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2602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校 传染病预防控制 1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 2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3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 4学校传染病的控制 5附录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关表格示例 中小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教案 传染病基础知识 6防控方案 目 录 教学目的 帮助广大学校完善和规范传染病防控各项 工作,明确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内容 和技术要求,并对职责和分工提出了建议, 为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相关工作人员(当 地卫生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人员、校医、保健 教师及学校相关部门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在 实际工作中的提供技术参考。 1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 1.1部门职责 学校成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预防 控制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

2、校的各项传染病预 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学校各相关 部门的负责人,各部门的职责应尽量明确,责 任到具体人,并能随着学校人事变动,小组成 员应及时调整。 学校传染病防控部门职责.doc 校长 德育教育处(部) 教学管理处(部) 总务后勤处(部) 班主任 任课教师 校医(保健教师) 1.2 防控制度 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 学生晨检制度 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学生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通风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学校传染病制度汇编.doc 2.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3、 2.1免疫预防接种 1.常规免疫:做好宣传动员、配合接种单位组 织 并动员接种。 2、查漏补种 (1)收取接种证,查验接种记录: 儿童免 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登记表(附录5.1.5)无接种 证(卡)者视为未接种并补办接种证(卡); (2)查漏补种:儿童疫苗补种通知单( 附录5.1.7) (3)复验补种记录: 1个月内复验接种证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登记表 (4)汇总上报: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补种 情况汇总表(附录5.1.8) 2.2食品饮用水安全 食品安全: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执 行,配套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管

4、理制度 (包括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加工操作规 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餐饮具消毒制 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品原料采购和存放制 度等)。学校应定期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开展自查,发现问题立即予以整改,确保校 园食品卫生和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特别是 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校外订餐订食品:索取和查验供餐企业的资质证明文件 ,索取订购票据,做好送餐记录,存档备查;订购食 品及本食堂制作的食品应按照留样制度规范留样;相 关场所张贴工作制度。 饮用水安全 以自备水源为供水方式的学校,管理自备水源,建立健全 自备水源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开展自查,发现问题立 即整改。 学校应当根据所在地区的生活习惯,为师

5、生提供充足的符 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采用电加热、物理加热等加热设备提 供开水时,应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和设备,开水桶应加 盖加锁。 通过订购桶装饮用水(纯净水或矿泉水)提供饮用水时, 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厂家,并向供应商索取相关资质证明 和水质定期检验结果;采用管道直饮水时,应选择具备资质 的厂家,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 程CJJ 110的有关规定。 卫生设施及环境卫生管理 医务室(卫生室)的日常清洁与消毒 (1)空气消毒:无污染时,通风换气为主,每天至 少2次,每次至少1小时;按每立方米空间装紫外 线灯瓦数1.5W,计算装灯数。照射时间一般为 30-60min。 (2)

6、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地面湿式清扫,工作台 面每日1-2次,采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 液擦拭处理。 厕所(卫生间)的卫生管理 建立厕所保洁和清扫制度,落实负责厕所保洁的 人员;保持厕所地面、蹲位(厕坑)及小便池内 清洁;厕所内或前室应设置洗手设施。如果为旱 厕,应远离水源和食堂(50米以上),并进行无 害化处理(高温堆肥、密闭缺氧发酵、脱水干燥 、化学消毒等)。 洗手设施 教学用建筑内每层应配备相同于教学班数量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水 龙头),食堂及餐厅、厕所(卫生间)及医务室等处也应配备洗手 设施,同时还应配备肥皂、洗手液等手部清洁用品。广泛开展洗手 教育。 教室的日常清洁与通风 教室

7、桌椅、地面等表面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 次2次,对走廊、楼梯、扶手等学生经常接触的地方进行重点清 洁。 办公区域的日常清洁与通风 室内空气以通风换气为主,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至少1小 时,对相对密封的办公室要加设排气装置(如排气扇),以提高与 外界空气的交换频率;办公桌、椅、地面等表面采用湿式清扫,用 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次2次。 3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 学校应建立健全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 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明确 具体的疫情报告人、报告内容、流程和时限。 3.1晨检 (一)因病缺勤学生的症状发生情况和就诊信息。 (二)出勤学生健康

8、状况。主要了解有无发热、咳嗽、咽痛、头痛、 皮疹、腹泻、腹痛、呕吐、结膜充血、黄疸、腮腺肿大等症状发生 。其中部分症状的定义明确如下: (1)发热:腋下体温37.5; (2)腹泻:每日排便3次以上(不含3次); (3)黄疸: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颜色异常发黄; (4)皮疹:颜色、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皮肤性状发生异常改变,可 伴瘙痒或疼痛; (5)结膜充血(红眼):眼睛红、肿、热、痛等症状; (6)腮腺肿大:单侧或双侧耳垂下方肿大,表面发热伴有触痛,张口 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7)呕吐:胃内容物反入食道,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性动作; (三)晨检方法: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实施, 校医(保健教师

9、)负责指导和汇总全校结果。周一 至周五每日早自习或第一节课前为晨检时间(大约 用时5-10分钟),下午第一节课前为午检时间。询 问法:缺勤学生(1. 昨晚是否发烧?是否测量体 温,多少度?今早是否测体温,多少度?2. 身上 是否有红点、疙瘩、水疱?3. 有无嗓子疼、咳嗽 、流鼻涕、拉肚子等症状?4. 去医院看病了吗? 医生告诉您得了什么病?)观察法:1. 精神面貌 。2. 对疑似患病的学生可摸摸额头,如感觉发烧 及时送到校医室、由校医(保健教师)处置。3. 询问时反映身上有红疹、水疱症状的,在征得其同 意后可进一步察看,发现问题或疑问及时将学生送 到校医室或卫生室。 (四)登记:班主任使用统一

10、印 制的中小学校晨午检记录表 (附录5.1.1) 一日一报,只 填写患病学生信息,记录表最 迟于当日下午第二节课交学校 疫情报告人。传染病流行季节 无病例也要实行“零”报告。 (五)审核汇总:疫情报告人 统计收集汇总审核(记录不清 及时询问填清),校医于每周 最后一天对全校晨午检结果进 行汇总和整理,并填写晨午 检信息周汇总表(附录5.1.2 )。 晨 检 3.2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必须从在编人员中明确一名学校疫情报告人。 疫情报告人应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优先考虑由专(兼)职卫 生保健人员(如校医或保健教师)担任。 职责:主要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及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工作,不得瞒报、缓报、漏报、谎报;协 助本校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 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负责指导各班实施晨(午)检、因病 缺勤原因的排查、发生传染病班级的消毒处理等工作。 班级疫情报告人 班主任或生活老师为各班班级疫情报告责任人. 职责:负责实施班级晨(午)检,收集本班学生中健康状况、传染病 发病情况并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协助学校疫情报告人进行病因 排查和病情跟踪;发生疫情时负责督促本班课间通风,协助学校做 好消毒、隔离等工作。 义务报告人: 班级疫情报告人向学校疫情报告 人的内容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 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

12、级1天内有3例或 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 患病、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 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群体性不明 原因疾病时,应立即报告; 每日晨午检学生患病、因病缺课的信 息(附录5.1.1)按照晨检工作要求的 时限报告。 疫 情 报 告 内 容 学校疫情报告人向上级报告的内容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 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 ,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 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 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 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 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

13、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 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以上信息报告的同时应填写学校传染病 疫情报告单(附录5.1.4),作为报告的 证据凭证长期留存。 疫 情 报 告 内 容 疫情报告流程图(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工作表格.doc) 4.学校传染病的控制 采用两种方法,出现两种结果 发生了不可 避免的传染 病 任其自由发展 疫情发生前或最 初正是疫情控制 的最佳时期,若 能在此时采取恰 当的措施 发生暴发流行 遏制暴发,能 减少对师生健 康的损失和维 护学校正常教 学秩序。 传染源的管理:主要指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 人、密切接触者的管

14、理。传染病的管理是否到位,往 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疫情发生发展的程度。 诊前管理:由于传染病的诊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很 多传染病从发病时甚至在发病前就已经具备了传染性 ,而在治疗和诊断之前的这段时间,恰恰是造成传染 病传播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当学校疫情报告人或班级疫情 报告人发现师生患病或出现相关症状时(如出现本书 3.1.3节中所列的症状),就应劝告学生立即请假离 校、就医,或通知家长接送学生就医,并及时跟踪了 解病情进展;如发病时不在校,也应劝告其马上就医 ,在医院确认排除传染病和传染性之前应住院或居家 治疗、休息。患者一旦诊断为传染病,则应按照既定 的程序做好报告、登记和复

15、课检诊工作,并配合卫生 部门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防控工作。 -复课检诊:学校疫情报告人在完成病例登记的同时, 嘱咐患者按照医嘱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不能到校上 课或上班,同时对家长做好解释工作。疑似病例在排 除传染病前也应按照病例隔离的要求进行隔离治疗。 病愈且隔离期满时,病例应持诊断证明到指定的医疗 机构(如地段医院/乡镇卫生院保健科)开具复课证 明,并将复课证明交到学校医务室,由校医或卫生老 师复检后(无校医或卫生老师的由学校疫情报告人进 行复检),再开具回班复课证明(见附录5.1.7), 方可进班复课。 对于从事学校食品的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每学期 应做带菌检查,如发现患传染病或病原携

16、带者,应暂时 离岗或调换工作。 -病例的登记: 凡在校师生一旦确诊为我国法定传染病或当地重点监测 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将病例信 息登记在学校传染病登记本(附录5.1.3),连同诊 断证明复印件、复课证明、复课检诊通知等文件,一起 作为学校传染病发病资料长期保存。 学校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中心、医疗机构预 防保健科)应加强和属地内学校的联系,一旦发现有在 校师生被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应及时将病例信息反 馈给学校疫情报告人,使学校掌握在校师生传染病发病 情况。 -接触者的管理 一旦病例被确诊为需要检疫(隔离、留验或医 学观察)的传染病,学校疫情报告人还应排查 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依据传染病密切接触 者的检疫要求采取检疫措施,并做好检疫期相 关记录。 其他控制措施 证实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