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

上传人:dr****lb 文档编号:11602934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第二章体格检查第一节全身状态检查(一)四诊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二)一般项目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生存质量的基本指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体温 测量方法包括口测法、肛测法(用于小儿及意识障碍者)、腋测法,其中腋测法最常用。正常体温范围为:腋温36.037.0;口温36.337.2;肛温36.537.7。2.脉搏、呼吸、血压检查见相关章节。(三)一般表现1.发育状态(1)标准(理想)体重(kg)可根据公式计算:身高(cm)-105=体重(kg)。超过20%为肥胖、下降10%为消瘦。(2)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2、18.5为消瘦,25为肥胖。2.营养状态(1)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皮下脂肪充实度)、肌肉强度、体重变化及体重指数等判断。分为营养良好、营养中等和营养不良。(2)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有:摄入与消化障碍:见于消化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病变等;消耗增加:见于肿瘤、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3.意识状态 根据大脑功能被抑制的程度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浅昏迷、深昏迷)。其主要特征分别为:嗜睡:可唤醒,并可正确应答;意识模糊:可唤醒,但存在定向力障碍;昏睡:强刺激可唤醒,但不能正确应答,并迅速陷入睡眠状态;昏迷:不能唤醒。浅昏迷时生理和病理反射可引

3、出,压眶有反应;深昏迷时所有反射消失,压眶无反应。谵妄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患者表现亢奋、并有定向力障碍。4.面容 包括急性发热面容、慢性病容、二尖瓣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面容、贫血面容、黏液性水肿面容(甲减)、肢端肥大症面容、满月面容(皮质醇增多症)、苦笑面容(破伤风)等。5.体位 包括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和强迫体位。常见的强迫体位有:强迫坐位(端坐呼吸):见于急性左心衰、严重哮喘或COPD发作;强迫仰卧位:见于急性腹膜炎;辗转体位:见于肠痉挛、泌尿系结石、胆道蛔虫症等;强迫蹲位(蹲踞):见于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强迫停立位:见于心绞痛、下肢动脉狭窄;角弓反张位:见于破伤风、

4、脑膜炎。第二节皮肤、粘膜、淋巴结检查一、皮肤(包括粘膜)检查全面、仔细、正确地皮肤(包括粘膜)检查是全身检查的内容之一,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一)颜色皮肤颜色深浅与表皮内色素量的多少、皮肤厚度、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液充盈度、血红蛋白高低及皮下脂肪的厚薄等均有关,另外与职业、阳光照射的程度和久暂亦有关。在检查时应注意暴露部位与不常暴露部位对比;与皮肤横纹、皱褶部位对比;与粘膜、巩膜、舌、唇、手足掌、指甲等处对比。1.苍白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苍白,可因各种原因的贫血及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所致。2.发红见于发热性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猩红热等,亦可见于阿托品及一氧化碳中毒时。持久发红见于库欣综

5、合征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部分皮肤病病人。3.发绀较明显部位是口唇、舌、耳垂、面颊、肢端及甲床等。4.黄染表现为皮肤、粘膜呈黄色,包括黄疸:轻者仅见于巩膜及软腭粘膜,重时皮肤才出现黄染;胡萝卜素增高。5.色素沉着表现为全身或部分皮肤色泽加深,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硬化、肝癌、肢端肥大症、黑热病及某些药物应用等。6.色素脱失表现为全身或部分皮肤色素脱失,色泽变浅。全身皮肤色素脱失见于白化病;部分皮肤色素脱失见于白癜风和可能成为癌前病变的白斑。(二)湿度与出汗皮肤湿度的高和低、出汗的多和少对协助诊断某些疾病有一定意义。多汗包括:1.全身多汗见于风湿病、布氏杆菌病等。表现为夜间睡眠中出汗而醒后汗止

6、者为盗汗,是活动性结核的特征。2.半身多汗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局部多汗见于交感神经兴奋的多汗。(三)弹性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内所含液体量的多少有关。检查皮肤弹性时用食指和拇指将皮肤捏起,然后松开。皮肤弹性良好时在手捏过后很快恢复常态,弹性减退时皱褶持久不消。(四)皮疹除皮肤病外,皮疹亦是全身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在临床上常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发现皮疹应注意其形态色泽、分布部位、发展顺序、表面情况、存在时间及有无自觉症状等。常见皮疹有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荨麻疹、疱疹等。(五)皮肤脱屑皮肤脱屑对诊断有帮助,如麻疹时为米糠样脱屑;猩红热时为片状脱屑;银屑病时

7、为银白色的鳞状脱屑。(六)紫癜紫癜是病理状态下的皮肤下出血,直径25mm,如直径2mm称为瘀点即出血点,5mm称为瘀斑。(七)蜘蛛痣与肝掌蜘珠痣是由一支中央小动脉和许多向外辐射的细小血管形成,形如蜘蛛,检查时用火柴棍压迫中央,则周围扩张的小血管充血消失,多出现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见于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慢性肝病患者的手掌面大小鱼际、指腹处手指根部皮肤发红,压之褪色称为肝掌。(八)水肿水肿是由于皮下组织水肿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时的表现,一般多观察眼睑、小腿胫骨前、踝部,卧位病人应注意枕部与腰胝部。轻度水肿用手指按压后呈凹陷。应根据水肿范围及不同病因判定水肿程度为轻、中、重度。此外还

8、有非指凹性水肿,见于粘液性水肿和象皮肿。(九)皮下结节皮下结节除视诊可发现的结节外,较小的结节必须靠触诊才能发现,发现结节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及其表面皮肤颜色等。临床常见的皮下结节有风湿小结、结节性红斑、痛风结节或痛风石、囊蚴结节、Osler小结等。(十)瘢痕瘢痕指真皮或其深部组织外伤、病变或手术切口愈合后结缔组织增生所形成的斑块。临床上有萎缩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瘢痕的存在常为病人曾患过某些疾病提供了证据。(十一)毛发应注意毛发的色泽、脱落、丛生、分布状况。二、淋巴结检查正常淋巴结大小按其直径看,一般不超过lcm,因不同部位而异,一般无压痛。(一)正常浅表淋巴结的

9、组成1.头颈部淋巴结包括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枕后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2.上肢淋巴结包括腋窝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3.下肢淋巴结包括腹股沟淋巴结、腘窝淋巴结。(二)浅表淋巴结的检查1.检查顺序按检查顺序为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2.检查内容检查中若发现肿大淋巴结,应注意其部位、大小、形状、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表面特点、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及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窦道等情况。3.检查方法(1)颌下:右颌下淋巴结:右手扶头,右倾左摸。医生用右手扶病人的头部,使头倾向右前下方,再以左手(并拢示、中、环三指)

10、触摸右颌下淋巴结,同前法用右手检查左颌下淋巴结。(2)颈部:双手并拢四指,同时检查左右两侧,每侧以胸锁乳突肌为界,分前后两区,依次检查。可站在被检查者前面或背后,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3)锁骨上窝:双手并拢四指,分别触摸两侧锁骨上窝处。让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触右,右触左,由浅至深。(4)腋窝:先让被检查者将左上肢稍向外展,前臂略屈曲,医生用右手检查左侧,以左手检查右侧,触诊时由浅及深至腋窝各部。(5)腹股沟:病人平卧,下肢伸直,医生用手触摸。(6)滑车上:左查右,右查左。左手扶托被检查者左前臂,以右手向滑车上部

11、由浅及深地进行触摸。(三)临床常见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见本篇第一章第十六节淋巴结肿大)。第三节头颈部检查一、头部(一)头颅大小、外形(二)头部器官1.眼眉毛(脱落)、眼睑(水肿、下垂),结膜(苍白、充血、出血点、水肿),巩膜(黄染),角膜(溃疡),眼球(突出、运动、震颤),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应)。2.耳外耳道(分泌物),乳突(压痛)。3.鼻鼻道(分泌物),鼻窦(压痛)。4.口腔口唇(颜色、疱疹),口腔粘膜(色素沉着、斑疹),舌(颜色、运动、舌苔),扁桃体(大小、渗出物)。二、颈部(一)颈部活动、颈抵抗、颈部血管(静脉怒张、动脉杂音)。(二)甲状腺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大小、对称性、软硬度

12、、结节、运动、压痛、震颤、杂音),甲状腺肿大的常见病因。(三)气管检查方法,移位的临床意义。第四节胸部检查一、胸部重要体表标志(一)胸骨角Louis角,平第二前肋骨、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第四(五)胸椎水平,体检时常作为计数肋骨的标志;(二)肩胛骨肩胛下角连线平第78后肋和第八胸椎;(三)C7棘突最明显,用于计数椎体;(四)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的成角,其内为肾脏和输尿管起始部。二、视诊包括胸廓形态、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呼吸时相等。(一)胸廓形态1.正常胸廓形态两侧对称、椭圆形,前后径:左右径约为1:1.5。2.异常胸廓(1)桶状胸:前后径:左右径1,同时伴肋间隙增宽,见于肺气肿。(2)佝

13、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胸廓改变。包括佝偻病串珠、漏斗胸、鸡胸。(3)脊柱畸形所致胸廓畸形: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凸均可造成胸廓形态异常。见于脊柱结核、外伤等。(4)单侧胸廓形态异常:单侧胸廓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单侧胸廓塌陷:见于胸膜肥厚粘连、大面积肺不张、肺叶切除术后等。(二)呼吸运动1.正常呼吸运动胸式呼吸多见于成年女性;腹式呼吸多见于成年男性及儿童。2.呼吸运动类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见于肺及胸膜炎症、胸壁或肋骨病变。(2)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见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巨大肿物、妊娠。3.呼吸运动强弱变化的临床意义(1)呼吸浅快:见于肺、胸膜疾患,

14、呼吸肌运动受限(膈肌麻痹、肠胀气、大量腹水)。(2)呼吸深快: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Kussmaul呼吸(代谢性酸中毒)。4.两侧呼吸动度变化两侧呼吸动度不对称,提示呼吸动度弱的一侧有病变,影响该侧的通气量,如肺炎、胸膜炎、胸水、气胸等。(三)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1.正常人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正常l618次/分,与脉搏之比约为1:4。节律均匀而整齐。2.呼吸运动频率变化(1)呼吸过快:24次/分,见于缺氧、代谢旺盛(如高热)(2)呼吸过缓:12次/分,见于呼吸中枢抑制及颅内压增高等(3)呼吸运动节律异常的类型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间歇性高通气和呼吸暂停周期性交替。呼吸暂停持续l560秒,然后呼吸幅度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幅度后慢慢降低直至呼吸暂停。见于药物所致呼吸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大脑损害(通常在脑皮质水平)。间停呼吸(Blots呼吸):呼吸暂停后呼吸频率和幅度迅速恢复到较正常稍高的水平,然后在呼吸暂停时呼吸迅速终止。见于颅内压增高、药物所致呼吸抑制、大脑损害(通常在延髓水平)。Kussmaul呼吸:呼吸深快。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叹息样呼吸:见于神经症。(四)呼吸时相变化1.吸气相延长主要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