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608644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76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研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 氨 j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所 取得的成果。对在论文研究期间给予指导、帮助和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或集体,均在文中明确说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农业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和按要求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纸质本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农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 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向社 会公众提供信

2、息服务。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 导师签 日 竹1 , 厶 - 目录 符号说明I 中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V 1 引言1 1 1 病原学”2 1 1 1 形态特征2 1 1 2 抵抗力2 1 1 3 分布2 1 1 4 培养特性3 1 1 5 生化特性3 1 1 6 抗原及血清型3 1 1 7 致病性5 1 2 致病机理一7 1 3 流行病学8 1 3 1 发病原因8 1 3 2 发病日龄l O 1 3 3 发病率和死亡率l O 1 3 4 发病季节1 0 1 3 5 传染途径1 0 1 3 6 与其他疾病关系l l 1 4 临床症状1 1 1 5 临诊分

3、型与病变1 2 1 6 防治现状1 4 1 6 1 一般防治“1 4 1 6 2 疫苗预防1 5 1 6 3 微生态制剂防治1 6 1 6 4 噬菌体防治1 7 1 6 5 免疫球蛋白疗法一1 9 1 6 6 药物防治“1 9 1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4 866洲68 7,i01Y 2 材料与方法2 5 2 1 材料”2 5 2 1 1 流行病学调查材料- 2 6 2 1 2 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材料2 6 2 1 3 防治研究材料2 7 2 2 方法”2 7 2 2 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 7 2 2 2 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方法“2 7 2 2 3 防治研究方法3 0 3 结果“3 3

4、3 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 3 3 1 1 枣庄地区养鸡业发展及鸡病发生现状调查结果3 3 3 1 2 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3 5 3 1 3 主要临床症状3 9 3 1 4 典型病变“3 9 3 2 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4 0 3 2 1 细菌分离”4 0 3 2 2 细菌分离培养及纯化培养4 0 3 2 3 革兰氏染色镜检一4 0 3 2 4 生化试验4 0 3 2 5 动物致病性试验4 l 3 2 6 血清型鉴定一4 1 3 2 7 药敏试验4 2 3 3 防治研究结果4 5 3 3 1 疫苗预防试验4 5 3 3 2 药物治疗试验”4 7 4 讨论“4 9 4 1 流行病学调

5、查讨论4 9 4 2 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讨论一5 0 4 3 防治研究讨论5 2 5 结论”5 5 6 参考文献5 6 7 致谢“6 5 、 、“ L 、一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符号说明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I B D V I n f e c t i o u sB u r S a lD i s e a s eV i r u s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R E V R e t i c u l o e n d o t h e l i o s i sV i r u s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C I A V C h i c k e nI n f e c t i o u sA n a e

6、m i aV i r u s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H E VH e m o r r h a g i cE n t e r i t i sV i r u s 出血性肠炎病毒 M D V M a r e k sD i s e a s eV i r u s马立克氏病病毒 A L VA v i a nL e u k o s i sV i r u s禽白血病病毒 C BC a r b e n i e i l l i n羧苄青霉素 A M X A m o x i c i l l i n阿莫西林 A M P A m p i c i l l i n 氨苄青霉素 A M K A m i k a e i n 阿米卡星

7、 G M G e n t a m y e i n 庆大霉素 K M K a n a m y e i n 卡那霉素 S M S t r e p t o m y c i n 链霉素 N M N e o m y c i n 新霉素 S H S p e c t i n o m y c i n 大观霉素 S X T T r i m e t h o p r i m lS u l f a m e t h o x a z o l e 复方新诺明 T Y L T y l o s i n 泰乐菌素 E T M E r y t h r o m y e i n 红霉素 F O S F o s f o m y c i

8、n 磷霉素 L M L i n c o m y e i n 林可霉素 P P A P i p e m i d i eA a c i d 吡哌酸 N O R N o r f l o x a c i nB a c c i d a i 诺氟沙星 C 1 P C i p r o f l o x a e i n 环丙沙星 F L O F l o r f e n i c o l氟苯尼考 C M Pc h l o r a m p h e n i c o l氯霉素 C E DC e f r a d i n e头孢拉啶 C F ZC e f a z o l i nS o d i u m头孢唑啉 F T XC e

9、 f o t a x i m eS o d i u m头孢噻肟 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研究 续表: t 1 A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大肠杆菌病对枣庄地区养鸡业的危害日趋严重, 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由于该病的普遍存在,加上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 疫苗免疫预防达不到理想效果,临床上表现为滥用药物,这不仅增强了细 菌的耐药性,而且易形成药物残留,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就枣庄地区鸡大 肠杆菌病综合防治进行了研究,探明了其发病原因、发病规律、血清型分 布、耐药情况,并通过自家疫苗和复方制剂的防治试验,制定出了较为科 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取得了理想的结果。本论文的试验分为三部分: 1 、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

10、兽医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进行了较系统 调查。结果表明,枣庄地区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发病率为3 1 6 , 死忘率为1 4 4 3 ,占本地区鸡场全部鸡病的4 2 以上。不同日龄的鸡均 可发病,以1 5 3 5 日龄为高发日龄段,占大肠杆菌病总发病率的5 0 6 0 , 其次是3 5 - 4 0 日龄和7 一1 5 日龄段,7 日龄以下和4 0 日龄以上鸡发病相对 较少,蛋鸡在开产前后或产蛋高峰期前后发病最多,育雏阶段发病较少或 基本不发病。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冬季( 1 2 月份至 第二年的1 月份) 和高温多雨潮湿季节( 7 8 月份) 及气温多变季

11、节( 4 5 月份) 发病为主,占大肠杆菌发病总数的8 4 左右。 2 、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从枣庄市五区一市鸡场采集的2 7 份 自然发病鸡大肠杆菌病料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2 2 株,分离率为 8 1 4 9 。鉴定出不同血清型2 0 株( 其中0 7 8 型9 株、0 3 5 型4 株、0 8 8 型 2 株、0 2 型l 株、0 1 8 型l 株、0 5 型1 株、0 1 5 型1 株、O 川型l 株) ,共 8 个血清型,以0 7 8 、0 3 5 、0 8 s 三个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7 5 ,其 I I I 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研究 中0 7 8 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4 5 ,为优势血清型。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分离菌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阿米卡星、头孢拉啶、头孢噻 肟高敏株均占8 6 3 6 ,对头孢唑啉高敏株占8 1 8 2 ,对氟苯尼考高敏株 占7 7 2 7 。但枣庄市辖区内大肠杆菌耐药性和敏感株存在差异。 3 、枣庄地区鸡大肠杆菌病防治研究 从本地区分离的8 个血清型大肠杆菌中选择3 个主要致病血清型 ( 0 7 8 、0 3 5 、0 8 8 ) 菌株制成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经田间免疫试验保护 率达到了9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