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模块诊断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611038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模块诊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模块诊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模块诊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模块诊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模块诊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模块诊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模块诊断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模块诊断试题考试时间:80分钟 考查范围:先秦/秦汉为主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8分)1.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B.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C.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D. 亟需确立皇权的专制2在周代,属于不同宗系、处于不同等级的人,按照尊卑亲疏关系的不同,遵守各不相同的礼仪,拥有各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复杂而制度化的等级关系A. 实现周朝的中央集权 B强化国人的角色意识C. 促进贵族内部

2、的平等 D造成宗法制度的衰落3.西周时,福建首见于中原文献的记载。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 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说明A福建地区成为周初重要的分封国 B周朝的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C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财政物资 D周期统治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4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A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 B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C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 D工艺

3、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5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6.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火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发展 B.儒家影响的扩大 C.贵族政治的衰落 D.宗法制度的瓦解7钱穆先生关于“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曾说道:“我们通常说中国自秦汉以下是统一之开始,其实此说亦宜修正。西周以下,中

4、国早已具有统一规模了。只是那时是封建政治下的统一,而秦汉以后乃是郡县政治下的统一。”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西周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B.分封制使天子拥有统领诸侯的至尊权威C.西周确立了我国古代辽阔疆域的大格局 D.秦汉王朝继承了西周的一整套政治制度8学者冯天瑜在“封建论”考论中指出:“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 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所以又是对殷商氏族联合国家的一大提升。”材料旨在说明分封制 A废除了血缘政治关系 B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范围 C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9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

5、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 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10.中国是古代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借助非常有限的基础性条件就得以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并延绵悠久的国家。西周已具备的条件是A通用的表意文字系统 B统一规范的货币制度C普及的儒家意识形态 D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11“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

6、的集体认同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12.西周至春秋时期,周王畿和诸侯封国普遍实行国野制,以周人为主体的国人压迫和剥削野鄙地区被征服的野人。战国以降,各国大规模登记户籍,消除国野差异,使其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这一现象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C.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13春秋中叶后,宋国六卿已无太宰、太史等职。其他各国的太宰、太师、太史也都成为次要职位;而主管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的司徒、司空、司马、司寇等政务官,则上升为六卿。这反映出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形成 B. 西周分封制无约束力C. 政府权力的官僚化

7、趋势增强 D. 诸侯国战争频率提高14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秦国的这种做法A. 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 B.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C. 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 D. 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15.据传尧去世后,舜为了让尧的儿子丹朱继承天下而主动避居,可诸侯不朝见朱丹却去朝见舜,民众也不歌颂舜,于是舜即位天子。对此,孟子认为这是天意。这说明A.孟子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相通B.孟子倾向于恢复

8、王位继承制C.中国自古就有选贤举能的传统D.周天子已失去统治的合法性16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 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17“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

9、度的影响18.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19. 汉代天子下诏举贤,名目极多,例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文学高第者”“孝悌、有行义闻于乡里者”等。汉代天子下诏举贤A.运用了名目众多的选举方法 B.推动选贤举能的制度产生C.利于士人依据标准自由报名 D.形成了有规模的选官制度20. 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

10、控制了国家的政柄。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皇权至高无上,唯我独尊 B.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C.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 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21.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22. 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

11、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A.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 B.农耕工具革新推动兵器革新C.火药应用改变传统战争样式 D.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23. 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贵族政治到文人政治 D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24. 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12、”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C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 D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25. 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26. 汉书记载:“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C汉

13、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27.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学的忠君思想进一步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28图8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 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 B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 C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 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29.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同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30.西汉政权建立后,一方面实行重本抑末政策,不准工商者衣丝乘车、不准工商子弟做官;另一方面”弛商贾之律”“轻摇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 B. 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 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 D. 致富成为社会时尚31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