-实验诊断学临床本科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止凝血)-实验诊断学临床本科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止凝血)-实验诊断学临床本科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止凝血)-实验诊断学临床本科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止凝血)-实验诊断学临床本科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凝血)-实验诊断学临床本科讲解(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栓与止血的检验血栓与止血的检验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李强 广东省精品课程: 实验诊断学 ( ) 一、基础理论一、基础理论 (1 1)止血机制(血管壁、血小板)止血机制(血管壁、血小板) (2 2)凝血系统和抗凝机制)凝血系统和抗凝机制 (3 3)纤溶系统)纤溶系统 止血机制止血机制 一、血管的止血功能一、血管的止血功能 (Hemostastic function

2、of blood vessel wall)(Hemostastic function of blood vessel wall) .神经反射管腔收缩 血流变慢 出血/停止 .内皮细胞分泌vWF、Fn、PAF促进plt粘附、聚集 .释放FIII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暴露内皮下胶原 促进血小板粘附 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 Hemostatic function of platelets)( Hemostatic function of platelets)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

3、聚集,增强血管收缩 促进凝血过程 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 三、凝血因素三、凝血因素(Blood coagulation)(Blood coagulation) 激活内、外源凝血途径,激活内、外源凝血途径, 形成纤维蛋白网形成纤维蛋白网 止血血栓(红色血栓止血血栓(红色血栓 ) 凝血机制凝血机制 (Mechanism of coagulation)(Mechanism of coagulation) 一、一、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Coagulation factors)( Coagulation factors): n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共14个,按罗马字命名的有 12个,尚 有高分子量激肽原(H

4、MWK),激肽释放酶原(PK) n除因子IV(Ca2+)外,其他均为蛋白质;除因子III(组织 因子,TF)外,其他均存在血浆中 n大多数由肝脏产生,其中II、VII、IX、X合成依赖于Vitk ,称Vitk依赖因子 n正常情况下,所有因子都处于无活性状态 二、凝血过程二、凝血过程(Coagulation pathway)(Coagulation pathway):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凝血酶原酶生成凝血酶原酶生成 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凝血酶生成凝血酶生成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纤维蛋白生成纤维蛋白生成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5、 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正常抗凝机制正常抗凝机制 ( Mechanism of anticoagulation)( Mechanism of anticoagulation) 血液中存在多种抗凝物质及抗凝系统 1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AT) 占体内总抗凝功能的50-67% AT 灭活IIa、IXa、Xa、a、 XIIa 、激肽释放酶 肝素 抗凝血酶(AT) 抗凝机制 2.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a a aTFPITFPI 灭活a、TF、a a TF 3. 蛋白C系统 l 蛋白C(Prot

6、ein C, PC) l 蛋白S(Protein S, PS) l 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 TM) l 活化蛋白C抑制物(activated protein C inhibitor, APCI ) 血管内皮细胞 蛋白C APC 凝血酶 血栓 调节素 APCI 灭活Va、a激活纤溶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蛋白S 蛋白C系统抗凝机制 主要作用:分解纤维蛋白(原),清除血管 内由于纤维蛋白沉积引起的阻塞,保持血流通畅 XIIa PK 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 u-PA t-PA - - PAI - - 2- AP 纤溶系统(纤溶系统(fibrinolysisfibrinolysi

7、s ) 纤维蛋白生成和降解 非交叉连接 纤维蛋白 交叉连接 纤维蛋白 纤溶酶纤溶酶 FPA,FPB 凝血酶 因子XIIIa A极附属物 (A,B,C,H) B142, X,Y,D,E 极附属物多聚体 D-D二聚体 -二聚体 复合物1,2,3等 X,Y,D,E A极附属物 B1542 X,Y,D,E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 二、检验项目二、检验项目 (1 1)血管壁的检验)血管壁的检验 (2 2)血小板的检验)血小板的检验 (3 3)凝血功能检验)凝血功能检验 (4 4)抗凝物质检查)抗凝物质检查 (5 5)纤溶功能检查)纤溶功能检查 血管壁的检验血管壁的检验 一、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一、毛细血管抵

8、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CRTCRT),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 原理:原理:对毛细血管施加压力,观察血管壁、血管对毛细血管施加压力,观察血管壁、血管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血小板综合止血作用血小板综合止血作用 参考值:参考值:5cm5cm直径圆圈内,男性直径圆圈内,男性4.0g/L,或进行性下降,或进行性下降 3.3P3.3P试验阳性,或试验阳性,或FDP 20mg/LFDP 20mg/L或或D-Dimer D-Dimer 增高增高4 4倍倍 4.PT4.PT延长或缩

9、短延长或缩短3 3秒以上,秒以上,APTTAPTT延长或缩短延长或缩短1010秒以上秒以上 5.AT-III5.AT-III活性活性80ng/L或或TMTM较正常增高较正常增高2 2倍以上倍以上 疑难或特殊病例应有下列疑难或特殊病例应有下列2 2项异常:项异常: 1.F1+21.F1+2、TATTAT、FPAFPA增高增高 3.PAP3.PAP增高增高 2.SFMC2.SFMC增高增高 4. TF4. TF增高或增高或TFPITFPI下降下降 普通肝素:普通肝素: APTT APTT 首选,控制在正常对照值的首选,控制在正常对照值的 1.5-2.51.5-2.5倍倍 药物浓度维持药物浓度维持

10、0.2-0.5 IU/ml0.2-0.5 IU/ml 体外循环和透析时,用全血凝固时间(体外循环和透析时,用全血凝固时间(ACTACT) 维持维持 AT AT 活性在活性在 80-120% 80-120% 为宜为宜 LMWHLMWH:较大剂量:较大剂量(2500-10000IU)(2500-10000IU)需监测需监测 抗因子抗因子XaXa活性测定,维持在活性测定,维持在0.14-0.180.14-0.18单位单位/ml/ml 二者均需监测血小板二者均需监测血小板 抗凝和溶栓治疗监测抗凝和溶栓治疗监测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PTR PTR 维持在维持在1.5-2.01.5-2.0

11、INR INR WHOWHO推荐使用推荐使用 ,中国人维持在,中国人维持在2.0-3.02.0-3.0 溶栓治疗监测溶栓治疗监测 1 1 提示溶栓治疗有效的指标提示溶栓治疗有效的指标 D-DD-D 明显上升明显上升 FDPFDP 明显上升明显上升( (300300mg/L)mg/L) 2 2-AP30%-AP30% FbgFbg 1.2-1.5g/L 1.2-1.5g/L TTTT 正常对照值的正常对照值的 1.5-2.51.5-2.5倍倍 2 2 提示会发生出血的指标提示会发生出血的指标 Fbg 1.0g/L PLT 50x109/L APTT正常值的2.5倍以上 1 1 血友病最主要的发病

12、机制的检查是血友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的检查是 A. A. 出血时间出血时间 B. APTTB. APTT C. C.血块退缩试验血块退缩试验 D.D.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E.E.凝血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测定 思考题思考题 2 2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下列哪些疾病出血时间延长见于下列哪些疾病 A. A.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B. B. 血友病血友病 C. C. 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 . D. D.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E. E. 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无力症. .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1 1、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应用、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应用. .王学锋,王鸿王学锋,王鸿 利主编利主编. .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2002. 2 2、血栓与出血的诊断及治疗、血栓与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李家增,王鸿李家增,王鸿 利,王兆钺,等主编利,王兆钺,等主编.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上海:上海科技教育 出版社,出版社,2003.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