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产业及要素视角的湖南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09994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9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需求、产业及要素视角的湖南经济增长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基于需求、产业及要素视角的湖南经济增长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基于需求、产业及要素视角的湖南经济增长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基于需求、产业及要素视角的湖南经济增长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基于需求、产业及要素视角的湖南经济增长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需求、产业及要素视角的湖南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需求、产业及要素视角的湖南经济增长实证研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需求、产业及要素视角的湖南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内容摘要为科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经济发展的轨迹,本文首先对湖南与全国及部分省、市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基于需求、产业及要素的视角,分别建立了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状态空间模型、回归计量模型、变系数状态面板数据模型等实证模型,从定量角度审视湖南经济增长的成因,剖析增长因素的变动特征,主要结论有:在三大需求中,消费对湖南经济增长弹性最大,投资弹性持续上升,出口弹性最低;随着结构的不断变化,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不断变化,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三大要素中,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

2、,湖南仍处在投资驱动型主导的发展阶段,但资本形成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说明投资效率在降低,同时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平稳提升。最后,本文结合模型的主要结论,对湖南经济发展快慢和位次变动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湖南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关键词经济增长;三大需求;产业结构;三大要素;状态空间模型;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目 录一、问题的提出1二、相关研究综述1三、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经济发展轨迹描述3(一)湖南经济总量演变及在全国地位3(二)湖南人均经济总量演变及在全国地位4(三)湖南经济增速演变及与全国对比分析6(四)湖南经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演变及与全国的对比分析6四、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

3、关系的状态空间模型8(一)投资、消费和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描述统计分析81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相关性分析82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及拉动8(二)状态空间模型101基本理论模型102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103状态空间模型建立及估计结果11五、产业结构对湖南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模型13(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描述统计分析13(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141理论推导142指标及数据的选取153实证分析15六、基于改进CD生产函数的面板数据数据模型18(一)基本理论模型18(二)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形式18(三)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91实证模型形式192研究对象及时期、变量选择

4、及数据处理193模型估计204参数估计结果分析20七、生产要素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21(一)贡献率测算推导过程21(二)相关变量选择及说明22(三)变形后的生产函数估计22八、基于自回归模型的湖南经济增长主要指标预测23九、模型的主要结论及不足24(一)模型主要结论24(二)湖南经济发展快慢和位次变动的主要成因26(三)模型不足及改进方向27十、政策建议27参考文献:28附 表29附 录34基于需求、产业及要素视角的湖南经济增长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将近30年内,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一样得到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经济总量(GDP)长期居全国第10位。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开

5、放地区发展明显加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在竞相发展格局中也呈现“相对滑落”态势, GDP总量在全国排位由改革开放初期第10位逐步后移至2003年最低的第13位;2004年以后,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湖南经济发展提速,位次逐步前移。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通过推进“一化三基”和“四化两型”战略,湖南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GDP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2011年GDP总量接近2万亿,居全国第9位。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沿海发达省份减速转型,中西部地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湖南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分析三大需求、三次产业、

6、三大要素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影响,科学把握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湖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将是未来几年全省上下努力实现的宏伟目标,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二、相关研究综述曹源芳(2011)基于江苏省2004年至2010年的月度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技术对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是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投资与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消费的贡献弹性显著高于投资的贡献弹性。杨松(2011)利用江苏省1980年到2007年经济数据,在VAR

7、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江苏省的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与投资和消费都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比投资更大。韩兆洲、黎中彦(2011)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地区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经济的构成进行分析,通过19912009年这三种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与贡献率的测算,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刘伟、李绍荣(2002)从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说明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

8、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然而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汪伟(2006)基于Solow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模拟并分析了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指出了我国经济仍依赖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提出我国应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路径。谢怀筑、何亮(2011)利用长期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劳动、资本、技术三个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不同历史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度这一分析框架,对中国19782010年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经济前30年处于高速增长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

9、未来资本深化和均衡增长阶段,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劳动对GDP增长率贡献作用将逐渐衰减。三、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经济发展轨迹描述(一)湖南经济总量演变及在全国地位1978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46.99亿元,1993年和2008年分别突破千亿元和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自改革开放到1995年基本稳定在11位,1997年到2007年逐步后移至13位,2008年开始排位逐步前移,2011年居全国第9位,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好水平。考虑五年计划对经济影响的特殊重要性,以及便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我们划分了1978年-1995年(改革开放至“八五”时期)和1996年-2010年(“九五”时期至“

10、十一五”时期)两个时期,选取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大于单个省份,为便于同级别比较,按31个省市区平均处理),经济总量相当的中部地区的湖北省、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省进行比较。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总量快速扩张,湖南、福建和湖北的经济总量增长轨迹趋同,分别经历了六五时期的平稳扩张、七五期间的加速扩张、八五期间快速扩张(见图1)。图1 1978-1995年全国及相关省份GDP五五时期至七五时期,基本保持湖北经济总量大于湖南、湖南经济总量大于福建的格局,并且福建经济总量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八五时期,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沿海地区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福建的经济总量提升速度明显

11、快于中部的湖南和湖北,福建与湖南的差距逐渐缩小。1978年福建经济总量不到湖南的一半,到1990年经济总量相当于湖南的70.2%,1995年提升到相当于湖南的98.3%,九五至十五期间,全国经济总量继续快速扩张,湖南、湖北、福建三省齐头并进,1997年福建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湖南和湖北,基本维持福建经济总量大于湖北、湖北经济总量略大于湖南的格局(见图2)。图2 1996-2010年全国及相关省份GDP这一时期湖南在全国的排位后移至13位。进入“十一五”时期,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中部省份提升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沿海省份,2008年湖南、湖北经济总量反超福建。2009年、2010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

12、连续两年大于湖北和福建,在全国的排位前移至10位,实现弯道超车。(二)湖南人均经济总量演变及在全国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人均经济总量也得到快速提升。“七五”至“八五”时期,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缩小相反,湖南、福建、湖北省的人均经济总量差距不断拉大。福建人均GDP在1988年超过湖北,在1989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湖南和湖北人均经济总量则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0年湖南人均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的80.1%,到1995年下降相当于全国的66.6%。图3 1978-1995年全国及相关省份人均GDP图4 1996-2010年全国及相关省份人均GDP“九五”至“十一五”时期,中部

13、地区加快发展,但由于前期差距较大,人均GDP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的时间来看,湖北和湖南都于2005年突破万元大关,但比全国晚两年,比福建晚六年。值得注意的是,湖南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1996年湖南人均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的67.8%,到2010年提高到相当于全国的82.4%。从人均GDP在全国的排位情况看,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稳定在21位左右,1997年至2010年时期的排位略好于1978年至1995年时期。2009年、2010年湖南人均GDP均居全国第20位,是十一五时期的最好水平。湖南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位靠前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位靠后形成鲜明

14、对比,表明湖南经济总量在量的提升时忽略了质的提升,人均产出效率较低,人均实力较弱。(三)湖南经济增速演变及与全国对比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对所属时期的经济建设、生产力布局的目标和方向具有很大的导向性作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成果也是当时五年计划实施的体现。为方便对比分析,以五年计划(规划)为时间段,计算了各时期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地区的福建受益明显,五五时期至“十一五”时期GDP年均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七五时期和十五时期,其他时期GDP年均增速均为两位数增长,八五时期更是达到17.4%的最高水平。湖南六五时期至八五时期年均GDP增长不快,一直低于全

15、国平均水平。“九五”时期至“十一五”时期增速逐步加快,并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时期发展最快,GDP年均增速比福建高0.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四)湖南经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演变及与全国的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湖南第一产业比重较高,是典型的农业大省,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1978年,湖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当,均为40.7%,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高1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低7.2个百分点。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转变了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0年,湖南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5%,比1978年下降26.2个百分点,降幅比全国多8.1个百分点。湖南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5.8%,比1978年提高5.1个百分点,而全国为下降1.1个百分点。湖南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7%,比1978年提高21.1个百分点,升幅比全国多1.9个百分点。湖南产业结构的演进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7年)是第一产业占主导,虽然第一产业比重趋于下降,但仍有明显优势;第二阶段(1988-199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