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提纲(无答案)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3510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提纲(无答案)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提纲(无答案)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提纲(无答案)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提纲(无答案)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提纲(无答案)中图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导结合材料或案例,分析地形、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导学流程】背景知识: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矿产、土壤、生物等非人为因素改造2、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3、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4、山区:山地、丘陵分布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一、 基础梳理思1、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1)自然条件: 、 、 、 (2)人文条件:交通、政治、旅游、科技、军事、宗教二、 合作探究议、展、评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读课本P77图4-1-3和

2、图4-1-4,分析我国城市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及其原因?我国城市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原因:城市分布地形区之一: ;读教材P78图4-1-5和图4-1-6,分析甘肃省兰州市分布的地形及其原因?兰州市分布的地形:巴西主要城市分布图 原因:城市分布地形区之二: ;读“巴西主要城市分布图”,分析巴西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的巴西高原上,而北部的亚马逊平原上却很少的原因:巴西地处 带(填温度带); 亚马孙平原地势 ,气候过于 ,居住条件 ; 巴西高原地势 ,气候 ,居住条件 。 城市分布地形区之三: 。 2、气候对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世界气候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填纬度带),特别是气候

3、比较湿润的 (沿海/内陆)地区。而在那些 、 、 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人类生活,城市少,人口也少。气候(风向)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分布的影响a、 单一盛行风:如西欧(伦敦终年受单一盛行风西风控制)此时工业区应该布局在盛行风的 (上/下)风向b、 双向盛行风:如东亚季风区和南亚季风区(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为双向盛行风)(孟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为双向盛行风)此时工业区应该布局在与盛行风向 3、水与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沿河设城的区位天津,荷兰的鹿特丹港上海武汉、重庆南京、新奥尔良赣州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矿产资源城市外国中国煤炭英国的伯

4、明翰、德国鲁尔区的埃森 、 铁矿 、 、 、石油英国的阿伯丁玉门、克拉玛依、大庆三、自我检测检1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因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且有临海优势B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则无城市分布C沿河设城是我国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D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2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A水运的起点 B河流的汇合处C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处,货物集散地 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建桥和码头的地点3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平原地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不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山区的城市一般分布在视野开阔、空气流通的半山腰上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AB CD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