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狼》(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2835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狼》(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狼》(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狼》(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狼》(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狼》(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狼》(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狼》(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狼第二课时 课 题狼课时安排共( 2 )课时课程标准 标注课程标准页码学习目标1.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教学重点1.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辨析文中对狼进行的细腻刻画。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主旨思想,理解文中“狼”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 朗读法 品味法 教学准备课件PPT课前作业朗读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修改人: )环节 一【诊断】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1)

2、缀行甚远(紧跟)(2)一狼仍从(跟从)(3)屠大窘(困窘)(4)顾野有麦场(看,视)(5)积薪其中(柴草)(6)苫蔽成丘(覆盖)2.翻译下面的句子。【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明确(1)屠户(处境)非常危急,担心身前身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2)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是啊,“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在这篇文章中狼就像跳梁小丑一样,它在文中究竟充当了什么角色?这个故事又有怎样的寓意呢?这堂课就让我们一同探究一番。课中作业:朗读狼环节二一、合作探究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组织组内讨论,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3、、主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生联想阅读、拓展阅读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培养其语言表述能力。【对文本的探究采用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主要通过学生探寻课文的主要部分,帮其理解文中的形象、结构、主旨等。】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明确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辅以课文例句加以分析。】明确(1)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一开始,屠户采

4、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2)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

5、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4.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明确(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通过屠夫的

6、种种情态变化来表现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3)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5.“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明确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让学生明白狼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社会上的哪些人或现象。】明确一

7、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把两狼齐毙,不留后患。二、复述故事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课堂,以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因此,设计创造性复述故事,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一)QQ

8、表情我来选。1.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明确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2.在概括故事内容的时候,学生找到了不少表现屠户心理的词语,如“惧”“窘”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整个故事中,屠户的

9、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外化为表情,屠户的表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上一环节已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借鉴。】3.然后出示QQ表情。刚才已经请同学们在脑海里想象了屠户的表情,现在大家选择一下,你觉得哪些表情头像适合屠户?请大家选择之后,按你自己的想法组合头像,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屠户表情:窘怒悟。】(二)“狼”眼看世界。以上讲的是从屠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在整个过程中,其中的一只狼就用这只眼睛来看屠户的。请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1.狼的眼神发生了哪些变化?2.这些变化背后的狼在想什么?(三)实

10、践。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地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为展开铺叙,可用一些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对风声的描写。】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2.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准备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在他们复述故事时可以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课中作业:让学生朗读狼。环节三三、体验反思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以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11、。1.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又可看出屠户是怎样的心态呢?2.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狼“眈眈相向”,又可以看出狼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呢?【以上两问主要从屠户和狼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可以发散思维。】3.如果此时两狼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4.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明确(1)要冷静、镇定,利用周围有利的地形摆脱对方。(2)要大声呼喊,向周围人求救。(3)万一对方有利器,要机智,先保住性命,再寻找有利时机摆脱,并记住对方的相貌特征,及时报警。课后作业设计: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短文,全方位多角度介绍狼,并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2.课下观看影片狼图腾或阅读小说狼图腾。(修改人: )狼教学反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