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最新习题 专题五 第23课时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612060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地区)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最新习题 专题五 第23课时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地区)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最新习题 专题五 第23课时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地区)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最新习题 专题五 第23课时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地区)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最新习题 专题五 第23课时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地区)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最新习题 专题五 第23课时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地区)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最新习题 专题五 第23课时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地区)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最新习题 专题五 第23课时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3课时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剑桥美国经济史:“用今天的标准来判断,胡佛(政府)在控制税率和联邦开支水平以刺激投资和减少失业方面是一个激进分子。”这主要说明 ()。A胡佛完全抛弃了自由主义的政策B胡佛成为军国主义激进分子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D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胡佛利用政府的权利控制税率、联邦开支和减少失业,实施了国家干预,故选C项。胡佛政府已干预经济,但仍然固守“自由放任”政策,排除A项;胡佛不是军

2、国主义激进分子,排除B项;政府干预不能体现总统权力扩大,排除D项。答案C2(2013四川攀枝花模拟)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解析本题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缓和美国的社会

3、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由此可排除B、D两项。材料表明,在新政初期“老绅士”(指资产阶级)对“朋友”(指新政)“千恩万谢”,只是危机过后才“斥责他的朋友”,故又可排除A项。因此, C项较为符合材料的本意。答案C3(2013四川泸州模拟)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来源:gkstk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解析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材料反映

4、了农产品价格大跌,罗斯福采用的措施是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答案A4(2013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人无信不立,事无心不成,业无信不兴。” 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公司、政党乃至国家,诚信对于经济行为和运行极其重要。在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整顿金融 B以工代赈C调整农业政策 D实行计划经济解析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措施。整顿金融的措施中,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是为了恢复银行的信用,稳定金融秩序,是其他新政措施顺利实行的保证。本题答案是A项。答案A5(改编题)美国通史:“农业调整局还运用它的巨大权力以其他方式限制生产与提高价格。除为1934年主要农作物规定生产指标,并派出1

5、0万代表去说服农民签订合同外,还于1933年10月18日设立商品信贷公司,使棉花与玉米生产者可以用他们收成作担保贷款,并将收成储存起来以待善价。”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克服生产的相对过剩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A B C D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价格”“指标”“善价”,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等方面都进行了国家干预,故正确,答案选A。材料中没有对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作出规定,排除含有的选项B、C、D三项。答案A6(2013杭州模拟)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

6、不正确的是()。来源:gkstk.Com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来源:gkstk.Com解析在罗斯福新政影响下,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经济的调控;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等。结合各选项,A、C、D三项正确,B项“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说法完全错误。答案B7(2013潮州模拟)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来源:gkstk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

7、出发点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解析两场改革都体现了国家运用政权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故选D项。A项两场改革都不符合,B项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C项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答案D8(2013郑州质检)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美元贬值 B计划指导C减耕减产 D以工代赈解析本题根据材料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首先需准确理解经济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各

8、选项中美元贬值这一措施,根据所学可以提高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刺激出口,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元贬值必然加剧其它各国的经济困难。据此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美元贬值。答案A9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借鉴意义有()。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整顿银行的措施、处理生产和销售的关

9、系、以及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借鉴意义。答案D10(2013四川绵阳模拟)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来源:gkstk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解析考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亚当斯密主张实行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出现异化的意思是指与此不同,联系时间十九世纪晚期,可以判断答案为B。来源:gkstk答案B11(201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模拟)罗斯福说:

10、“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降低物价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调节农业生产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放是工业上,以工代赈。B、D两项都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与题意不符,A项与题干无关。答案C12(2013南阳市高三期终质量评估)我国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提出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克服生产的盲目性B放

11、弃市场机制,实行国家干预政策C扩大内需D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解析二者的共同之处,应该都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增长,同时中国还以此来改善民生。A、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B项并没有放弃市场机制。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江苏联考)美国农业部门口的标牌上写到: “农业:加工、制造业的基础”,全美仅有2.8%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却是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确切地说在大萧条爆发前,农业就处于慢性危机之中。1929年,农业人口收入只有273美元,而全国人均收入为750美元,农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1

12、9年的16%下降到10年后的8.8%。除黑人劳工外,没有人比农场主在大危机中遭受的打击更大。农场主在1932年实现的净收入比1929年少了1/3;农产品的价格跌落了50%。二十世纪早期,政治上提倡小政府、经济上主张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上反对极权政治的传统保守主义盛行,把农业放到了与工业同等竞争的位置,把粮食生产当成是农场主、农民个人的事,而把农业的特殊性、尤其是美国农业的特殊性置于不顾,政府的措施收效甚微。到大萧条时期,农业问题雪上加霜,农民的不满情绪越来越严重。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

13、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当时实行农业调整法时,也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那些正在债务中挣扎的农场主们也不明白为何要控制种植,他们对农业调整议案也抱有戒心。1936年1月6日,联邦最高法院在一起案件中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终止实施该法。材料三1936年2月29日在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同时,已经受到侵蚀的土地则停止耕种,并转租给国家,由政府拔专款支付租金。材料四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新的法案除了继续实施耕

14、地面积削减计划、控制农业产量外,还建立了农产品常平仓,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农业危机和大萧条之间的关系。(4分)(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制定的农业调整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6分)(3)依据材料二、三和四,指出美国制定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为什么说1938年制定的农业调整法更加成熟?(6分)(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新政时期调整农业政策的特点。(4分)解析第(1)问,从“慢性危机”、“遭受的打击更大”来总结两者的相互关系。第(2)问,材料二的农业政策是“限额耕种”,材料三则增加了“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可看出其变化,组织语言进行作答。第(3)问,从信息“补贴”“差价”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对价格的控制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原因从材料可知跟当时解决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有关。从这个角度作答即可。第(4)问,特点从其政策、手段的变化角度来思考总结。答案(1)关系:农业慢性危机是大萧条出现的因素之一,大萧条加剧了美国的农业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