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2887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B 卷 能力提升1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

2、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A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B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C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D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3分析下列表格数据:1840年前与1856年、1894年中国生丝销量() 时间 总销售量(万包) 出口量(占总量%) 内销量(占总量%) 1840年前 64 09(1406%) 55(8594%) 1865年 101 42(4158%) 57(5643%) 1894年 1602 823(5194%) 77(4806%)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

3、的依赖逐渐增强 D中国生丝业发展仍然非常缓慢4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方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的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5南浔志南浔丝市行记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4、”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缩影,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鬼国通商是南浔地区经济发生变化的诱因 B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反映了中国社会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反映了资本输出是当时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6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表明作者()A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B站在近代化的角度C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D站在革命者的角度7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

5、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文中的“当时”是指()A清朝末年B民国初年C民国后期D“文革”前后8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说:“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之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错误的是()A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在华垄断 B客观分析了中西方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C过分强调铁路对

6、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9下面是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该图最能说明() A传统农业的解体 B近代工业的兴起C国际贸易的发展D经济结构的优化10晚清文人叶调元汉口竹枝词记述:“米市都居米厂台,砌成白石净无埃。坛场数亩排茶桌,顽雀人来坐一回。局中明白旁人昧,说话由来橘子多(当时汉口商业各行皆有隐语,以米行隐语为最,俗谓之打橘子)”隐语风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A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经济发展加剧了市场竞争C商帮制定和操纵市场价格 D区域间长途贸易开始出现11 1881年,广东南海知易徐赓陛下令:“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安明

7、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并以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材料表明()A政府努力规范商办企业 B政府保护商办企业的发展C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 D政府淘汰不良企业12 1895年12月申报刊出论商务不宜掣肘指出“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中国之大利归之于中国之民,而勿掣其肘”。对材料理解准确的()A体现了利益分配中“一体均沾”原则 B是对辛丑条约中相关条款的应对C是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列强商战的愿望 D迫使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政治改革13.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8、料一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申报1888年4月 材料二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即使在据说是受“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之害最深的纺织工业方面,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2)材料二中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哪个特点?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

9、富”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 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主要历程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2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原有保守势力有冲

10、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坐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清朝的政治舞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装备了一些军队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

11、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但是它毕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

12、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以后,中国近代矿业、电报业、邮政、铁路等行业相继出现。轻工业也在洋务运动期间得到大力发展。1880年,左宗棠创办兰州织呢局,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中国近代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等,都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张謇(18531926) 中国近

13、代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首脑人物。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7月1日(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生。江苏南通人。从小读书勤奋,十六岁中秀才。1876年入庆军统领吴长庆军幕。1885年顺天府乡试中举。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时值中日甲午战争新败,张謇鉴于当时政治革新无望,决心投身兴办实业和教育。1896年,张在南通筹办大生纱厂,经克服诸多困难,始于1899年建成。其后陆续创办的重要企业有:大生第二、第三、第八纱厂和广生榨油公司、复兴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大达轮船公司,以及通海大有晋、大豫、大赉、大丰、华成等盐垦公司,并创设淮海实业银行,以为事业发展之助,形成了以张謇为首的大生资本集团,其鼎

14、盛时期的总资本约为三四千万元。张謇在经营实业的同时,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以经营实业所获盈余之一部和劝募所得,在本地先后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和十余所职业学校以及图书馆、剧场、医院等;其中纺织学校、农业学校和医学学校成绩最好,后来三校扩充为专科,1920年又合并为南通大学。在外地,由张謇倡议或资助而设立的学校有:吴淞商船学校、水产专门学校、中国公学、复旦学院、南京高等师范等。张謇因创办实业、教育卓著成效而名噪东南,清末江苏学务处成立,张謇被推为议长,并任中央教育会会长,清廷曾给以三品衔聘为商部头等顾问官。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张謇居于重要地位。1906年9月,与江、浙、闽立宪人士组

15、织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1909年江苏咨议局成立,任议长,他发动各省咨议局代表进京联合请愿,要求召开国会。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使张謇大失所望。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张被任为实业总长。未就职。张支持袁世凯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篡夺政府大权。1913年出任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次年衣林、工商两部合并为农商部,仍任总长。1915年,因不满袁世凯公然恢复帝制,辞职南归。返乡后继续从事实业、教育和地方自治事业,均获得可观的进展。由于北洋军阀连年混战、外商对华倾销,加之沿海盐垦连年遭灾、花贵纱贱,使张謇所经营的大生资本集团各企业负债累累,陷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他曾一再呼吁取消不平等条约,要求国际税法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