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当课堂“生成”剖析.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6102751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种不当课堂“生成”剖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种不当课堂“生成”剖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种不当课堂“生成”剖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种不当课堂“生成”剖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种不当课堂“生成”剖析.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三种不当课堂“ 生成 剖析 江苏省南通 大学 附属 中学 韩慧贤 “ 预设” 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案环节和 程序, “ 生成” 则是在程序实施过程中引发出来的有关 问题。有人说: “ 不去认真预设, 那是不负责任; 不能善 时生成 , 那是不够优秀。 ” 但是 , 一节课 , 4 5 分钟, 预设的 任务要完成 , 生成的问题要解决, 我们如何选择?在新 课改中, 我们很富创造洼地迎合了两者。 1 表现一 : 钟表式教学约定时间的生成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是评价课堂 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语文也不例外, 周计划、 月计划、 学 期计划, 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 质” 的同

2、时, 也受制于课 堂教学“ 量” 的要求。然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 复杂且不确定的过程。 “ 复杂” 是因为, 真正的语文课比 其他的学科更增添了情感价值观的交汇, 没有教师可 以预料情起于何处, 终归何处; “ 不确定” 是因为, 真正 的语文课 应该是师生碰撞 的舞台 , 没有教师可 以控制 学生感性思维的强度、 理性思维的宽度。这些随时可 能的生成都会导致语文课堂进度的不可预知性。 曾经听一位教师讲授 老王 , 整堂课以问题串联 的方式进行 , 甚至在课件上将每个问题的思考时间都 明确标示出来, 看似自主生成的答案, 却给人一种生硬 的感觉, 5 分钟一个答案 , 3 分钟一个感悟

3、, 4 5 分钟的课 堂变成了N个 5 分钟和3 分钟的组合只为看似生 成一个表象, 而不再是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中的快乐, 在钟表的摆动过程中, 学生机械地生成一些最终会在 屏幕上呈现的内容。 余文森教授认为: “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 课堂, 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 但是为 了体现课堂 的生成性而采取钟表式 的教学过程 , 这种 约定时间的强制性的生成 , 价值又在哪里呢? 2 表现二: 一键式课件操作灌输式的生成 长期以来, 作为教师, 我们已经习惯在规定的时间 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我们已经习惯把课堂作为自 己实施教案的阵地, 我们也已经习惯把自己当成分析、 讲解课

4、文内容的容器。经常听到教师在上完一节课之 后 , 无比遗憾地说 : “ 这个 内容本来准 备了 , 却忘了说 了。 ” 或自怨自艾地讲 : “ 我没有完成教案啊。 ” 多媒体普 及之后, 给这类教师带来了福音, 一键式的课件操作教 学解决了所有的难题 , 而教师也逐渐沦为了没有创造 性的点击“ 机械工” 。 当教师把讲完预设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 标时 , 课堂上便不再有学生, 只有教案的变形课 件; 课堂上便不再有智慧, 只有现成的答案投影。 还是那节 老王 , 在每一个问题讨论之后, 教师总 会在第一时间将所谓的参考答案呈现 , 有限的屏幕上, 密密麻麻写满这位教师所谓的个性化解读。如

5、此而 来, 不禁要问, 之前学生讨论的价值何在?课堂到底是 教师的灌输生成还是学生的自主生成? 新课改的推进, 多媒体的普及, 课件铺天盖地走进 v u lwe rl I1 0 rl s n d 建版 l 2 0 1 4 0 1 教 学 30 课堂, 没有课件似乎已经不能称之为高效 , 然而 , 这是 不是意味着黑板应该黯然地退出教学的舞台?一键式 的课件操作 , 变相灌输式的生成 , 到底是解放了教师, 还是扼杀了学生? 3 表现三: 罗列式问题串联一教师式的生成 真正的高效课堂是在师生的对话中水到渠成、 潜 移默化的,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不少教师创造性 地将这种对话赋予了新的形式问

6、题探讨。课前教 师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禁锢学生, 精心设计一系列问 题操纵文本, 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又不至于偏离教师设定的航 线。教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导演, 指挥着学生依照“ 剧 本” 按部就班。 把备课误解为谱写教案 , 把上课误解为就是照搬 教案, 虽然不符合新课程精神, 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这种现象并不鲜见。 老王 这节课, 语文教师就采用了这种罗列式的 问题串联法, 从整堂课来看, 学生似乎都在顺着教师的 思路一步步走向文本的深处 , 但是, 生拉硬拽, 束缚了 学生的思维。看似热闹的问题探讨背后, 是学生思路 的屈从 , 缺 少了激 情的碰撞

7、 。 叶澜教授说 : “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 一 切都 必须遵循 固定 线路而 没有激情 的行程 。 ” 这 种罗列式的问题串联, 直接阻碍了学生发现意外通道 和美丽图景的道路。这种“ 杞人忧天” 式的问题串联 , 在突出教师生成的过程中, 是不是已经扼杀了学生的 生成 。 提倡学生自我生成的口号已经响彻语文教学的每 一 寸领土, 但是语文教学的现实是, 此“ 生成” 已经非彼 “ 生成” , 教师的主观能动f生赋予了“ 生成” 新的含义, 语 文课堂的“ 生成” , 貌似却已神异。 清其病状, 明其病因, 方可治其病痛。 1 受

8、制于教学进度钟表式教学之源 高中语文教学受制于教学进度的束缚, 为了在单 位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 , 教师不得不精确计算课时 安排, 机械的表现就是将课堂教学按分钟分配, 甚至直 接告诉学生每部分的用时。 一 句为了“ 完成教学任务” , 似乎掩盖了所有语文 课堂的“ 新瓶装旧酒” 。按时生成 , 定量生成, 无法预约 的精彩就这样消失在语文课堂上。 叶i 阑 教授曾经极其精辟地指出, 这“ 是忽视课堂教 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 它导致课堂教学变得 机械、 沉闷和程式化, 缺乏生机与乐趣, 缺乏对智慧的 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 b 。教师满足于教学任务的顺 利完成 , 学生渐渐 习惯于“

9、团队旅游” 式的时间拼凑。 在教学进度的压制下, 一篇篇美文被肢解, 对语文的憧 憬渐渐在钟表式的晃动中渐行渐远。我们可以把学生 压制在课堂, 但不能强迫他们“ 心随我动” 。钟表式的 教学过程最终会使语文失去语文味, 失去语文特有的 魅力。 为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学会加减法 , 未必 要做到无微不至 , 有时要学会大气卓越。一篇文章只 需抓住一个切入点, 讲深讲透即可。语文知识具有循 环性, 此处不涉及 , 他处仍可见。 2 致力于全面掌握一键式课件操作之因 一 键式的课件操作教学, 源自教师对学生潜能的 错误估计。作为教师, 总希望能在单位时间内给予学 生最多的知识, 总希望将自

10、己的所有全盘塞给学生, 总 担心学生掌握的不全面, 于是借助这种高科技的形式, 呈现更多的东西, 预设更丰富的内容。 然而 ,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特别是在语文课 堂上, 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是在师生的互动中逐渐生成 的。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 答案多样的、 思路 多维的过程, 过于精细的一键式课件操作形式, 特别是 31 擎 精细到标注答案都为学生准备好的课堂模式, 本质上 是教师对学生的极其不信任, 是对学生思维的约束。 不用过于精细的预设, 不受复杂经验的影响, 语文教 师只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 学会捕捉学生的需要, 没必 要去考虑时间问题, 更没必要去考虑下一个环节, 语文的

11、 魅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呈现。语文教师不做开关机器的机 械师, 简化课件内容, 语文才能真正回归原生态。 3 焦虑于文本重点的偏离罗列式问题串联 之根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 如果一节课完全按 照教师的预设一步步上下来, 最后学生也达到了教师 所要求的, 我们就会觉得很舒服, 也就是平常说的上 得很顺。但如果课堂超出了教师的预设 , 而教师又能 巧妙地解决好, 生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学生达到 甚至超出了教师所要求的, 那么课后我们就会觉得很 兴奋。前者仅是 舒服 , 后者却是 兴奋 , 你喜欢哪 种感觉? ” 的确 , 作为教师, 我们倾向于后者, 但是如此的生 成是有风险的, 万一处理

12、不好, 不仅没有精彩, 甚至会 造成文本的偏离, 反而生成了“ 乏味” “ 无效” “ 冷场” 等 等。面对两难, 更多的教师选择舒服, 于是舍弃对话式 的教学而选择罗列式的问题串联教学。 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努力开发, 积极利 用, 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 为课堂生成制造 空间, 从而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 让学生 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 使其率真的 思想与张扬的个陛跃然纸上。 语文教学是预设与生成 的矛盾统一体 , 课 堂教学 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 课堂就是封闭僵 死的操练; 没有预设, 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好的 预设与生成, 犹如

13、一次美丽的邂逅, 教师则是这美丽邂 逅的“ 策划者” 。 让语文课在预设 , 与生成 中有机选择 , 在生成 中自 由翱翔!圈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有效教: 学的理论和模式 M 福州: 福建教育 m版社 , 2 0 1 1 : 1 0 3 2 儿3 叶澜新基础教育 M 北京: 教育科学 出版社 , 2 0 0 6: 2 7, 7 7 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 胡 根 林 著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何有效地开展文学教育, 是困扰语文 教学的一个难题。本书分析了文学阅读课程的内容 , 探讨 了文学写作内容的 表现与缺失 , 归纳了语文教材中文学知识形态的演变及理念更新, 阐释了教材 中文学“ 定篇” 的组合与关系模式, 提出了语文教材中的文学活动框架 , 对“ 文 学应该教什么” 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Y U lWe r l l】 a n s n e l 建陂f 2 0 1 4 。 0 1 教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