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规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2617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社会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社会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社会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社会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发展规律.(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唯物论 、认识论 辩证法 人生观、 价值观 全书基本框架 (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哲)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11、12 唯物论:4、5 辩证法:7、8、9、10 认识论:6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 ,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 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 第 一 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温故知新 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 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社会的存在与

2、发 展是否是客观的 有 人 认 为 是由人、尤 其是杰出人 物的意识决 定的 有 人 认 为 是神灵天意 决定的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探究活动P86 1、为什么以往的社会历史 理论没能坚持唯物主义而是陷入 唯心主义? 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 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其实质:把精神(动机、目的)看成是社会历史 发展的最终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从实践出发,没有追溯到产 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原 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 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

3、质生产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存在。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 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 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关系问题。 温故知新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是什么?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社 会会 生生 活活 物质物质方面方面社会社会存在存在 精神精神方面方面社会社会意识意识 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还包括。还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因素自然环境、人口因素等。等。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既包既包 括各种不同的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

4、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也包括政政 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 、哲学、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有: A、邓小平理论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E、科学发展观 F、自然地理环境 G、文学、艺术 BCDF 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的有( ) A、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思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文艺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地理环境、艺术 C、人才战略、宗教信仰、生产力、生产关系 、以人为本、诚实 守信 D、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科教兴国、新发

5、展观、新安全观、民主 政治 E、洋货、麦当劳、肯德基 、洋节、情人节、圣诞节、另类的生 活方式、生活情趣 、消费文化 D 在我国,什么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 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 为什么高房价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最希 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爱情观 80年代 的恋爱 90年代初 的恋爱 90年代 中后期 的恋爱 21世 纪的 恋爱 80年代:公园里的恋爱 90年代初:大街上的恋爱 新世纪:网络里的爱情 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为什么 中国人的爱情观念会不断变化 。 90年代中后期:歌厅里的恋爱 2011年度流行热词 亲、伤不起、HOLD住、坑爹、卖萌、吐槽、 悲催 201

6、2年度流行热词 莫言、中国好声音、舌尖上的中国、元芳, 你怎么看、“中国式”、XXstyle、屌丝、高富帅、 白富美 2013年度流行热词 中国梦、光盘行动、中国大妈、女汉子、土 豪、点赞、H7N9、棱镜、五仁月饼、待我长发及 腰、我伙呆、喜大普奔、累觉不爱、爸爸去哪儿 、汪峰上头条 l“伶人优人追星捧星”这是人们对待“星”们的态 度的变化。 l“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这是不同时代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l封建社会,商业被贬为“四民之末”;资本主义社会, 商业被奉为社会的“循环系统”;社会主义社会,广大 群众认为“无商不活”。 l问题探究:对待“星”们的态度

7、的变化、人们消费观念 的变化和不同社会对商业的不同认识说明了什么道理 ?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 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发展;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l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 是什么关系? l请举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想想它 们与现实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 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 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 A、动物也有意识 B、上帝是人脑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上帝观念是对

8、现实世界的反映 2、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 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 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已经是很 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 展 问题探究: l据英国观察家报2007年8月26日报道:目前,中 国有1 800万人娶不到妻子。从全国来看,男女比例 为65,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一名高级官员告诫 说,中国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国家 人口统计部门预言,

9、到2020年将有3 700万名男子娶 不到妻子。男女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重男轻 女、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影响,尤其是在农村。专家 认为,中国人口比例失调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构建。 l请同学们谈一谈中国农村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道理? (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 和腐朽的思想? (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 会意识?为什么? 人们过去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将社会主义 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导致中国经济很长一段时间内越 计划越穷,物资奇缺,温饱都无法解决。 邓小平大胆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

10、经济理论, 这种认识的变化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经 济发展突飞猛进。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哲理? 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反作用 (1)落后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消极 消极的阻碍阻碍作用。 (2)先进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积极 积极的推动推动作用。 问题探究: 结论: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 在的变化发展。因此,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 发展是不完全同步性的。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 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以上结论概括起来就是: 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 会存在具有能

11、动的反作用。 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 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 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 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 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 像阔老太爷一样-”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它生活其中的社 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 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 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 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观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

12、,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社会存 在和社 会意识 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 物质方面 社会存在 社会生活的 精神方面 社会意识 决定 具有相对独立性 有什么样的 社会存在就 有什么样的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的变化决 定社会意 识的变化 促进 阻碍 社会生活本质 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 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有时落后于社 会存

13、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 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 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 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 力支持。”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反映我国社 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 社会意识的变化。中国

14、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就体现了这一点。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 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 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经济发展 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就体现了这一点。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是什么?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想一想: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2、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二)社

15、会基本矛盾运动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 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不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约几百万年) (约3000年) 铁制工具 (约1163年)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约230年) 石器 金属工

16、具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 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发 展的展的状况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 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含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 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 碍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