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中的安全与事故心理研究精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12104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中的安全与事故心理研究精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企业中的安全与事故心理研究精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企业中的安全与事故心理研究精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企业中的安全与事故心理研究精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企业中的安全与事故心理研究精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中的安全与事故心理研究精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中的安全与事故心理研究精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企业中的安全与事故心理研究一、企业的事故发生的情景分析制造企业的事故发生原因往往是复杂的,事故造成的损失也是多方面的。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工死亡人数约为10万人,丧失工作能力的约150万人,可见事故之危害。根据大量的原始资料,找出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变动的规律。 (一)从事故发生的地点分析 传统企业发生事故多是看来平时是比较安全的作业区。这说明企业员工在所谓安全地区的工作,对事故危险性的意识大大减少;而在危险区域则提高了警惕性。 (二)从事故的发生时间分析有资料表明:触电事故在6、7、8三个月占全部同类事故的50%以上,这多少与气候条件是相联系的。 (三)按工作日进行分析

2、从传统制造业的机床厂某车间两个月内的废品通知单上可知,废品率的波动与工作日有密切关系,波峰最高的是每星期的周末。而对人生伤亡事故来讲,每天上班后的1-2小时内事故率最高。 (四)从气温条件进行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发现,事故与气温条件呈U型曲线关系,即在气温接近最佳温度时,事故率最低;较低和较高气温下,事故率高。 (五)从职务因素进行分析职务因素是事故情景中的重要变量。以某建筑劳动职务中事故率差异指数可以看到:木工与细木工的事故发生率为39,屋顶铺瓦工的事故发生率为44,油漆工的事故发生率为19,管道工的事故发生率为83,脚手架工的事故发生率为170,工长或领班的事故发生率为12,其他较轻松职业的事

3、故发生率为114。这些差异可能来自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的差异,以及所涉及的工作情景特征的不同。 (六)从事故发生的年龄因素分析1980年上海市对企业事故进行统计,企业因事故死亡的工人中,30岁以下的占了63.4%,25岁以下的青年工人发生事故占6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30岁以下的企业员工是事故发生的高危人群。 (七)从事故发生的工龄因素分析国外学者比较了有3年经验的639名年轻工人和一组552名有相同的经验的老工人,在18个月期间,年轻工人组的事故发生率为每1000小时是4.0次,而老工人组为3.4次。研究认为,1-3年工龄的年轻工人事故最为频繁;在这之后,事故率下降,直至6

4、5岁的工人事故率最低。其他的事故情景因素还有性别、种类、工种等,因为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个人与客观两大类:个人原因包括心理与生理的方面,即技术不熟练、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不良、感觉运动反应迟缓、情绪不稳定、劳动态度不良、生理缺陷或疲劳等。客观原因则包括环境、社会、组织管理与技术设计等方面。 二、企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企业员工促成或避免事故发生的程度受到他们的工作活动倾向的影响,这些倾向有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而这些行为的性质取决于潜在的个人特征与特点。这些员工所具有的特征或特点与导致工作行为的四个阶段:即知觉、认知、决策、能力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关系。在知觉、认知、决策阶段中的错误或缺乏有关能力将

5、导致不安全行为。相反,这些行为阶段的圆满完成就会促进安全行为。 我国心理学家对工业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废品或设备事故或人生伤亡事故,其中人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以某厂金属加工车间为例,在生产废品的原因中,粗心大意、违反操作规程、指导不正确、检验错误几项之和占废品总数的72.3%;在人生伤亡事故方面,以机器制造厂、冶炼厂和矿山机械厂的轻重伤事故为例,其中由于人的原因发生事故占了各厂事故总数的74%。尽管造成事故的原因众多,有机械设备的、有人为操作的、有环境条件等,但人的因素则是最为主要的。由于事故伤亡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已远远超出历史上战争的损失。所以,世界各国都在事故预防方面不遗余力。因

6、此,在现代制造企业大力开展事故预防心理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三、企业中与事故有关的心理品质特性因素在对事故的心理分析表明,错误动作,即对象感知困难,从而出现形象辨认错误、距离判断错误等现象,以及习惯性动作的改造、破坏、操作不熟练、疲劳和个人心理特点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现代企业中,由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事故主要有: (一)心理品质上的不合格,即事故倾向者问题,也叫事故易感性事故倾向就是指某些人比别人较易发生事故,他们造成的事故显著的多于机率造成的事故。研究发现,事故并不是按统计学上的机率出现的,往往是集中在某些人身上。根据工业心理学家在一家上千名工人的工厂里的调查结果,发现常出事故的人占总

7、人数的20%,其中6%的员工却占事故总数的65%;如果设法使这6%的员工不出事故,则该厂的事故率将大大下降。在我国的工业系统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环境中,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或者事故的发生都集中在这些人身上,这种人就被称为事故多发者,这类现象叫事故倾向性。如能在早期发现事故倾向者,则就有可能减少和防止事故。 (二)注意力不集中与注意分配问题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集中就能对所选择的对象全神贯注、克服一切干扰、维持心理活动的一定紧张性,以取得活动的成功。如果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所活动的对象上,时时受干扰,则就可能分心到其他无关的对象上,造成事故频发现象。注意力分配就是把

8、注意力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与活动上的心理特征,即能同时操作两项活动,其中必须有一种达到熟练自动化的程度;这样,就可以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尚未达到熟练的对象身上。如果注意力不能有效分配则就会造成动作协调错乱而发生事故。 (三)信号的感知觉与观察力问题1、在事故发生之前对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信号能准确获取和识别信息的感知觉是预防事故的主要因素。人们通过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和大脑获得的外部世界的信息,称为外部感觉;获得自身机体的各种信息称为内部感觉,包括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企业岗位操作人员的运动觉的准确性对安全生产非常重要。人在眼睛不参与调节的情况下,准确完成各种操作动作,全靠运动觉;也就是依

9、靠前行的触摸动作,经过反馈调节,准确地完成后继的操作动作。所以,企业岗位的任何熟练的操作技能,都必须依靠运动觉的参与,一旦运动觉有障碍,发生事故就不可避免。 2、知觉是伴随各种感觉同时产生的。人们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如机器信号系统、仪表系统等,通过人脑的感知觉,对机器将发生的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归类,从而得出准确与否的结论;如果企业岗位的操作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科学知识的积累,知觉的预警功能就较差。当岗位操作员对机器的机械动力原理结构部件、机械传动、电路、油路、冷却、液压、仪表显示等没有全面认识和理解,当机器运转发生异常信息时,操作者就不可能从这种不完备的信号中,获得当前机器运转整体状态

10、的知觉,也就无从下手解决问题,防止事故发生。在检查事故易发生员工和事故安全员工的特性中,发现认识视觉图形差异比做出单纯肌肉操纵较快的人倾向于属于事故安全个体。而认识视觉图形慢于做肌肉反应的人,则属于倾向于易发生事故的个体。在知觉速度和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也是员工事故隐患的一个因素,即反应快于知觉的人,比知觉快于反应的人更容易产生事故。3、观察力是充分应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大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目地有计划的感知能力。现代企业机器设备的科技化,需要岗位操作员具备解读仪器仪表或其他间接指标与数据的能力,也是员工观察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观察判断失误而造成的工伤事故是较多的,其中纯属没有或无

11、法感知到客观信号的只占少数。企业员工操作机器、关合电闸、开启阀门、行车起吊、摇动臂杆、踩动脚闸、开炉出料、插拨铜管等都必须注意观察与自己协同操作的同伴的体位和动向,观察现场其他人的位置和动向,必要时要打招呼、提出警告。有的操作者只警告不观察,盲目操作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很容易造成事故。岗位操作员必须观察与自己衔接的其他机械设备的相互配合,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准确到位,同时还应养成观察仪表,指示灯,各种常规信号,辨别机器正常运转和带病运转的声音差别,注意各种危险标志,注意观察环境的变化和工作现场的各种相关条件。可见,观察力对事故预防所起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四)操作决策与动作反应问题许多工伤事故或质

12、量事故往往悬于一念之差,也就是思维判断决策和操作反应的差错造成的事故。因此,提高对信息加工和进行判断决策的能力,提高操作反应技能是预防事故的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1、企业操作决策需要具备几种能力: (1)对碰撞、砸压、切割、挂擦危险的判断能力;(2)对燃爆危险等的判断能力;(3)对生产性毒物危害的判断能力; 操作决策的动作问题有:(1)安全与效益或效率之间的冲突;(2)安全与快速省时之间的冲突;(3)安全与省事省力之间的冲突;(4)安全与不良习惯、贪图方便之间的冲突;(5)安全与焦虑、紧张、逞强之间的冲突;(6)安全与心有旁骛之间的冲突;(7)安全与警觉性及风险性之间的冲突;(8)安全与临时的额

13、外事件引起的分心冲突。2、反应时间即操作反应时间,是指员工在岗位工作时以接受刺激到出现反应动作的时间间距。反应时间是因人而异的,在事故预防的选拔测试中,反应时是一种主要参考指标。反应时间长的员工,出事故的可能性也较高。日本对司机在9个月中的事故数与反应时关系的调查情况亦证明了这一点,在9个月的事故率为0-1次的司机中,平均反应时间为0.57秒;而事故数为4-7次的司机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72秒;事故数为13-17次的司机的平均反应时则长达0.89秒。 (五)情绪与人格特征的问题1、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体验。情绪状态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和反应过程。这种过程如是负

14、面的,则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现代企业中,与事故预防关系密切的情绪有以下几种:(1)愉快。这是一个人追求并盼望的目标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低强度的愉快是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高强度的愉快是干扰安全生产的因素,甚至会造成乐极生悲的事故。特别要防止工作现场的群体性欢乐狂喜情景的出现。 (2)愤怒。这是由于自己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受到无理的干扰或阻碍而积累的紧张的情绪体验。愤怒失去控制往往导致有意无意地造成事故。(3)惊恐。惊恐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惊恐往往使人缺乏理智、盲目从众、行为失常、动作呆滞不协调。这种情况下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操作反应,动作不及时或不到位,因而造成事故。企业

15、的许多事故是在惊恐万状的情境下产生的。 (4)悲哀。悲哀是失去自己最珍爱的人或物,目标理想破坏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悲哀易使人的活力降低、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动作迟缓不到位,在这种情绪状况下极易发生事故。2、情绪状态的另外四种典型表现形式与事故又有极大关系:(1)心境:这是指微弱平静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对人的全部心理过程和行为都有影响的情绪状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不良的心境使人消沉无力、反应迟钝、厌烦工作、精力不集中、降低工作效率、易发生事故。(2)激情:激情是迅速强烈地爆发的、急风暴雨般的短暂的情绪体验。处在激情状态下的人的认识活动会局限在狭小范围之内,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不能正确的约束自己,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出现意志狭窄现象,这种现象使人忘记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甚至置纪律、法律约束于不顾,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激发自己情绪的对象上,造成行为失控或令人追悔莫及的严重事故与后果。(3)应激:这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处于应激状态中的人,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果反应行为有效,这种紧张状态就可以得到缓解;如果不知如何反应或反应行为无效,紧张状态就得不到缓解,甚至加剧。当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