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简介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12415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目漱石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夏目漱石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夏目漱石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夏目漱石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夏目漱石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目漱石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目漱石简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目漱石 () 夏目漱石 本名:夏目金之助 () 出生地:江户的横町(现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 在世时间:1867.2.91916.12.9 家中地位:排行第八,出生前家境已经逐渐没落,父母并不期望其降生,所以将他 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 1874年,七岁,进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 。 1881年,十四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 1888年,二十一岁,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后来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 挚友。 1889年,二十二岁,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 游记木屑集。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笔名取自于“漱石枕流”晋书孙楚 传。 1890年,二十三

2、岁,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大学期间 不时发表学术论文,从事俳句写作。 1893年,二十六岁,在校长的推荐下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 1895年,二十八岁,辞去东京高等师范的职位,到四国岛嵩山市在中学任教。 1896年,二十九岁,转入九州岛熊本市第五高等学校任英语老师,一直担任教职至 三十三岁。 1899年,三十二岁,4月,在杜鹃杂志上发表了英国文人与新闻杂志。8月 ,他于杜鹃杂志发表评小说,他的文学才华已经势不可挡。 1900年,三十三岁,夏目漱石前往英国留学,为期两年。他深刻体会到所谓的英国 文学和他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的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使他赖以生存的 理想

3、几乎幻灭。 1903年初,三十六岁,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 师,并常给杜鹃撰写俳句和杂文。 1905年,三十八岁,在杜鹃上发表短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 1911年,四十四岁,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 1915年,四十八岁,久米正雄,芥川龙之介等人入夏目漱石门下。 1916年,四十九岁,隐患糖尿病接受治疗。同年12月,因大量内出血去世,葬于杂 司谷墓地。他的脑和胃捐给了东京大学,至今仍保存着。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直至2004年。 中长篇小说 作品相关信息 我是猫1905年1月-1906年8月、杜鹃鹃草/1905年 10月-190

4、7年5月、大仓书仓书店服部书书店 少爷1906年4月、杜鹃草/1907年、春阳堂刊 鹑笼收录 草枕1906年9月、新小说/鹑笼收录 野分1907年1月、杜鹃草/1908年、春阳堂刊 草合收录 虞美人草1907年6月-10月、朝日新闻/1908年1月 、春阳堂 坑夫1908年1月-4月、朝日新闻/草合收录 三四郎1908年9-12月、朝日新闻/1909年5月、 春阳堂 从此以后()1909年6-10月、朝日新闻/1910年1月、 春阳堂 门1910年3月-6月、朝日新闻/1911年1月 、春阳堂 作品相关信息 彼岸过后1912年1月-4月、朝日新闻/1912年9月 、春阳堂 行人1912年12月

5、-1913年11月、朝日新闻 /1914年1月、大仓书店 心1914年4月-8月、朝日新闻/1914年9月 、岩波书店 道草1915年6月-9月、朝日新闻/1915年10 月、岩波书店 明暗1916年5月-12月、朝日新闻/1917年1 月、岩波书店 从此以后( ) 代助 平冈 三千代 主人公 : 代助和平冈从初中到大学都是同学,可谓亲如兄弟,三千代是他 们两人同学的妹妹。代助和三千代互相爱慕。但是由于平冈的要求, 代助从中撮合,使平冈和三千代结成夫妻。平冈婚后带着妻子离开东 京,到外地去工作,三年之后,由于丢了职务,不得不重返东京。事 情也就这样发生了 代助自从再次见到三千代以后,又重新勾起

6、他对往事的回忆,唤 醒他对她的感情,并且无论如何也放置不下。他经过几年社会生活, 结交不少女人,最后才在朦胧之中发现,只有三千代那里才是自己的 安身之处。同时他也发现,平冈和三千代的关系日益恶化。在这种情 况下,代助更加知道,自己当初离开三千代,让她和平冈结合是错误 的;并且惭渐觉得,自己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要么让自己和三千代 的感情自然发展下去,可能造成悲剧,要么使它勉强断绝,牺牲自我 。最后,代助决心顺乎感情的自然发展,向三千代吐露了真情。他也 知道,这样做必须付出代价,和父亲、哥哥以及整个社会决裂。当平 冈暗中向代助的父兄告发以后,父兄便宣布和他断绝关系。代助的经 济来源从此断绝,而他又

7、从来不会自己谋生。他和三千代的关系如何 发展下去呢?他们又如何生活下去呢?小说没有写明就结束了。 从此以后的看法 代助是一个无职业的“高等游民”,他头脑聪明,对资本主 义社会抱有清楚的认识。他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职业只会 使人堕落。 平冈师哥具有理想的实干家,但在现实面前累遭厄运, 生活困顿,精神上一蹶不振。 三千代原是代助的女友,但最后嫁给了平冈,但三年之 后,代助发现这样的行为并未给三千代带来幸福,于是拒绝 了父兄通过金钱为他包办的婚姻,下决心和三千代一起共创 新的生活。 从此以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依旧是深刻的,夏目漱石一精 雕细刻的手法剖析人们内心世界,批判人们的私心,特别是 在男女爱情矛

8、盾方面表现出来的私心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 孤独和绝望。夏目漱石笔下的青年处于社会变革期,他们以 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审视近代日本社会,夏目漱石通过这种他 们来反应自己对日本文明开化的态度,年轻人试图适应文明 开化,但最终又成为多余的人。 心()的写作背景 长篇小说心发表于大正三年(1914年)4月,是日本 近代文坛巨匠、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目漱石后期代表作之一。 他长期受胃溃疡的折磨,明治43年(1910年)在伊豆半岛的修 善寺疗养期间,病情再度急转直下,引起胃痉挛,大量吐血不 止,陷入不省人事的“30分钟死亡”状态。经历了这场在死亡线 上苦苦挣扎的体验,他一改原先俳谐式、游戏式的创作风格, 从正面

9、探求人生,着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分析,把笔锋直接转 向剖析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中利己主义者可恶、可悲、可叹的孤 独内心世界。 心() “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同时也赢得了 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 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 先生”的好友K住进了房东家里,也爱上了小姐,直率 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 批评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太太提出要 和小姐结婚。知道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的K在绝望中自杀 了,同时K的死也留给“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责,婚后 的“先生”一直无法忘却K,他的内心无比的寂寞,终于 也走上了自杀的道

10、路。 主人公 : “先生” 房东小姐 好友K 心的看法 作者通过“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先生和遗书”三部分内 容的描写把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中利己主义者可恶、可悲、可叹 的孤独内心世界剖析得淋漓尽致,集中体现了夏目漱石对“个 人主义”思想的认识,以及“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关系。虽 然小说中人物思想意识所赖以形成的社会语境距今已有百年之 遥,然而夏目漱石对于明治末期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探讨仍然 会给人以很多启迪。 夏目漱石的代表小说心自发表以来,一直是日本中学 生最喜欢读文学作品之一,自1914年4月20日发表以来由日本 朝日新闻分110次再版,在100年后,同样选择4月20日重新开 始再版该

11、小说。 夏目漱石的百合之恋 名人爱花者甚众:向日葵和鸢尾花肯定让人想起梵高,英国首相兼作家迪斯雷利 最爱报春花,张伯伦执著兰花,德国总理阿登纳钟情玫瑰,一种深红玫瑰以他命名。 文豪们更在字里行间抒发对花的热爱,比如王尔德尤爱百合和向日葵。 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夏目漱石,恰在王尔德过世那年受文部省派遣留学英伦 。习染英人爱花根性,也雅好百合,文字之间,比比是百合印记。 夏目漱石的伦敦留学日记里简短,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住居食物,探游之所,对 自然风物的植物花朵的关注也是重点:“去皇家植物园丘园拜访”;“梨花郁金香盛开” ;“买玫瑰两朵,便士;百合三朵,便士,价贵惊人。” 他与贵族院书记长官女儿

12、中根镜子结婚,然夫妻都患有严重神经衰弱,镜子婚后 三年曾投河自杀,夏目漱石也因此深受打击。虽然夏目漱石疾病缠身,婚姻不算和美 ,但自伦敦归国之后努力写作,以我是猫的小说一鸣惊人。作品众多,都很畅销 ,育有三女两男,门下弟子众多,从无绯闻,小说里也从不涉“性”,文学大师的头衔 也让他过得颇为舒适,建了自宅“漱石山房”,每周四举行名士参与的文学会。 漱石兼通东洋与西洋文化,文章爱好自然写生,百合是其文学中突出意象。百合 在西洋传统中是灵命,爱情与纯洁的象征,漱石爱此花,自然别有深意。 小说中最有名的百合意象在长篇小说从此以后里,男女主人公在插满百合花 的花瓶前宁静对坐,互诉衷情。夏目漱石在此类小说

13、里提出了在摆脱家庭与社会规范 的约束下,该如何确定感情道义与经济独立的人生问题,被誉为展现了近代日本人生 存方式的原型,因而获得“国民作家”这一美誉。 在另一充满瑰丽复杂意象的长篇散文小品梦十夜的第一个梦中,他梦到 女人的墓室前长出一枝清丽洁白的百合,发出彻骨的花香,于是去吻滴落着清凉 露珠的百合花瓣。在这里,百合是复活的象征,同时也象征清洁的爱恋。文学家 江藤淳曾由此推断夏目漱石青年时代暗恋过兄长的后妻登世。登世婚后不久过世 ,漱石记录此梦,暗喻自己不能实现的感情。 漱石的记实散文浮想录里,写自己因病去修善寺静养,正是百合盛开季 节,原想第二天去看满山百合,结果当天就大病起来。后来病情日渐好

14、转,看护 去山上采摘野花安慰缠绵病榻的他,百合却已零落成泥,只采来几株色彩单调的 秋草。于是在想像中梦想“洁白的百合花漫无边际地绽放,掩映在绿丛深处,郁积 起浓浓的花香”的阔大景象。这种因追忆百合而起的怅惘情绪是漱石晚年作品常有 的基调。 漱石前期作品如我是猫、哥儿笔致轻妙幽默,后期作品日渐沉静细 致,若以花论作家,漱石是可比拟为山中百合,冷静而非情热,清丽脱俗,馥郁 满谷。 人人都有自己深爱之花,多半都与自己的才智和品性匹配。 写作特点 夏目漱石是在日本自然主义勃兴时期步入文坛的。但是,他的文学观与自然主 义截然相异,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道德意识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他是正冈子规“写 生文”的崇

15、拜者,他的创作正是从“低徊趣味”小说我是猫开始的。夏目漱石的早 期创作受两种思想的支配,即同现实抗争和逃避这种抗争。当“这种抗争和冲突直接 流露出来的时候,他就写成了哥儿、疾风等贯串着主观反抗的作品,当他 要逃避这种抗争和冲突的时候,就产生了像旅宿、(伦敦塔)那样浪漫主义的 小说。 在第二时期的创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所谓“爱情三部曲”。这三部作品虽然写的 是爱情故事,但其意义决不限于爱情范畴,作者所要表现的,实际上是明治时代知 识分子的生活道路问题,描写他们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斗争的状况,其中不乏对明治 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 被称为“后爱情三部曲”的春分之后、行人、心都是以知识分子的恋爱

16、 为题材,其主题都是揭示由利已主义、个人主义酿出的悲剧。无论是思想内容,还 是艺术形式,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在客观上宣告了明治维新以来由西方文化催 生的资产阶级道德的破产。在艺术形式上,三部作品的结构都是用几个短篇连缀起 来的。 “则天去私” 夏目漱石自小深受汉学思想熏陶,但在当时的时代氛围中, 他意识到原有的观念已经无法继续作为他们这一代的信念, 他 明白,此时西学比汉学更适应当时日本的需要。所以夏目漱石 曾一度大力宣扬“自我本位”,视其为精神支柱。这是和当时日 本的现代化进程非常合拍的。“自我本位”为他们的精神找到了 支点,这个“自我本位”是他们从西方借鉴来的观念,日本这样 一个长期处于东方专制主义的国家,并没有多少自我意识。而 对于一个向现代转型的国家,这种自我意识又是极为关键的,“ 个体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生成或走向自觉,是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