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3384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吉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5*2=50分)1邓小平曾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中邓小平思想的是A. 新经济政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农业集体化和大跃进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人民公社运动D.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中国三大改造2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

2、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A. 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B. 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C. 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 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3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4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 总体上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 较为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C. 指出了新经济政

3、策的积极作用D. 深刻批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5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下列能够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是A. 揭露斯大林一生的主要政治错误B.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C. 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6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推行“新经济体制”,给企业的计划指标由原来的近30个减少为9个,国家拨给企业的资金南企业自行使用支配,企业经理有权确定职工的劳动报酬形式及具体的奖励指标和条件。这反映出“新经济体制”A. 有利于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B. 开始冲击斯大

4、林模式C. 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D. 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7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A. 罗斯福 B. 赫鲁晓夫 C. 斯大林 D. 戈尔巴乔夫8小王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俄罗斯科学院的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

5、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 民族矛盾尖锐9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C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10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这说明A. 布雷顿森林体

6、系影响不复存在B. 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C. 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D. 各国经济发展独立性增强11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B.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存在分歧C.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D.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12下图“平衡的世界经济(1996年)”艺术地表达了A. 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性B. 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C. 经济全球化的不

7、稳定性D. 经济全球化的平衡性131933年4月19日,美国宣布取消金本位制。二战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明确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与挂钩都A. 导致美元贬值刺激商品出口B. 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的秩序C.避免了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 D. 利于扩宽美国世界市场空间14何伟文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也不得不竭尽全力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最可能是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 世界银行C.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D. 世界贸易组织15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下列组织

8、归属于模式1的是模式特点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A. 亚太经合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16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援助的概况。该组织是年份援助战略主题展开2002农村/农村社会向城镇/工业社会转型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问题中国环境技术援助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市场经济转型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7历史学家钱乘旦曾写道:“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

9、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这里修补的“两个方向”具体指A. 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西欧国家建立共同体B.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 推行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 推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政策和西欧国家一体化18表格中所列的时间和事件,反映的主题时间事件1500年地理大发现1600年早期殖民扩张1800年近代工厂出现:改良蒸汽机推广1900年发电机、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1950年关贸总协定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2000年世界贸

10、易组织建立A. 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B.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C. 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D. 展示资本主义发展全过程19二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此次危机表明A. 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 B. 英美两国争夺经济霸权C. 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 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20按西周宫廷礼制,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而季氏只能四

11、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诸侯违反礼制 B. 诸侯势力强大C. 季氏越级夺权 D. 分封制趋于崩溃2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C.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D.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22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表明了先秦时期A. 周王天下共主

12、B. 政权借助族权 C. 皇权至高无上 D. 社会分工明确23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A. 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 B. 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C. 权力分工结构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 D. 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2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25吕思勉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

13、说,独立国夷而为县,并不是秦汉时代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早已有许多小国变成大国中的一县了。国夷而为县,便是固有君主的撤废,中央政府派遣地方官的成功。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秦汉时开始废国推行县制 B. 古代政治制度发生转型C. 频繁战乱导致诸侯国灭亡 D. 我国疆域面积迅速拓展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26阅读下列材料(18分)“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以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

14、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钱乘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是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相比,其工业化有什么显著特点?(6分)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罗斯福是如何执行现代化方式的?(4分) (3)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开始谋求在局部地区范围内实现经济联合,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满足经济活动国际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要求.周敏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