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景公举兵欲伐鲁》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zh****ng 文档编号:11603528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景公举兵欲伐鲁》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曹刿论战》《景公举兵欲伐鲁》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景公举兵欲伐鲁》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景公举兵欲伐鲁》阅读练习及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景公举兵欲伐鲁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后面问题。(15分)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景公举兵欲伐鲁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婴闻之,伐人者

2、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公曰:“善。”遂果不伐鲁。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又何间焉 间:_(2)忠之属也 属:_(3)德足以安其国 安:_(4)遂果不伐鲁 遂:_11、下面加点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肉食者谋之(代词,如何迎战) 伯禽之治存焉(结构助词,的)B、何以战(介词,凭、靠) 政足以和其民(介词,用来)C、虽不能

3、察(连词,虽然) 问于晏子(介词,向)D、其乡人曰(代词,曹刿的) 其君离(代词,指百姓)12、翻译下面句子。(4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13、曹刿和晏子都认为作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14、结合两篇短文,简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别具有哪些特点。(3分)答案:10、(1)参与 (2)类 (3)使安定(4)于是11、C12、(1)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2)征收赋税沉重,下令频繁,不能够使人民和乐。 13、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拥护,上下和谐。 14、例:曹刿关心国事,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晏子机智善变,敢于进

4、谏,一心为国。译文:【乙】齐景公将要出兵攻打鲁国,就问晏子怎么样,晏子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做。鲁国君主道德合宜,人民拥护他,(有)道德合宜的君主(国家就)安宁,有人民拥护君主的国家和谐,伯禽治理的功劳尚在,所以不可以攻打鲁国。攻打讲道义的国家是不吉利的,危机安全的人一定困窘。现在您喜好喝酒地治理国家,道德(不合宜)无法让国家安定,税收苛刻,下令频繁,不能安稳民心。道德不能让国家安定就很危险,政治上不和就会出大乱子。没有能够解决治理上的不足,反而想要攻打治理得很好的国家,这是不可以的,倒不如在政治上修明,等待鲁国的君主在治理上出问题。到时候,鲁国的人民离开君主,君主怨恨人民,这样之后再去攻打他,就会使得道义加深,获利不少,道义加深的话敌人就少了,利益多了人民就会高兴。”齐景公听后,说道:“说得好。”于是果然下令不攻打鲁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