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01934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作者: 日期:2 浅谈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鲁一仙 摘 要: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大中城市因农民工流入带来的巨大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小城镇数量和人口都有很大的增长。但是,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伴随而来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环境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农村 小城镇 建设 重要性 环境 问题 对策一、农村城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农村城镇化的必要性随着和谐

2、社会概念的提出,三农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尤以农民问题较为棘手。而农民生活水平增长缓慢,城乡差别扩大的直接原因在于人少地多的特殊国情。2004年国土资源部资料表明,中国现有耕地面积18.37亿亩,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41亩。这一现实决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中国农民即使生产效率再高,靠土吃饭,依靠第一产业增值的空间也已极其有限。那么出路在哪里?要提高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率,无非两条路:增加土地;减少农民。在土地作为不可再生性资源的现实下,减少农民成为了唯一途经。那么怎么减少农民呢?实际上把农民从脸朝黄土地朝天的生活中剥离出来很简单,难就难在,怎么让他们在实现身份转变的同时实现职业转变,观念

3、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手段把农民限制在了农村,而现在要让大批农民实现非农化,绝对需要大中小城市中广泛存在的二三产业就业需求的吸收.那就从客观上要求大批农民走进城市,成为居民.而现阶段我国大中城市的吸收就业人口的能力已趋近饱和,要让那么多的农民实现职业和观念转变,更多的需要我们造“城”,变农村为城镇,以便让农民就地转变身份,就地转变职业。从这一角度讲,我们提出的农村城镇化所肩负的政治与经济任务比我们想象中要重得多。现阶段我们提出农村城镇化,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农村富余人口的安置和转移问题。如此想来,农村城镇化问题必须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妥善解决。2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

4、城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两大突出矛盾。一方面,城镇的发展需要补充大量劳动力,但是相对农村为数巨大的富余劳动力来说,城镇的吸纳能力显得相当有限,致使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游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另一方面,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异越来越大,这使得农村与城市的差别也随之增大。而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企业化运营,使农村的产业链从种植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以农业生产企业为基础的各类农业加工企业和与农业相关的各类服务企业,促进广大农村向城镇化的方向发展。而要实现农业生产的企业化运营,必然需要一个劳动力、资源、产业的聚集过程。在大中型城市发展全速前进、对农村富裕劳动力吸收作用日益减弱的情况下,大力发

5、展小城镇建设成了当务之急。只有加快农村城镇化,才可能启动农村市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对城镇形成的巨大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扭转中国宏观经济“偏冷”的趋势。而从长远来看,农村城镇化又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二、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一)人口的聚集所引起的有机物生态循环系统的改变。生态系统的

6、循环存在一个内在的平衡机制,由于城镇建设使农村人口聚集于城镇,而城镇的有机排泄物及其他废弃物又不能有效地进入农田生态系统,这样就割断了有机排泄物及废弃物与原来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联系,从而生成两个环境问题因素:一是城镇的有机排泄物和废弃物的集中,造成了城镇环境的有机物污染,如目前各种类型的城市共同存在的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具体表现;二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有机投入物减少,为了保持生态系统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就必须用各种替代物如化肥等替代有机物投入,而农田大量注入化学肥料,必然会形成生态问题。(二)农村工业生产活动的集中所引起的“外部性”。农村工业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农村工

7、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村城镇建设的形成,农村小城镇既是农村居民相对集中的场所,又是农村工业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基地。受乡村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乡镇在工业化进程中忽略了环境规划和治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随意排放,致使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农田污染等,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三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大量增多,村镇居民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规模化养殖及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也愈加严重。特别是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农田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耕地化肥施用量约每公顷375kg(发达国家化肥施用水平约每

8、公顷200kg)。氮素化肥过量施用,会流失进入水体。研究证明,婴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或变性红血素症以及成人消化道内由于形成亚硝胺而致癌的现象,都与饮用硝酸盐含量高的河水有密切关系。磷肥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过量的施用磷肥,使这些有害物质在土壤中不断富集,进入“食物链”。(四)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加剧。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农村工业中从事汞制品、砷制品、铝制品、铅制品等产业,由于技术工艺落后,

9、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直接危害群众健康。许多水库也开始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城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最为严重,给城市供水带来严重危害。(五)农村工业企业占用和毁坏了大量农田,人地矛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今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所剩无几,而现有耕地却被大量侵占,其中农村工业的占地面积是惊人的。自1979年以来,农村工业的占地面积已经达到1亿多亩,如农村砖瓦业就是占耕地的大户。农村工业还污染和破坏了大量农田。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业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而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

10、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其中因为农村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此外,由于城市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了郊区小城镇,从而使其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大城市中心区。 总之,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面临的环境形势不 三、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发展对策 (一)优化小城镇建设规划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小城镇建设规划思想滞后。要解决小城镇环境问题,实现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就要首先优化小城镇建设规划,强调小城镇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一)人口规模规划。即根据小城镇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科学预测小城镇人口规模,并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之与小城镇环境容量相适

11、应;二)土地利用规划。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多地少,浙江省也不例外,因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合理利用土地,并对耕地进行有效保护。因而政府应结合小城镇面积、规模、地形、水文特征等合理利用土地和规划建设,避免浪费土地资源;三)环境污染防治规划。要立足于小城镇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小城镇性质为依据,以生态规划和经济规律为指导,结合当地大气环境、水环境的实际,综合防治,似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乡镇企业布局、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除此之外,小城镇建设规划中还应做好生态功能分区、绿地系统规划、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以及防灾规划等,力求体现小城镇建设的区域性、高效性、整体性。 (二

12、)促进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 循环经济背景下,小城镇应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一)优化产业布局。为了减少工业生产对小城镇环境造成的污染,应大力度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其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情况严重的勒令搬迁或停办,通过合理的建设规划引导乡镇企业向着集中化、连片化形式发展,一方面形成良好的聚集效应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对工业污染的几种治理;二)发展环保工业。对新工业项目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因素,适当淘汰低产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倡清洁生

13、产、环保生产。建立和健全工业污染管理规定、防治办法和工业污染评价标准体系,并严格执行,以鞭策乡镇企业不断向生态型企业发展。三)发展环保农业。增加农业发展投入,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农业生态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以及生态农业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积极研究和宣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土地污染。 (三)增加环保投入,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只有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才能得到迅速而有效的解决。对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做到以下两点:一)增加环保投入。加强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污水处理厂,以及太阳能装置、沼气池等利用清洁能源的设施和设备的配置。扩大城镇绿化面积

14、,提高小城镇居民人均绿化面积;二)健全小城镇环境保护体系。完善小城镇政府功能,增强环境管理能力。完善城镇用地制度,研究土地利用的适宜度、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用地。 总之,在小城镇建设中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城镇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在充分结合小城镇规模、性质、功能及其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优化建设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政府管理等方面解决小城镇环境问题,并逐渐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红、王新益.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2(9):255 2邱清华、邓绍云.小城镇建设的作用与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55-57 3宋丽华、张翔.怎样解决小城镇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6(3):67-70 4陈振兴.浅谈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12):293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