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件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 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2441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课件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 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 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 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 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 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课件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 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课件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 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三种循环形式 4.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5.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2. 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条件 3.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6.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实现条件 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本章重点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第一节

2、资本的循环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v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这种职能只 有在资本的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 v资本的运动过程,包括单个资本的运动和社会资 本的运动。单个资本的运动表现为单个资本的循 环和周转;社会资本的运动表现为社会资本的再 生产。 v考察单个资本的周转,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 度,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 影响。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重点是分析整个社 会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揭示社会资本再生产所 应保持的基本比例关系,以及这种实现条件和比 例关系遭到破坏时而爆发的经济危机。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

3、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v 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 ,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v 只有产业资本才能发生价值增殖。 v 产业资本在它的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与 这三个阶段相联系,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为购买阶段 v 货币(G)在这个阶段从形式上看执行着一般商品流通的 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但这里的货币同时又具有资 本的职能。货币在这个阶段上已不是一般的货币,而是以 货币形态存在

4、的资本即货币资本。 v 货币资本转变为以生产资料( Pm )和劳动力(A)形态 存在的资本,即生产资本。 v 货币在这里所实现的购买行为,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准备条 件。 v 公式,W代表商品: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为生产阶段 v 资本形态又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商品这个商品与资本家在 前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相比,有两个显著的区别:从物质 形态上来看,原来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通过生产过 程转化成为具有另一种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价值量上来看 ,这个商品的价值量大于资本家最初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 币资本的价值,它包含着工人创造出的剩余价值。

5、 v 这个新的商品是已经发生了价值增殖的商品,从而形成以 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v 公式,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虚线表示流 通过程的中断: G-Wc v 如用m/x代表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则m-m/x表示用于积 累的剩余价值,这样,用公式表示就是:(c+v+m)( v+m/x)+(v+m/x),这个公式表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与 用于积累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 本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之和。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v 扩大再生产所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对于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 内涵的扩大再

6、生产来说是有所不同的。 v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增添新的工厂企业或扩建原有的 工厂企业,也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机器设备、劳动力和生产场所 来扩大生产规模。 v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改进机器设备、提高 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 v 关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对于外延扩大 再生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v 对于内涵扩大再生产来说,由于并没有追加新的劳动力,也就 不需要追加消费资料,因而在工人的工资水平或实际生活水平 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具备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第二 个基本前提条件,即: (c+m-m/x)(v+m/x)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

7、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v 根据例题学习 v 根据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假定两大部类社会 总产品的构成为: 4000c+1000v+1000m=6000 1500c+750v+750m=3000 v 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家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把1000m的一 半即500作为追加资本,另一半即500作为个人消费。按照 原有的41的资本有机构成,500追加资本中有400作为追 加的不变资本,100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样,第一部 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重新组合为: 4400c+1100v+500m=6000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

8、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v 第一部类的1100v+500m要与第二部类相交换,才能补偿第 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和第二部类所需 要的生产资料。但是,第二部类只有1500c用来和第一部 类相交换。因而第二部类还要从750剩余价值中拿出100作 为追加的不变资本,使第一部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得到补 偿。而且,第二部类追加100不变资本,使第二部类自身 也能实现扩大再生产。按照第二部类原有的21的资本有 机构成,第二部类还要从剩余价值中相应提取50作为追加 的可变 资本。这样,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就重 新组合为: 1600c+800v+600m=3000 第六

9、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v 两大部类产品的价值经过重新组合后,就为社会资本扩大 再生产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两大部类的产品同样通过三方 面的交换而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4400c,通过本部门内 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二部类的800v+600m,也通过本部 门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1100v+500m和第二部 类的1600c,则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得到实现。 用图式可以表示如下: 4400 c+ =6000 +800 v +600 m=3000 1100 v+500 m 1600 c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

10、的再生产 v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交换,两大部类的全部产品都得到实现 ,因而社会资本扩 大再生产在第二年就能够顺利地进行 。在第二年的扩大再生产中,如果剩余价值 率仍为100% ,到第二年末,两大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的构成 则为: 4400c+1100v+1100m=6600 1600c+800v+800m=3200 这样,社会资本的生产规模,就由上一年的9000(6000 +3000)扩大到第二年的9800(6600+3200),从而实现了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v 用c表示追加的

11、不变资本,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上 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基本的实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如 下: (v+v+m/x)=(c+c) v 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同样可以引 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c+v+m)=(c+c)+(c+c) (c+v+m)=(v+v+m/x)+(v+v+m/x)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四)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v 列宁指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 料生产。” v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是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有 机构成的提高相适应的

12、。一般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本 有机构成便会提高,从而使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形成为 一种客观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并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下, 消费资料生产可以比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得快一些。 v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 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发展。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 v 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 v 这种过剩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 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 相比的生产相对过剩。因而,资

13、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二)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v 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 矛盾。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一)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原因 v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运动,有时较为缓和,有时尖锐 激化,只有在矛盾尖锐激化时才会爆发危机。在社会生产 力遭受巨大破坏的代价下,又会使这个矛盾得到暂时的、 强制性的缓解,使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暂时地达到 平衡,从而便会逐渐渡过危机,经济重新恢复和发展。然 而,在渡过经济危

14、机和经济获得恢复及发展后,经过一定 时期,资本主义所固 有的矛盾又会重新激化,从而导致 经济危机再一次爆发。所以,经济危机总是周期性地、不 断重复地爆发。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v 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 间便是一个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 般来说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v 危机阶段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 ,商品销售困难甚至被销毁,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生 产下降,物价下跌,工人大批失业,货币信用制度被破坏 ,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瘫痪

15、和混乱,生产力遭到严重破 坏。 v 萧条阶段的特点是,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停止倒闭,失业 人数不再增加,但商品销售仍很困难,信贷关系呆滞。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v 复苏阶段的特点是,市场销售逐步扩大,生产逐渐回升, 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日益增多,信贷关系逐渐活跃,当社 会生产赶上和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时,便过渡到高涨阶段 。 v 高涨阶段的特点是,市场繁荣,生产上涨,企业规模扩大 或新建企业,就业人数明显增加,社会购买力提高,信贷 关系兴旺。整个社会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 景象。然而,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会落 后于生产的增

16、长,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市场 上的商品再度严重过剩时,就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爆发经济 危机。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一)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二)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三)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 征减弱。 (四)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 象。 (五)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仍然上 涨。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产业资本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次数 生产时间 流通时间 劳动时间 非劳动时间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流通资本 固定资本磨损 固定资本折旧 折旧费 折旧率 年剩余价值率 单个资本 社会资本 社会总产品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外延扩大再生产 内涵扩大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