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汇编教法复习材料资料及其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610731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材汇编教法复习材料资料及其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材汇编教法复习材料资料及其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材汇编教法复习材料资料及其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材汇编教法复习材料资料及其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材汇编教法复习材料资料及其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材汇编教法复习材料资料及其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材汇编教法复习材料资料及其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复习资料及试题小学数学教材教法1. 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 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同时还应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3.小学数学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使学生受思想品德教育。4.小学

2、数学教应完成的三项任务:(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算术知识、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等。(2)培养一定的能力: 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空间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重视对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5.选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原则:(1)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需的数学最基础知识。(2)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技术发展的需要。(3)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6.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编排的原则:(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段,螺旋上升。(2)突出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注意各部分知识间纵、横两方面的联

3、系。7.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符合的两个基本特点:(1)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2)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8.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想方法。(2)结合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敏捷性; 灵活性 ;独创性。9.小学数学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注 重直观与发展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5)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10.、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1)讲解法;()谈

4、话法;()练习法;()演示法;(5)实验法;() 阅读法。11.几种综合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2)尝试教学法(3)自学辅导法12、.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13、.备课的基本要求:(1)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备大纲)。(2)认真钻研教材(备教材)。(3)了解学生(备学生)。(4)组织教材,选择教法(备教法)。(5)备自己。(6)教具学具的准备。14、.学期授课计划的拟定的内容:(1)提出全学期总的要求。(2)对学生情况作简单分析。(3)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4)确定本学期的重点研究课题。(5)安排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表。15.课时授课计划的内容:(1)教学内容或课题。(2)教学

5、目的要求。(3)教具、学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准备。(4)拟定教学过程。16.新授课的组织方法:(1)检查复习。(2)导入新课。(3)传授新知识。( 4)巩固练习。(5)课堂作业(6)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17、.练习课的组织方法:(1)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2)作练习前的指导。 (3)课堂练习。(4)练习评讲。(5)布置课外作业。18、.复习课的组织方法。 (1)宣布复习的内容与要求(2)复习。(3)练习。(4)评讲。(5)布置作业。19.、检查课的组织方法: (1)提出检查要求。(2)检查。(3)收集检查结果。20.、讲评课的组织方法:(1)检查情况小结。(2)阅看试卷。(3)重点错误分析

6、(4)订正错误。(5)布置作业。21.上课的基本要求: (1)有明确切的教学目标。 (2)恰当地组织教材。(3)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先进。(4)注意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6)课堂教学组织严密、紧凑,效率高。 。22.、常用的导入设计法有:(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2)巧设悬念,启迪思维。(3)开门见山,简捷明快。(4)操作实验,建立表象。23.、新授知识的教学设计应注意:(1)抓教材重点,突破难点。(2)精心设计提问,优化课堂教学。(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24.、练习课的教学设计应注意:(1)针对性

7、(2)层次性 (3)思考性 (4)趣味性 (5)多样性25.小学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1)认数与计算整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分成四个阶段)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分成四个阶段);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分成四个阶段)百分数的认识。(2)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重量单位:千克、克、吨;容量单位:升、毫升(包括体积单位);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3)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平面上最基本的图形及其面积计算;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及其体积计算 球的初步认识。(4)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b=c,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5)统计初步知识

8、简单的统计表;数据的收集和分类处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6)应用题基本应用题(也就是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以三步计算为主);分数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应用题。(7)比和比例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解比例,比例应用题。26.统计的初步知识的知识结构: (1)统计的初步知识 (2)数据的收集和分类处理27.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3)鲜明性原则 (4)实效性原则 (5)实用性原则28.小学数学评价的内容:(1)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学习状态的评价学习心理的评价 学习成果的评价 思维品德的评价(2)对教师评价的内容A.教师素

9、质的评价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业务理论素质 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教态、板书B.工作能力的评价 C.教学过程的评价 D.教学成果的评价(3)对教学过程的评价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 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密度驾驭课堂能力D.教学方法 E.学习方式 F.学习态度 G.教学手段 H.教学效果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

10、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二 数学概念的教学教法 1、以旧引新法、2、直观引入法、3、区别比较法三、数与代数教学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解

11、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二)原则1过程性原则2现实性原则四、数与代数的教学方法

12、(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二)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三)重视数与代数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五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教法(一)、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目标1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2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3培养思维能力。(二)、原则1现实数学原则、2自主学习原则、3渗透原则、4“再创造”原则、5反思原则、6教育性原则(三)、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1具体情景中学习2要准确把握“尺度”3在操作中完成 (1)知识的“内化”、(2)在对比中区分、(3)在联想中创新、另外,渗透、迁移、说理、猜测、估算等教学方法六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教法(一)目标1使学生具备

13、一些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知识。2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合理推断、并进行交流的能力。3培养他们从随机(或统计)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在面对不确定情景或大量数据时能作出合理的决策。(二)原则1突出过程,以统计过程为线索处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2强调活动,通过活动体验统计的思想,使学生建立统计的观念3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安排内容(三)、统计与概率的常用教学方法1、加强学生的参与性、2、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3关注不确定现象的教学 、4、培养学生获取数据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七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教法(一)目标1综合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会解决简单的

14、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沟通联系。2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从中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数学学习情感。(二)原则 1创造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情商教育原则A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常用教学方法(一)激活活动兴趣类 1情感沟通法、2情境渲染法(二)提高活动能力类 1操作训练法、2想象创新法(三)活动评价反馈类 1自我评价 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4分层评价(四)实践类 1调查、2体验法(五)信息整理类 1文献查阅法2筛选法、3比较法、4归类法2009年小学数学教师考试理论参考试题及答案二、填空题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

15、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内容学习 )的指标。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 )、模仿和( 训练 )转变为( 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 )(层次性 )( 发展性 )( 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 )、(引导者 )和合作者。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 )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他们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