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2979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宜春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2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第卷(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书法之美重在内涵马治权纵观世界上的文字,似乎只有汉字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是唯一可以派生出艺术的文字。“即它脱离了具体的事物图景(体积、面积、质量、形状、面貌等等),但它之脱离开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却又恰恰是为了再现(表现)宇宙的动力、生命的力量,

2、恰恰是为了再现道,而与普遍性的情感形式相吻合相同构。”(宗白华意境)这段话很有名,但它只说对了一半。这种“再现(表现)宇宙的动力、生命的力量”的文字,变成书法艺术后,就复杂多了,就需要一个支点,即表现它的独特工具。如果没有这个“表现”工具,那么它仍将一事无成(指艺术方面)。汉蔡邕在九势中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笔软则奇怪生焉”就是讲工具的作用。因为“软”则八面生风,因为“软”则使作者的才情有了无穷无尽发挥的可能。大学者辜鸿铭也说:“中国的毛笔或许可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不易精确,但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得心应手,作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

3、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用软软的毛笔蘸着浓浓的墨,在树皮和竹麻做成的纸上写中国字,呈现出的是一种具象的视觉: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顾盼的美,跌宕的美,纵横的美,锋铦的美,牵丝的美,连带的美,缠绕的美,飞白的美,图章的美,序跋的美,残缺的美,模糊的美,漫漶的美,沧桑的美,力量的美,厚重的美,以及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导演何志铭说:“我做过电影美工,往往要将一些字画做旧,因为要追求那种色泽。然而做旧的颜色与真实的古色毕竟差了许多。天成的旧色纳日月之精华,受天地之蚀磨,其精气神更加毕现,沧桑而古气,独特而不可再造。”这种色彩的绝美,实在是让人难以抗拒,以致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

4、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书法之美重在内涵,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这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文字论)这就是说,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不是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即由书之点线、间架、布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风韵、意境。书法是由点、线的运动变化构成。点线的运动是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运动,通过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变化,行使自己的意旨,使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修养物质化。只有“深识书者”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

5、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可见,书法之高下,最终是学养的较量。“圣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刘熙载艺概)杨子云:“字为心画。”(姚孟起字学忆参)苏东坡亦云:“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因此我们看书法,主要是看内涵,看其中熔铸的作者的学养。当然这是对欣赏者所言,欣赏者“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是沉溺于其中的神采和内涵,而书写者就不是这样简单了。书写者沉

6、迷于书法,“展指画地”“指摧爪折”仅仅是为了美不胜收吗?人世间美的东西实在是恒河沙数,难以尽览,何以中国文人独独沉溺于黑白两色之书法呢?(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法是用毛笔蘸着墨在纸上写成文字,呈现出一种具象的视觉。B.书法的美不是色彩的绝美,而是其内涵凸显出来的神采。C.书法是由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点线运动变化构成的。D.书法是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和修养等的物质化。2 下列对原文中引用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蔡邕在九势中所说的“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其中的“软”是对书法的独特工具来说的。B.从辜鸿铭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

7、书写方式是不同的,因而获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C.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对书法有较深认识的人“惟观神采”,可以不去看书法的字形。D.刘熙载认为,一个人的性情,关乎其笔性墨情。他的说法与杨子的“字为心画”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世界上的文字中,汉字是唯一能够派生出艺术的文字,只有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B.宗白华认为汉字“再现(表现)宁宙的动力、生命的力量”,但作者却对这个观点持完全否定的意见。C.一些书法家在装帧上下了很多功夫,所以书法是一种视觉上的具象,呈现出了绝美的色彩。D.与书写者不同,对欣赏者来说,主要看书法的神采和内涵,看其中熔铸的作

8、者的学养。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1)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

9、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

10、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 名作动,筑舍定居B火尚足以明也 明: 明亮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 帮助D何可胜道也哉 道: 说5.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于仆碑 当其欣于所遇B. 其孰能讥之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C. 险以远,则至者少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 而人之所罕至焉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

11、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B.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C.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D. 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2、(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_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分) 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武昌阻风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8、说说本诗第一句中的“留”字的表达效果。(5分)答: 9、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但见悲鸟号古木, 。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13、(2)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3)琵琶女的身世引起白居易强烈的共鸣,发出的感慨是 , 。(4)荀子在劝学中告诉我们要注重积累,否则不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句子是 , 。(5)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以为固。(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潇洒钱钟书仲利民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抛头露面,拒绝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记者的镜头。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这时的摄影记者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居然拉起了被子连人带蛋糕一起盖起来。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当时的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打了个电话被其婉拒,就让林来一次突然袭击。当他们出其不意地来到钱钟书房门口时,钱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