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成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1255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养成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养成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养成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养成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养成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养成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养成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养成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养成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规律,通过严格管理、规范行为、长期实践等手段,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等素质,养成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和习惯,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和谐健康的人。因此如何将养成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及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也是新领域的挑战。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养成教育的概念体系入手,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的调查、分析,提出养成教育是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 1 前言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 “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养成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与素质教育有广泛的相容性2和相近性,实施养成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和关键所在。 体育专业

3、学生作为较高层次的体育群体,面 l 临着更加突出的机遇和挑战,他们的将来要面临社会对他们进行多层次的选择,为此,学校应把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全面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将养成教育落实于体育专业教学、生活管理等方面之中,根据体育专业培养学生能力的特殊性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通过课堂教育、生活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自觉培养他们的德性,使德行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将养成教育运用到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当巾来,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2 研究方法 21

4、 文献资料法 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查阅了相关文章共 46 篇其中“养成教育”的相关文献共 2O 篇,涉及到 “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及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现状”的文献共 26 篇。还考阅了 6 本有关专著,这些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对比分析法 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养成教育的概念及内涵等,对养成教育、素质教育、道德教育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体育教育领域中的“养3成教育”问题。 3 结果与分析 31 养成教育的概念及内涵 311 养成教育的概念 “养 ”的过程,就是“驯、育、培”的过程;所谓“养成”就是培养而形成。人们按其公认的准则或规范,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思想教育途径

5、,要求社会公民遵守大家公认的准则或规范经过反复的社会实践,经过反复的训练、教育、培养。于是,社会群体或个体便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地养成勤劳习惯,养成生活工作习惯,养成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如此等等,并使之一代一代地往下流传,成为一种千古不朽的优良习惯,协调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世界上一切优良的东西,都是经过“培养”之后才能“形成”的。列宁说:“只有那些深入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习惯的东西才能算作已经达到的成就。 ”p 哦们提倡的是养成优良的习惯,反对和摒弃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教育。于是便产生了“养成教育” 。这种教育有选择性,他以最优良的规范既符合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道德

6、规范为培养目标,所以他又是一种定性的优化培训。 312 养成教育的内涵 具体地讲,养成教育是使青少年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它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4我约束、自我控制形成的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条件。养成教育的目标就是成就全面发展、和谐健康的人,养成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理性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整合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养成教育应是生态型教育。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理事、南京大学哲学系林德宏教授指出, “教育本身具有生态性,人才的成

7、长同生物体的成长相似。 ”所谓“生态性”就是要认识到“教育对象”的生命性:“生态性”意味着“个别性” ,也就是个体差异性。养成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必须考虑到个体彼此间的差异性,考虑到个性发展的需要:“生态性”包含着相互作用的意义。养成教育的“生态性”就是要注重“关系” ,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其二,养成教育是人的理性提升过程目。人的属性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物性、生物性、动物性与人的特性最主要的就是理性。人的“理性”则是由文化、文明作为载体而传承的,往往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在教育者家长、长者、智者、同伴乃至社会风气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中养成。这个过程本应是人的物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过程

8、,其起点应是物性的正常发育发展与理性的逐步提升。养成教育的责任就是在承认人的物性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人的理性,科学地推动人 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体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5根据调查,普遍认为体育专业人才需具备八个方面的能力。其中,体育教学能力和运动训练能力尤为重要排在前两位,其他能力依次为: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教师基本能力(见表 1)。以上能力及其排序,反映了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能力结构的一般要求但对于不同性质的工作来说,在能力的要求上可能具有一定的差异应体现不同的侧重。调查结果表明,在计算机知识需求上,由于体育专业毕业生多数分配在基层学校、体委或

9、其他体育部门工作,部分单位因经费等条件的限制,计算机尚未普及,因而难以显示对计算机知识需求的迫切性,但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计算机知识在体育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中所占地位将日益重要,这一观点已得到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的充分肯定。 33 养成教育是从根本培养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的教育方法 调查显示,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依次为:教育部门、社会体育工作、继续学习或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从事教育部门及社会体育工作是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这些岗位要求重点具备以下能力: 体育教学能力。体育工作者要具备教学能力,教师要能够完成体育课的设计与教案的编写,课程组织与科学地控制教学环节正确运用口令和体育专业术语,科学地运

10、用教学方法,以及分析评价体育课等内容。教练员也要恰当设计联系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时间6与量度的安排。 运动训练能力。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肩负着教学训练双重任务,他们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教师,同时也是学校运动队的教练。社会体育工作者主要是从事俱乐部健身指导工作,也是一种训练。 社交能力。体育工作不同于其它社会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体”的不良现象,体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处理好各种工作和人际关系,有效的开展工作。组织管理能力。体育工作中,不论是教学、训练活动,还是组织运动竞赛和群体活动,都要求体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它是体育工作者才干的集中反映,是完成体育工作的重要条件这些能

11、力是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学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体育专业人才,就要针对体育工作者的工作要求进行学校教育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养成教育”是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工作特点,进行“养成教育” ,要求在教学过程及日常生活当中做到以下几点:加强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制定教学规范,严格管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科学指导训练、健身理论联系实际合理组织实践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训练法。 42 建议 7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表明体育专业学生能力不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学校应该从认识、行为、习惯等方面,提高学生素质,造就品德高尚、人文素养及专业知识较高的能够适应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本文针对体育专业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